新疆人的抗战情结

2015-07-13 03:24李萍
新晨 2015年1期
关键词:太和殿特务鬼子

李萍

对于今年88岁的郭喜照老人来说,耄耋之年,只有一件事像烙印一样铭记在心:69年前,身为中国受降主官孙连仲的警卫兵,他在北京故宫太和殿,亲历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签字受降的全过程。

郭喜照,亲历北平受降仪式

对于今年88岁的郭喜照老人来说,耄耋之年,只有一件事像烙印一样铭记在心:69年前,身为中国受降主官孙连仲的警卫兵,他在北平(今北京)故宫太和殿,亲历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签字受降的全过程,这对于饱经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来说,这都是无比骄傲并激动人心的时刻。

然而,时局变迁,几十年来因为“国民党”的身份,他受尽磨难……

12月8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长山子镇六户地村,记者和关爱抗战老兵新疆志愿者来到郭喜照老人的住处。

瞒着爹娘去参军 只为抗日

郭喜照的老家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他至今清晰地记得,1941年,日军占领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家乡沦陷,当时,他才15岁,正在临颍县读初中。

“俺是偷偷瞒着爹娘去参军的,忠孝不能两全呢……”郭老说着一口河南方言,回想少年,郭老说,那时候,鬼子的炮弹天天都在耳边响,没法正常上课,学校里到处贴着征兵启示,受不了鬼子的恶劣行径,郭喜照决定去参军,那个年代,上了战场基本有去无回,担心父母阻拦,郭喜照和同学宋光仁结伴偷偷加入到离家不远的国军部队。

“部队把我们从临颍县送到南阳,走了两天才到那里,发了衣服就开始训练。两个月后,宋光仁加入远征军,我被分到特务营二连三排四班当士兵,特务营都是功夫强的,驻地在南阳,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我被分在孙连仲的部队,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司令部和孙连仲,站岗和放哨,值勤,每人一支驳壳枪,一次可以装20发子弹。”郭喜照说,当时,他的营长叫马玉宾,连长叫楚方兰,在部队,他见到了孙连仲司令,在郭喜照的印象里,孙连仲身体很壮实,个子在一米八以上,对下属很友善。

1943年春天,郭喜照跟随部队步行来到湖北恩施,此时,孙连仲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5年6月,孙连仲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不管分到哪儿,我们特务营的任务都是一样的,就是保卫司令部和孙连仲。”郭喜照说,当时,他已是特务营二连三排四班的班长,手下带了十几个兵。

接到特别命令 去北平参加受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不久后,郭喜照接到命令,让特务营的60名士兵从恩施步行到河南的新乡,然后坐飞机到北平参加受降仪式。

“我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特别兴奋,特务营有三四百人,只挑选了60个身高、个头都差不多的精兵强将去北平。”郭喜照说,他清楚的记得1945年10月9日那天一早,他和60名战士全部换上了崭新的人字呢军装,那平时都是军官穿的衣服,60人分别坐在两架飞机上,直飞北平。到达北平的南苑机场时,好像已经是下午了,60名士兵全部住在了大栅栏的兵营。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到北平,第一次受命如此重大的军事任务,郭喜照激动地一夜没有合眼。

次日一早,郭喜照和战士们来到故宫,当日,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

看见鬼子兵 个个低着头

“天还没亮,我们就到金銮殿(故宫太和殿广场)了,60名警卫兵按照任务,布局在不同的点位,当时,我们的驳壳枪里,20发子弹全部上了膛。”郭喜照说,他心里一直紧绷着一根玄,就担心有“刺客”。

根据2005年出版的《紫禁城》记载,定于1945年10时10分开始的典礼,不到8点,宽阔雄伟的太和殿广场瞬间被挤得水泄不通,有20多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到故宫,要亲眼见证日本向中国投降。

上午10时10分整,这一天的北平,秋高气爽,煤山(即今景山)山顶上军号长鸣,宣告受降仪式开始。会场上礼炮响起,军乐队凯歌高奏。

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作为中方代表,立于太和殿台基下的受降台正中,郭喜照就位于孙连仲身后不远处,当司仪传达“引导日本投降代表入场”的指令后,投降日军的代表、华北日军最高指挥官根本博中将、参谋长高桥坦中将及副参谋长渡边渡少将等20人,由太和门左旁门入场。

“那么近距离看到鬼子,我恨不得立即杀了他们。”郭喜照说,看到鬼子们个个低着头走到受降台前,想到亲人们惨死在鬼子的屠刀下,那种恨真是恨到了骨头里。郭喜照看到,由根本博开始,依次立正向中国受降主官孙连仲行礼。此时的广场上,夹道边人山人海。郭喜照说,所有的人都那么激动,广场上欢声雷动,好多人在挥手高呼“中国万岁!。”

之后,3份投降书置于台上,根本博签字盖章后,呈交孙连仲。随后,根本博、高桥坦等人逐次将他们手中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战刀放在了受降桌上,从熙和门左门退场。

典礼仅有短短的25分钟,郭喜照说,他这一生中经历过太多波折,但这一幕,他一辈子也忘不掉。

一年后,郭喜照回到老家种地,文革中,他受到迫害,全家受牵连,子女没法正常读书生活。1970年,郭喜照的大儿子郭志财被迫从老家来到新疆谋生。今年64岁的郭志财告诉记者说,他和母亲亲眼目睹父亲被打、被迫害的过程,心如刀割。这些年,他一直希望国家能够认可父亲的抗战经历,现在知道至少民间已经认可了父亲的抗战历史,他替父亲高兴。

猜你喜欢
太和殿特务鬼子
My Travel Plan to Beijing
紫禁城在1918
由档案史料管窥上海解放
AB换数
在太和殿听一种鸟鸣
太和殿
鬼子们的敬礼
一块明代“特务”的牙牌
智入密室
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