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权 (湖北文理学院 美术学院 44105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思考
陈志权 (湖北文理学院 美术学院 441053)
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不断涌现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观念这类新思想。此外,在当前教学革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面前,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亦必须重新思考。本文主要基于创新理念,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方案,从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模式角度,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地实施方案,使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活动,能够真正培养出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模式角度
视觉传达设计(简称视觉设计)具体指的是:借助视觉符号语言和传播媒介,将视觉图形设计效果传达给消费者。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开发与应用产品材料的范围逐渐扩大,并开始与其他领域形成相互渗透格局,由此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设计领域,即:视觉传达设计。
随着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涌现出了一些新思想和新理念。另外,在当前教育教学不断革新的形势面前,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亦成大势所趋。
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根据教育部统计的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已有数千所大学开办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就读该专业的本、专科生,共有十万多人。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应如何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相适应,从而培养出的大量社会所需人才,则成为了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2004年至2013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续主办的七届“全国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其主题大多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内容有关。从我国各大院校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来看,存在很多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之处。首先,课程体系设置方法过于陈旧,内容已跟不上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市场高速发展之需求;其次,表现在教学模式上,依然沿袭“引进、模仿、吸收、融合”的西方教学模式,未充分考虑我国教育教学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展开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在开展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设置教学目标,注重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在充分吸收国际设计理念的同时,立足于我国设计文化特色,将传统平面以及现代数字媒体进行有效的继承与发展,还要加大对视觉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力度,创新该门课程的教学理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承担着理论与实践研究重任,其课程改革应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理念,注重对视觉设计人才的培养,促使他们形成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实现艺术设计与创作的完美结合。
第一,在设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时候,要将该专业的实用性凸显出来。如果所设置的课程过于重视理论性,而忽视了实用性,那么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想顺利实现实用性的目标,那么在设置课程过程中要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充分结合起来,扩大专业知识的应用范围。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设置专业课程,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1在实用性的基础下,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它们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学校要设置一些新的课程,比如:“设计工程学”等。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到“写生”这门课程与“摄像艺术”这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可以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系统。进行“专业策划与市场调研”在企业中完成实际命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市场的各种需求,又能够在市场上原有的作品上进行创新。(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充分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此同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要求不能一味模仿,而是要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3)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做实题、真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借助艺术设计平台与时代、国际、大师进行接轨。
第二,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它们往往不愿意聘请没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这主要是由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企业需要花费人力、物力来培养毕业生,这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面对这种情况,企业要优化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群,并且要安排课程群负责人。其中课程群负责人的具体工作职责如下:(1)由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课程群负责人要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多专业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2)大力改革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学校设置核心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但是仅仅设置核心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设置一些实验课程、创意课程等。(3)将科研活动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在科研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教学活动,构建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创新的课程体系。同时还要设置一些专业课,如《广告设计》等。
在革新课程设置的时候,要重视革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探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同时教师要探索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市场需求、消费者的心理等因素融入到其中。教师要想顺利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就要改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2
第一,教师团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行业的发展等因素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着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慢慢提高学生的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具体的表现如下:(1)从不同的渠道获得不同的教学资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将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当前,教师应该从多个渠道来获取多种多样的资源,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近几年来,多媒体开始被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时候要将其优势、功能发挥出来。近几年来,新媒介的出现对该专业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视听媒体、空间媒体等新媒介。通过利用这些新媒介既优化了知识结构,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可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设计工程学》这一课程的时候,可以选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时候也可以选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习到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又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视觉传达设计学》这一课程的时候,可以选用分组讨论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分组讨论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会发挥自身的优势,分工协作,并且他们会通过查阅资料来获得问题的答案,长期发展下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采取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表现如下:(1)呈现阶梯状的互动教学模式。当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安排这样一个任务:分析讨论新型的课题范例。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进行讨论、学生与老师之间要进行讨论,这样就形成了具有阶梯状的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增强了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发现自身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2)多个角度设计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以专业知识作为出发点,让学生进行课题实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课题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安排相关的课题实践活动,那么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意义并不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设计一些具有新意的作品。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要巧妙运用图形语言、现代技术等,设计出与时代要求相符合的作品。(3)重视手绘等多个方面的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搜集资料的能力。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实践中,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自身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苦难,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其中,适当辅导学生,然后评价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再接再励。(4)发展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并且通过实验教学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校会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来让学生真正消化了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的学校会专门设计实验基地,从而可以更好的开展本专业的教学活动,并且也有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3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往往需要具有专业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因此高校依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然而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师队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太低,那么其往往不能培养出专业的人才,相反如果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较高,那么其往往可以培养专业的人才。所以高校首先要聘请一批专业的教师队伍,从而可以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社会要想不断进步,那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革,同样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要想不断进步,那么就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不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本文的目的就是寻找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从而可以培养出更多专业的、优秀的人才。我国的相关学者要加大研究力度,为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注释:
1.陈美祥.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知识经济,2008(06):139-140.
2.刘力夫.新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4):146-147.
3.甘露.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表现的误区及其矫正[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1):47-48.
湖北文理学院2011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11”人才培养模式下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课程体系创新实践研究)(JY201131)
陈志权(1975-),男,山西太原人,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