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亚林 (靖江市锡剧团 214500)
锡剧的艺术特点及角色行当的研究
夏亚林 (靖江市锡剧团 214500)
锡剧是一种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文化,展现了吴地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征。作为我国华东地区的三大著名剧种之一的锡剧,是我国传统戏剧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在戏剧的发展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传承的价值。我国的戏曲类型丰富,锡剧同各种不同类型的戏曲艺术一样有自身个性中最具独特的艺术之美。
锡剧艺术;表演特点;角色研究
锡剧是中国戏曲界最绚丽的一个文化象征,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文化交替更改中,虽然它的表演形式以及人物的类型特征逐渐的稳定了下来,但是随着生活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在其地域特色和艺术思想的诸多方面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的。
锡剧作为江南吴地的地方戏曲,使其成为常抒情于江南水乡特色的剧种。与江南地区开放的文化氛围以及具有强大的包容特性、靠近海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联系。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江南特有的吴侬软语也构成了锡剧独具特色的语言基础。锡剧的基础语言是吴方言,听起来会有婉转动听,柔美中却包含波折的视听效果。柔和的吴语也使得锡剧的音腔具有字正腔圆、涟漪荡漾之感。江南水乡风光宜人,美丽清幽,在戏曲的表演形式上,突出婉转细腻的特点。锡剧存在不同的唱腔的流派,例如姚派、沈派和梅派,虽然唱腔的风格各具特色,但都集中的体现出了江南戏曲中清幽明丽的艺术特点。
锡剧最擅长演绎的就是才子与佳人的故事,所以,它决定了女性人物的角色,也就是花旦青衣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老一辈的锡剧表演艺术家都是因为成功的演绎了女性人物而盛名于剧坛。所以,一台戏最后呈现出的效果状态如何,能否达到观者的满意程度,就取决于演员的表演功底,是否能够完全把握住被演绎角色的特征并生动的出色发挥出来。与其他剧种一样,锡剧也寻求塑造立体的人物视觉形象。其本身的美学精神将锡剧打造成意象化的人物形象。并加入锡剧中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将整个表演上升到形象和传神的层面。
对于有些传统的锡剧的演绎经久不衰,是因为剧本将人物刻画的生动鲜明,让人们记忆深刻,观看的时候津津乐道,久久不能忘却。较著名的锡剧经典有《珍珠塔》、《玉蜻蜓》、《双珠凤》等。作为戏剧艺术表演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一个关键因素,锡剧的剧本整体创作是舞台表演的支柱,需要编剧、导演和演员三者之间紧密的沟通配合,高度的协作方可。在排演的过程中,演员根据与导演的对剧本探讨交流,进一步的理解了音乐、舞美和表演中重要把握的特征,确立了锡剧以表演为中心的舞台地位。所以,在锡剧的表演过程中,锡剧演员的表现力成为了一台锡剧是否具有感染力的关键因素。
锡剧的表现形式以及其体现出来的美学精神植根于中国古典美学,在对故事的演绎过程中,注重立象以尽意的形式。所以,在锡剧的表演上,就得利用歌与舞的结合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例如,在传统锡剧演绎中,“青衣”被用来演绎大家闺秀或者一些有身份地位的女性角色。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就规定了“青衣”对角色的演绎要端庄娴静,温婉优雅,并且有较好的唱功。所说的唱,就是歌,对于青衣要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要具有细腻温婉的唱腔。因为这些角色的演绎主要是以唱为主,所以,对唱也提出了高要求,即要贴近真实的生活,又要将锡剧的程式化特征表现出来,不能丧失锡剧的艺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寻求与观众进行情感的交流。
对于现代锡剧表现上来说,难点就是身段上视觉形象的韵律化。有些现代形式的锡剧戏,可以把一些生活运动的场景诸如挑水或做饭一类的动作通过舞蹈演绎出来,以这种艺术表现性呈现给观众,可以加深观众的理解能力。在进行实际的表演中,可能会忽略掉对于一些细小的动作把握就会缺失对戏曲化的改善。但是如果在锡剧的舞台上呈现出一幅生活中的原状态,在表演锡剧的过程中插入一段舞蹈动作,而另一段主要表现生活原状态的动作,在整体上的舞台表演会失去协调性。在进行塑造人物角色时候,锡剧演员要对演绎的人物具有全新的认识和深入的赋之感情,让所演绎的角色与观众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对于任何人物的塑造,都会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认识过程,能否正确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是一名锡剧演员演好角色的基础,直接决定了锡剧舞台人物的塑造被观众理解的程度。
在锡剧舞台演绎的过程中,由于根据一些情节的需要,可能会造成女性人物的一些唱和念有所间断的现象,但是对于人物的形体的塑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够间断的。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要时刻保持戏曲化,无论是对动的演绎,还是对静的塑造。例如,著名的资深锡剧表演艺术家王兰英老师在表演《双推磨》中的人物苏小娥的时候,就能够把戏曲中的美学规律充分的把握并运用,再现了挑水、推磨以及行路姿态等生活的原状态,并合理的进行了美化修饰,使表演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
以锡剧女性人物的塑造为例,塑造一个具有戏曲化的形象是根本。而戏剧最终呈现的艺术效果和目的就是达到对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在锡剧的表演过程中,演员在演绎的过程中重要的把握姿态就是做到传神,形神不离,相互依存。所说的形是可以被观众看见的人物外貌的整体动态,神就是通过人物内在感情而表露于外部传达出的精神。对人物的充分理解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前提基础,做好理解的工作就不能具有片面的观点,要从全局把握性格,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标准。
例如著名的锡剧《烂柯山痴梦》中的崔氏形象,她的性格中具有较明显和强烈的世俗、势利眼的性格,这些具有贬义的性格特点总会被放大化演绎,而会忽略到性格中善良真实的一面。锡剧演员在重新把握崔氏性格特点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当时社会形态下,社会的制度等因素对人物的影响。在历史的变迁与进步过程中,我们也要用现代的眼光和审美来评定崔氏的性格,对她有更公正以及赋予更人性化的解释。虽然在崔氏的命运中,会让人觉得她可气、可悲,但是在她恼恨可笑的一生中,更多的是可怜,应该获得我们对她命运的怜悯与惋惜之情。所以在进行舞台表演时候,塑造这一形象的演员要深刻的体会崔氏的内心困惑,把握角色定位时,将她设立为一个在封建统治时期在社会底层生活下的悲剧形象。对于角色的演绎,能够准确的观察出剧中人物的性格,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情感,是塑造一个成功的形神兼备的形象的关键因素。
在百花齐放的戏曲剧种中,锡剧以它独有的清新优雅的水乡环境和脱俗的民间特征在江南一带的演绎经久不衰,以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表演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未来在锡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要添入时代的元素,并发扬继承的优秀传统,使锡剧在舞台上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传承和发展下去。
[1]董云华.锡坛飘彩云梅韵续华章我的锡剧艺术人生之路[J].上海戏剧,2013(01).
[2]王芳.论锡剧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与表现[J].电影文学,2013(08).
[3]金冬梅.常熟锡剧艺术调查研究和对策初探[J].剧影月报,2010(03).
[4]李晓春.锡剧音乐多元化探析[J].艺术百家,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