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摘 要 公立博物馆创收需要联合政府、社会及博物馆自身的力量,依靠三方共同努力。我国公立博物馆的根本任务在于合理有效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但是其公益性功能的发挥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而经费不足是我国国有博物馆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公立博物馆必须需要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 主动提升创收能力, 支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公立博物馆;资金短缺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建设获得了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经达到了4165家,其中有2115个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正常运转和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经费充足是其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具有扎实的物质基础,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否则一切发展问题都是纸上谈兵。然而,公立博物馆资金短缺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存在着经费不足、难以满足事业发展、资金筹集困难的现象,而资金短缺问题在我国公里博物馆中尤为突出。
一、我国公立博物馆收入构成现状
(一) 国家财政拨款
在我国,公立博物馆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 政府财政拨款是公立博物馆运营经费的主要来源, 自筹经费只占博物馆收入的少部分。我国公立博物馆的财务预算方法有以下三种选择:全额预算、差额预算、自收自支。其中,对实行全额预算和差额预算的博物馆来说,国家财政拨款在其经费来源中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但是,政府的拨款主要用于包括员工的基本工资、文物的日常保护、展示和讲解等方面,即保障博物馆的日常运行,而在征集文物、科学研究、扩大宣传、设备和技术升级、主动发展、引进人才等有关博物馆建设发展方面,财政拨款的作用却十分微弱。
(二) 博物馆自营收入
博物馆的自营收入包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附属单位上缴的收入。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具体来说,经营收入来自于利用博物馆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开展的有特色的讲座、咨询、鉴定、设计等形式的活动取得的收益。事业收入是我国公立博物馆自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最少。
就我国公立博物馆的事业收入来说,现阶段,门票的收入占据主要地位。而以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以旅游业为依托的大型博物馆,如北京的故宫、陕西的兵马俑博物馆等等,才有可观的门票收入。大多数公立博物馆因参观人数稀少而很难有可观的门票收入,经费不足问题十分严重。此外,博物馆经营收入也与不同博物馆的性质有关,从经营收入的总量来看,综合类和历史类博物馆的经营收入相对较多,而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的经营收入最少。
(三) 博物馆捐赠收入
博物馆的捐赠收入可以分为资金捐赠和实物捐赠,在我国现阶段以实物捐赠居多。捐赠收入的被捐助对象往往是诸如上海博物馆这样的大馆、名馆。并且,捐助者大都是企业、旅居海外的华人、社会名流等,其范围较有限。普通的民众百姓还没能参与到博物馆捐赠中来,
与其他收入来源以及西方水平相比,我国博物馆的捐赠收入较少,并且短期内很难成为创收的主要渠道。但是考虑到我国金融经济日益繁荣,社会资源逐渐丰富,捐赠收入在公立博物馆创收工程中的开发潜力是很大。
二、我国公立博物馆资金短缺原因分析
(一) 外部环境
造成目前我国公立博物馆资金状况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直接的财政资金支持少,法律政策不完善,激励手段单一。
我国经济建设尚不完善,虽然国家对公立博物馆的投入额逐年增加,但从支持博物馆运营发展来看,投入总额明显不足。在短时期内,公立博物馆建设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支持,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投入直接影响着博物馆建设的规模、水平和效益。
在博物馆自营收入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行政手段暂代法律体系成为博物馆管理的主要途径,这是影响我国公立博物馆自营收入的主要外部因素。
在博物馆捐赠收入方面,政府对博物馆捐赠的税收政策直接对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造成影响。目前,我国博物馆行业的税收优惠范围较小,除了门票收入,各种展览收入、资料收入以及接受资助收入等均没有纳入博物馆的非纳税收入范畴。中国还没有形成企业和个人对博物馆进行捐赠的社会氛围。
(二) 内部环境
在公立博物馆的自营收入方面,制约我国公立博物馆创收能力的内部因素是僵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国公立博物馆为全民所有制的事业单位,其管理方式陈旧,经济管理体制效率低下,博物馆运营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
此外,影响公立博物馆自营收入和捐赠收入的一个内部原因就是博物馆的直接产品——陈列展览和间接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陈列展览是最能体现博物馆本质的“直接产品”,如果它吸引不了观众就犹如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合格或不受消费者认同而出现滞销一样。
三、我国公立博物馆资金短缺解决方法
(一) 强化博物馆的公益性功能
博物馆作为文化艺术瑰品的典藏馆,拥有珍贵的馆藏文物遗产资源,能为社会工作提供更丰富,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在教育、文化、科学、旅游、环保、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感受历史、学习文化、接受爱国教育、获得艺术启迪的重要场所。
当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得到强化,将会吸引更多的市民前往参观,带动全市的精神文化建设进度。只有当博物馆的文化地位得以确认,当地的政策性支援也会向博物馆进行倾斜,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博物馆的资金短缺问题。只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循环,博物馆的资金流才能得到保障。
(二) 事企分开的产业化经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博物馆要生存,唯有与时俱进,增强市场意识,变革经营理念,拓展经营思路,充分挖掘自身的市场潜力,在政府资源配给不足的情况下主动寻找发展资源,依靠社会资源的注入弥补经费的不足,提高自身获取资金和增加收入的能力, 用于其再发展。
博物馆的产业开发对促进博物馆的事业发展至少有以下作用:一是通过产业开发发挥博物馆的功能。二是通过产业开发造就博物馆的人才。三是通过产业开发吸引博物馆的观众。只要操作方法得当,一个事业和产业比翼齐飞、相得益彰的局面就会呈现。
参考文献:
[1]李宏杰,《市场经济下博物馆多元化筹资的思考》,《文物春秋》,2000年第4期,5页
[2]杨啸秋,《探索博物馆产业化之路》,《东南文化》,2001年第11期,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