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体育用品业缘何“逆势”增长?
在中国制造普遍困难的环境下,中国体育用品业居然出现首次
逆势增长,这有怎样的背景?又会给各行业怎样的共性启示?
文/李桦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体育用品业拐点出现、逆势成长。
多年统计数据表明,体育用品业同中国经济走向保持正相关关系,并高于GDP增长速度。但是,在2014年,中国体育用品业实现首次逆势增长。
重回“快速增长通道”
在GDP增速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根据今年中国体博会上发布的《2014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体育用品业实现了两位数增长(15.89%),达到2418亿元,连续8年保持行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自2011年后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这恢复到了与2006-2011年期间几乎持平的状态。根据我们的测算,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02万亿元。
一方面持续展现了作为新兴增长领域的活跃特点,同时也表明体育产业在全新战略布局下的巨大发展潜力。可以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体育用品业会继续“逆势”增长。
“全新发展平台期”已现
从细分领域来看,体育用品各品类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
运动鞋服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预计接下来5年内增速均在10%以上;球类产品制造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74.35亿元,同比增长9.86%,为近年来最小增长速度;训练健身器材制造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亟需关注;个人运动防护用品行业销售收入恢复增长,达到129.73亿元,同比增长47.07%,行业产能略有过剩;户外用品市场增速有所下降,户外市场由过去的粗放增长阶段,转向精细、深化阶段,零售额达到200.80亿元。
另外,利好政策频出为行业重回快速增长通道提供支持。中国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先后颁布,说明全新发展平台期已基本形成。
但是,借力产业新政,顺势而为快速发展,还需要构建强大核心竞争力。
科技和全球化是未来两大关键词
出现拐点,在经济学中也就意味着将出现转机。与过往模式明显不同的是,本轮次增长将会来自于百姓的健身需求,和体育消费需求的全面释放。因此对于体育用品从业各方而言,需要针对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社会热点和消费习惯进行广泛而深度的研究,依托行业深度洞察推出符合当前健身消费趋势的产品和服务,并辅之以科学健身等理念的传播和引领,才能真正撬动潜力巨大的健身消费市场。
在路径选择上,科技和全球化成为两大关键词。智能可穿戴设备、新型材料、数据存储和传输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伴随着国内制造业竞争优势已经从简单粗放的低成本、低附加值模式,向更高层次的设计研发价值快速升级。针对运动的本源、以人为本的科技研发将会成为各方激烈争夺的先手优势。针对运动需求痛点进行专项领域的运动品类深度开发,成为优秀乃至顶级体育用品企业的必走之路。
进军全球体育用品市场,或将成为我国体育用品业谋求跨越式成长的关键路径。经过过往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体育用品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但中国体育用品的未来不仅仅是作为本土制造业的进出口贸易供应者,更应成为全球市场的深度参与者。
虽然中国体育用品业已经迎来了全面复苏阶段,但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管理
(本文作者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