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博物馆设计的传统与创新手法

2015-07-13 15:17上海东苑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110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创新传统

卢 赛(上海东苑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1100)

浅析苏州博物馆设计的传统与创新手法

卢赛
(上海东苑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1100)

摘要: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是将中国古典建筑精神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庭院景观、现代元素这几方面的介绍和分析,探寻其独具特色的设计手法和艺术表达方式。

关键词:传统;现代;创新

苏州博物馆位于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古城中心街区,东面与建于清代的忠王府相临,南面与经典园林之一的狮子林隔路相望,北面又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代名园拙政园仅一墙之隔。如何在这得天独厚的场地内,解决历史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衔接、处理好与园林瑰宝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难题都需要一一被攻克。最终贝老先生的设计在传承苏州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把建筑置身于庭院之中,并达到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统一。

1建筑风格。贝老先生曾说过“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在外立面上沿袭了苏州民居的风格,保留了传统的深灰色屋面和白墙。高度上为了与周边的建筑相协调,主体由地下一层和地面一层构成。建筑檐口主要高度控制在6m以内,通过现代的几何造型连同起伏变化的天际线传达了江南建筑的独有韵律。而粉墙黛瓦之间重现的花式漏窗,以及进入室内抬头可见的采光玻璃顶棚,都彰显其现代和传统水乳交融的特性。

2空间布局。苏州博物馆的大门开向南面,前临街和运河,后建园林,这与苏州园林经典的建筑布局完全一致。建筑平面布局由三大块组成:中部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参观者进入大门后,首先进入中央大厅,大厅空间挑高,极具现代感。往南看博物馆的门楼框出的是一幅苏州老街的热闹景象,往北望见的是一池碧水、假山延绵的主庭院以及与庭院一墙之隔的拙政园高墙,通往东西两个方向的是平面对称的长廊,东面的视觉终点时紫藤院,西面是“荷水落花庭”。通常园林式的空间组织是以建筑平面铺开、廊道串联为基础,室内外空间形成整体呼应。博物馆同样通过廊道来串联空间,长廊空间的不同处理以及视觉终点的内容差异,巧妙地形成了人行通道。而在苏州园林里,一侧开敞面向园林是基本做法,那室内的长廊该如何在封闭的墙上寻找开敞呢?配合顶部两坡屋顶的形式,借用玻璃和木条的配合,透过玻璃和木条洒下的自然光形成了斑驳的光影,点缀了空间的自然感受,墙上的六角形玻璃窗又恰到好处地将一幅幅室外景观框进了室内,信手把室外的园林式空间借鉴到了室内。使室内外恰到好处地相呼应起来,让参观者心理增添了一份逛园林的心境。

3庭院景观。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元素,在苏州古典园林里的堆山理水手法已将造园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苏州博物馆呈现的是与传统庭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截然不同的创意山水。庭院由曲折的小桥、铺满卵石的水池、八角凉亭和竹林等组成,其中水池是核心,凉亭依水而筑,曲桥穿水而过,只是将传统园林里的“九曲桥”简化为“一曲桥”。以钢架和玻璃为材料的凉亭,仍设计为“重檐八面坡亭”。曲桥、凉亭无一不是对传统符号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散发着极浓的现代特色。在造园手法方面则摒弃了传统的技巧,而是从山水画中获得启发,将片石错落有致地叠放,这些片石有高有低,或灰或黄,颇有“见微知著”的意味。苏州博物馆里的庭院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正是这一面白墙成为了“片石假山”抽象山水画的背景,形成一幅“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美轮美奂的立体山水画卷。片石作为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假山原形,将水墨画的意境表达得栩栩如生。

4现代元素。尽管在外立面上延续了传统“粉墙黛瓦”的苏州江南民居特色,但在建筑材料上却大胆创新。例如在屋面形式上保留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中的大屋顶,却选用深灰色花岗岩替代青瓦屋面,并运用具有现代时尚感的钢材和玻璃取代了传统的木材。雨天当灰色的花岗岩打湿后,便成了黑色,如此又呈现了建筑的另一番模样;同样墙面上采用了现代材质的漏窗保留了传统的造型但又透漏着现代的气质。另外在顶棚和山墙上,利用大量的玻璃,让室内变得明亮,又能给厚重的建筑物增添了灵动和通透的感觉。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处处可见造型与选材的用心,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展现出的是道法自然的优雅与含蓄。尊重环境是创新设计的基础,结合环境寻找意想不到的表达形式,这也是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之所以能带给了我们那么多惊喜的理由所在。贝老先生曾经提到说“真正能够存活下来永恒的东西还是建筑,各个时代的建筑。”在他的作品里总能牢牢地把握住住建筑与环境的内在精神,在对各传统要素进行创新的同时,又为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在对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园林设计上继承又发扬了传统营造手法,并为寻求新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它的设计成功证明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的可能性。如何尊重历史、保护古典建筑、传承和创新设计将成为每位建筑领域工作者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唯有保护好历史的记忆,才能留下真实的历史。

参考文献

[1]高福民.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2]傅晓霞.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苏州博物馆中的运用[J]. 艺术百家,2010,A(01):93-95.

[3]杨乔娴.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品评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J]. 建筑,2007 (21):76-77.

[4]洪杰.贝聿铭的探索——阅读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几点体会[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8.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卢赛(1987.02),女(汉族),浙江省台州人,上海东苑美盈置业有限公司建筑师,本科,城市规划专业。

猜你喜欢
现代创新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