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艳丽[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湖北 十堰 442000]
一个人与一座城:方方作品的“汉味”书写(上)
⊙龚艳丽[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湖北 十堰 442000]
半个世纪的武汉生活,使方方和武汉已经血脉相连。方方的每部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武汉印记与“汉味精神”,向我们展示了武汉这座城市生动的生活图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品中对武汉沧桑往事与变迁的叙述,对武汉民俗风情的观察,对武汉民间文化的关注,以及彰显诗意的“都市民间”书写,表现出武汉文化对作家的影响及作家对武汉这片热土的深沉挚爱,充满浓浓的“汉味”。
方方 武汉 都市民间 民间文化 “汉味”
在武汉某个热闹而又嘈杂的菜市场,我们会遇到许多“何汉晴”式的家庭妇女,她们是下岗女工,每天负责全部家务却得不到应有的感激,胸中充满生活的怨气,可第二天却比往常去得更早,只为抢到更新鲜便宜的蔬菜;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我们可以轻易觅到出身卑微却又奋力改变着自身命运的“七哥”,他们面容疲惫、表情凝重却步履迅疾,向着每一寸可能容留他们生存的空间奔去;在商铺林立的汉正街,我们也不难发现“李宝莉”的身影,大嗓门、粗臂膀、好力气,她们像男人一样讨生活,坚强而泼辣;在大学校园,你又会发现某些“华教授、梅教授”,他们敏感又自尊,矜持保守与放浪开放兼具,积极进取与消积悲观并存,文人的酸腐与俗人的市侩同在,始终做着枯燥无趣的学问,内心永远想着一直想做却始终未做的人生大梦;当我们置身某大学生招聘会现场,更会发现某些“涂自强”,他们是“泥腿子的后代”,出身贫寒、勤奋好学,靠着个人努力做着“鲤鱼跳龙门”式的彩虹梦……他(她)们就是作家方方笔下由家庭妇女、知识分子、“草根”、学生、戏子、下岗工人等角色共同构成的武汉普通市民群体。
方方小说以平民的视角、写实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武汉这座城市生动的生活图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武汉沧桑往事与变迁的叙述,对武汉民俗风情的观察,对武汉民间文化的关注以及彰显诗意的“都市民间”书写,表现出武汉文化对作家的影响及作家对武汉这片热土的深沉挚爱,充满浓浓的“汉味”。
一个人、一座城、一段历史,构成了方方小说中最重要的写作要素。没有历史的城市就像没有故事的人一样简单,虽然单纯却失去了对人的吸引与渴望;同样,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就像空有美丽面庞却无内在气韵的“花瓶”般苍白。方方以一位知识分子的精神坚守,对那些不为人知的汉口往事进行挖掘、梳理,将之渗透进人物的生命体验,努力挖掘出隐藏在市民记忆中的文化因素,以诗意的方式书写着武汉的“都市民间”。武汉是一座古老、沧桑却又充满生机、美丽的风情城市,它带着曾经的繁华、风光从历史走来,而今铅华褪去走向世俗民间。在这里,美丽与丑陋并存,善与恶斗争,热与冷俱在,雅与俗同辉,光荣与没落写在每个武汉人的脸上,也刻在每个武汉人的心里。方方怀着对武汉本土的热爱,对武汉的沧桑历史展开了挖掘与叙述,开启了武汉人的集体记忆。
方方《风景深处》第一辑“老屋沧桑”首篇《滨湖的大学》讲述了武汉大学从筹建、选址到审批、规划、建设并投入使用的百年历史,它身披历史的硝烟,历经民族主义时期、军阀混战一直坚守到现在,这些老建筑“因为浸染着岁月的沧桑和风雨的痕迹”,“别有一种风霜的容颜,别有一种绵长的意味”,“时间加重了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也更加张扬了它们在人们心里的骄傲”。第二辑“汉口往事”之《一个人和一座城》记录了张之洞兴办实业对武汉命运的改变,开工厂、修铁路、修堤防、办教育,使武汉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也成为大学林立之地。《恶之花》记录了武汉屈辱的过去,“租界”的出现,使列强占据了武汉的黄金水岸和繁华地段,同时也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拉近”,它“重构了汉口的城市格局,就连汉口的气质也因此产生了莫大的变化”。