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爽 赵伯铭
“三严三实”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从实的鲜明执政风格。“三严三实”是一个有机关联、密切交融的整体,“严”是前提,是修身、用权、律己之本;“实”是目的,是谋事、创业、做人之基,二者共同构成了内在自律与外在他律、内在修为与外在作为的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党员干部作风的新标准、作风建设的新境界。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三严三实”作为从严修身律己的基本遵循,作为秉公为政用权的警世箴言,作为务实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大力培育“三严三实”的优良作风。
手中的权力越大,攀交情、拉关系,追捧奉承、请客送礼的人可能就越多,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也可能接踵而至,这是为政用权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诱惑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抵御诱惑的政治定力。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现实环境下,我们必须把政治坚定、对党忠诚作为基本政治素养。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一名党员干部,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心生杂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意识就会衰竭。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长期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党员干部忽视世界观改造,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只顾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对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缺乏足够的清醒和坚定。这些问题的出现核心是失了魂魄,根本是丢了信念,要害是破了底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行动才有方向,政治才能可靠。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和政治定力。
二是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培养和教育,是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特色和优势。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必然增强,需要为之终生努力。加强党性修养,要时刻用党章、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共产党员身份,牢记为党工作职责,自觉在党忧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注重在大是大非考验中、在与不正之风斗争中、在处理解决各种复杂矛盾和棘手问题中摔打锤炼,砥砺意志品质,铸就政治灵魂。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初慎微慎独慎言,常思严之益、常念纵之害,切实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三是提升道德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行是立身做人的根本,也是党员干部保持思想纯朴的内在要求。共产党人的道德水平代表着社会道德的最高层次,体现着道德发展的最高要求。能否立党为公、无私奉献、公正用权,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个人的影响力、感召力、公信力,还关系到整个党的威信和形象。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就很难对党忠诚老实、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党员干部应该把提升道德境界作为终身课题,带头端正价值追求,带头传承红色基因,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情趣、严肃的生活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领导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奉公为政、秉公用权。
一是正确看待权力。权力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观察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党性原则、道德品质的最直接“窗口”。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决不能把权力当作私有财产,当作获取个人利益的砝码,更不能当作谋取私利的手段。要深刻认识到,权力运行是有规范的,必须按照原则、程序和规章制度用权,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我们要始终把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主动贴近基层、走近群众,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把自己看重了、把群众看轻了、把立场站偏了。
二是坚持秉公用权。秉公用权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深深懂得,自己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那种公权私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不仅为人民群众所不耻,更为党纪国法所不容。这类情况,需要我们高度警醒。党员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在落实廉政要求上敬终如始,在处理敏感事务上严守规定,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权、谋私利。领导干部应当带头依法用权、科学用权、民主用权,始终以党员公心自律、公仆之心自责、清廉之心自勉、做人良心自醒,做到对上不越权、对下不揽权、同级不争权、对人不弄权、私事不动权,切实防止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和庸俗化。
三是自觉接受监督。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才不会发霉变质。应当说,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正确行使权力,是值得信任的,但信任代替不了监督,自律代替不了他律,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我们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习惯于在监督下用权,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不能把上级监督当成不信任,把同级监督当成揪辫子,把下级监督当成有意见。尤其是各级班子主要成员要坚持集体领导、带头发扬民主,严格按程序、按规则、按集体意志办事,反对和防止“家长制”、“一言堂”;其他成员要坚持原则、坚持真理,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敢于接受监督、勇于参与监督,确保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谋事不实,蓝图再好也难实现;创业不实,规划再多也难成真;做人不实,水平再高也难干好。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埋头苦干、踏实肯干,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境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地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端正政绩观。政绩观问题,归根到底是“追求什么政绩、如何追求政绩”的问题,决定着干事创业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成效。务实干事创业,必须首先解决好政绩观的问题。现在,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最大的问题就是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有的干部热衷于自我设计,把工作当成谋取功名利禄的跳板;有的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出发点是上级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不看基层是否需要、不顾群众切身感受;有的干部热衷搞形式、造声势,喜欢搞“百千万”工程,表面上干了不少事,其实背后的问题不少。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要拎着乌纱帽为老百姓做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自己做官。”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用实践的、群众的、历史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统一起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做基层需要、群众拥护的事情。
二是切实敢于担当。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领导就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意味着奉献和牺牲,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后退,那就没有资格当领导。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决不能“守摊子”、“混日子”,更不能做无所事事的“太平官”、因循守旧的“平庸官”、好大喜功的“浮躁官”,一定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三是坚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构成。党员干部一定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办法和举措符合基层实际、符合客观情况。自觉察实情、说实话,沉下身子、深入基层,主动调查研究,凡事探求就里,掌握真实情况,并以对党、对组织、对同志忠诚老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公道正派说实话,襟怀坦白讲实情,真正让组织信任、让群众信赖;自觉出实招、办实事,无论是谋划决策,还是指导基层,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实效出发,确保工作思路和任务落实符合客观规律,决不能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营造良好风气,让实干在各级干部中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任考核机制,真正把那些敢干事、会干事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