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中型医疗机构财务风险管理

2015-07-13 01:36杜梅林
财税月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财务医院

杜梅林

摘 要 随着医疗市场需求的扩大,各地医疗机构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经营风险不断增加,本文就财务风险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如何加强财务风险监测以及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等做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 医疗机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各种难于预料或者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不但影响医院资金正常周转,也阻碍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严重时甚至可使医院陷入危机。因此,如何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已成为大中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也对医院财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财务风险的种类

医院机构财务风险大致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四类。

筹资风险是指医院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医院运行状况是衡量医院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确定筹资策略和方式的基础。

投资风险是指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而进行规模、设备、人才等投资而产生的收益的不确定性。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患者的医疗费用无法回收或者回收不及时所造成的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收益分配可能给医院的持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如何权衡医院发展与职工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类。

外部原因主要有:

1、医疗市场逐步开放,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

2、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医疗定价不合理等情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

3、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使患者医疗需求与医保支付能力形成差异,从而将风险转嫁至医疗机构;

4、人们的医疗消费需要不断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使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不确定因素。

内部原因主要有:

1、在筹资环节上,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

2、在投资环节上,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流于形式,导致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等形成的风险;

3、在资金使用的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金中占很大的比重,各类物资采购、付款、周转等如果不合适也会造成风险。

三、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监测

大中型医疗机构应建立财务风险监测系统,时时对财务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防患于未然。财务风险监测的方法主要有财务指标分析法、专家意见法等。财务指标分析法是指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核算、相关统计数据等对医院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数值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并从分析结果中寻找、辨认和发现财务风险的方法。专家分析法是指利用专家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所进行的风险监测和分析判断的方法。目前各医疗机构常用的主要是财务指标分析法,包括现金流量比率、营业现金流量比率、总资产报酬率、收支结余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责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和同行业、同规模的医疗机构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四、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一)建立健全财务运行机制

1、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对重大经济项目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风险性评估,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集体研究决策。

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加强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控制和监督。

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工作制度》、《资产管理制度》、《退费管理制度》、《内部监督检查制度》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对经济行为进行约束、检查和监督。

(二)建立规范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为了更好地监控医院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可以根据各个医院自身特点和负责规模的大小,结合资金运营状况,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

2、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在警情扩大或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信号,使其充分发挥“报警器”的作用。

3、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情况,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定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做出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监督

财务分析所需要的数据绝大部分来自于医院信息系统或者医院内部信息网络,因此可以直接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快速及时地收集和计算分析,使财务分析的技术手段从单纯的手工加工整理向电子计算机实时处理转变,提高了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解决现行财务分析成本高、时效性差的缺陷。

(四)坚持弹性管理,采用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在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中,必须在追求准确和节约的同时,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这是财务管理的弹性原则。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有:

1、反馈控制,又称平衡偏差控制,是在认真分析 的基础上,发现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确定差异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整实际财务活动或调整财务计划,使差异得以消除或避免今后出现类似差异的一种控制方法。

2、前馈性控制,是指通过对实际财务系统运行的监视,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可能出现的偏差,采取一定措施,使偏差得以消除的一种控制方法。

3、防护性控制,是指在财务活动发生前就制定一系列制定和规定,把可能产生的差异预以排除的一种控制方法。

医疗机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参与和配合,在实践中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使财务风险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促进医院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财务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
萌萌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