方方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正视武汉历史中的荣与辱,分析它的利与弊,对它进行挖掘与反思,表现出理性的历史意识。买办、租界、洋行、教堂、南洋大楼、乐园,这些带着历史印记的名称,慢慢开启了武汉人的集体记忆,至于江汉路、解放大道、汉正街、六渡桥、长江大桥、昙华林、小东门、徐家棚、红钢城、晴川桥等标志性名称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也成为方方笔下故事展开的主要场所。
《水在时间之下》以汉剧演员水上灯一生的多舛命运道出了汉口曾经的繁荣及沧桑历史。《中北路空无一人》通过郑富仁父子的视角与内心,写出了以“武重”为代表的重工业时代的逝去以及日渐繁荣的商业经济时代到来的历史变迁。《民的1911》以辛亥首义为背景,描述在此背景下人民的生活与变化。《武昌城》描述了1926年北伐军围困武昌城的惨痛历史。关于创作目的,方方说:“现在的武汉人差不多都不知道这段历史。八十年后的九月,我开始写这篇小说。就是想告诉大家,在我们居住的地方,曾经有过这样的往事。这是我们应该记住的事情。”方方身上强烈的历史意识,使她以文字的方式对武汉历史进行记录、保存并传播。
这些带有厚重历史感的文字叙述,给武汉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更多的传奇色彩、人文魅力和迷人风采,使读者在对方方作品进行仔细咀嚼的同时也对武汉这座城市进行慢慢品味与追寻。
方方贴近生活对武汉民俗风情与民间文化进行了丰富描绘,并对武汉的“都市民间”进行了诗意书写。循着她的笔,我们可以慢慢领略武汉特有的风景。
除了以上种种,《汉口消失的游戏》帮我们回忆了日渐消失的童年游戏:跳橡皮筋、跳房子、跳绳、攻城、打毽子、抓麻将子、拍糖纸、斗鸡、打珠子……这些文字让我们有了丝丝怀旧与向往。《在武汉过夏天》为我们展现了“火炉城市”特有的风景,那就是太阳落尽之后,市民“摆长床阵”,夜间“露宿街头”,或三三五五打牌,或摇着芭蕉扇听老人谈古论今、笑天骂地的壮观景象。于是许多都市传奇、英雄故事、民间笑话,便在夏天的露天里代代繁衍和流传。正是这样一个天然“说书场”使武汉的民间文化得以传承。
方方小说集后记《献给我生活的城市》中有这样一段话:“掐指算来,我在武汉这座城市已经生活五十年了。这是半个世纪的岁月,这数字甚至把我自己吓了一跳。从我有记忆起,这座城市就在我脑子里生长,它从一个小小的角落,生长成庞大的武汉三镇。我对它的了解也仿佛从一片树叶,逐渐到一棵树,再到整个树林。这本小说集所有的人物都生活在武汉这个城市里,所有的故事也都在这里发生。”半个世纪的武汉生活早已浸润到方方的每一处笔端,她选择以文学的方式来回报养育她的城市,作品中处处充溢着对武汉爱恨交织的特殊情感。方方以一位文人的自觉担当,对武汉的沧桑往事与变迁进行挖掘,对武汉的民俗风情及民间文化进行梳理,重新开启了武汉人的集体记忆,丰富了都市市民生活的内涵。
一个人,一座城。方方的血液里早已经掺进了太多的“汉味精神”,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带着浓重的武汉印记和味道。武汉文化滋养了方方,方方以写作的方式歌唱着武汉,传播着武汉。方方始终怀着理性的历史意识去发掘、保存、讲述武汉的沧桑历史;始终带着开放豁达的眼光去诠释武汉的发展变迁;始终怀着浓浓的悲悯情怀与对武汉的挚爱描绘着武汉风情及武汉市民的多样人生;始终坚守着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以文学的方式延续着武汉的文脉。
[1]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方方.风景深处[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3] 方方.后记:献给我生活的城市[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cbbaa010008kw.htm,2007-5-18.
[4]方方.水在时间之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作 者:龚艳丽,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女性文学与影视批评。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