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2015-07-13 04:41赵来文陈晓爽高英彤
新长征 2015年7期
关键词:内核实力载体

■赵来文 陈晓爽 高英彤

软实力的主要内涵是文化,而文化则由“内核”和“载体”两部分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核”,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实践证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内外兼修”。在国内需要实现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的双向互动,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之中。在国际社会中,则需要不断推出蕴含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形成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影响路径。

一、软实力的文化内涵

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深化了人们对实力的认知,创造性地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划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以经济、军事等具体资源为基础的威慑力或诱惑力,而软实力概念可以说是相对于硬实力的概念而提出的,“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方式来达己所愿的能力”。软实力并不是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主观臆造出来的权力模式,而是在历史过程中就已存在的权力现象。软实力概念与新时期我国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所以它一经提出就在我国得到普遍重视。

关于软实力的内涵存在多种解读。如以意识形态、国民素质、政治体制为主体的“权力软化论”,以战略信誉、国际动员力为主体的“政治实力论”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强调了文化建设在提升软实力过程中的重要性。从广义的角度上看,文化包罗万象,但软实力视域下的文化则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是国家战略的一种体现。单单从传统文化和经典子集的角度来谈文化软实力,往往会掉进纯文化的迷雾,淡化文化软实力的政治性。软实力视域下的文化依然指的是中华民族文化,是反映中国人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它可以具体归纳为“文化内核”和“文化载体”两个层面。文化内核主要是体现文化实质的价值观和国家理念,是对国家生存与发展思想的高度凝练;文化载体是文化内核在社会实践层面上的体现,如制度、规范、外交行为、战略选择和国家形象等,这些载体构成文化软实力的影响路径,文化内核需要借助这些载体形成实际的塑造力和吸引力。因此,通过考量文化内核与文化载体的主从关系可以得出,国家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时,首先应当挖掘和提炼出文化内核,提出能被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所认可的价值与理念,然后通过选择适当的载体使文化内核得到扩散、认同和内化。

二、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联系

价值观作为文化内核,是构筑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资源。世界上各个国家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会在价值观上有所体现,坚强有力的核心价值观对内既可以凝聚和团结人民,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对外又能够改善国家形象、增强本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就中国的崛起而言,中国在物质层面上的崛起无疑是较为成功的,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然而,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物质实力不相匹配,没有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示范、吸引和塑造效用。提炼和挖掘本国的文化内核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前提,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体系是构筑文化内核的重要方面。核心价值观则是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具有关键地位、起支配作用的价值理念。具体而言,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重中之重,它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内在精髓。

党的十八大报告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即“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明确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是国家的发展理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是国家和社会的行为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体现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文化软实力与核心价值观内在联系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内外兼修”,而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文化的最本质的体现,在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居于基础和主导地位。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它更多地表现为国家的凝聚力以及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这种凝聚力影响力来自于一个国家的人民对于本国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如果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同与支持,那么其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就会得到提升,进而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正常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文化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则更多地产生示范、吸引和塑造效应。区别于硬实力在军事层面的威慑和经济层面的利诱,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为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发展模式在国际社会中的示范效应,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与声誉以及在多边外交中对国际规则和政治议题的塑造能力等,而规范、制度、国际形象、外交政策作为软实力的载体则是以特定的文化内核为基础。因此,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环节就在于构筑文化内核,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进而在国际社会中构建中国独特的话语体系。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则是要科学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提升文化软实力被纳入到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之内,那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属于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内容。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应当是国家。在国家的推动之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中得到践行,内化于行为之中,从而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和塑造力。

在国内社会中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的双向互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应当由国家来引领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当通过具体的政策行为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理念。通过完善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在国家各级治理体系中贯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行为理念。其次,国家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治理能力,在社会多元参与下塑造和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调动可调动的一切资源,在政策上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法律上给予保障,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社会民众的精神,最终在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共识。

在国际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步骤。长期以来,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主要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并通过长期的努力提升了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明确了文化软实力的内核,而中国亟待做的是要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战略,不断推出蕴含文化内核的文化载体,形成多层次的传播路径。具体而言,文化载体主要有两类,一是蕴含文化内核的文化产品,二是体现文化内核的行为方式。文化产品包括教育模式、学术研究、媒体作品、网络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多个范畴。文化产品的传播对象主要是国外的公众,受文化差异性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利用文化产品传播价值观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持文化产品与文化内核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的兼容性,做到“接地气”,满足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需要。而且还要动员本国的社会力量,鼓励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和传播方式,做到“润物细无声”。行为方式包括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外交政策,可以具体化为国家的政治运行模式、经济运行模式、国家安全政策、国际制度的创设以及对于全球性问题的立场与态度。行为方式主要针对国际社会中的国家行为体,受实力地位因素影响较大。对于中国的崛起,中小国家和“守成”大国的态度是存在差异的。要在中小国家中更多地宣扬平等、公正、富强的价值理念,以及负责任的和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中国式”价值理念的示范性,展现国家发展模式的优越性。例如,在国际制度的改革中融入中国的价值理念,利用中国的物质发展成果,注重硬实力的“软用”,通过经济援助、集体安全、维和行动和国际救助等方式扩散中国的价值理念。对于大国来说应当发挥软实力的说服作用,强调自由、和谐、平等的价值理念。通过价值观的传递使大国认识到崛起是中国发展的正常化路径,国家之间要对彼此的核心利益给予认可和尊重,对彼此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给予肯定。

猜你喜欢
内核实力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多内核操作系统综述①
强化『高新』内核 打造农业『硅谷』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实力抢镜
Linux内核mmap保护机制研究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