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几点思考

2015-07-13 06:33:40湖北省十堰市群众艺术馆442000
大众文艺 2015年4期
关键词:十堰市名录文化遗产

秦 黎 (湖北省十堰市群众艺术馆 442000)

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几点思考

秦 黎 (湖北省十堰市群众艺术馆 44200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以来,非遗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十堰市悠久的历史背景下有着储量丰富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经过这几年的探索,非遗名录项目和传承人得到有效保护,非遗数据库建设进展顺利。目前,我市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有国家级名录10项、省级名录31项、市级名录55项、县级名录388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5人。这些成果的背后凝结了我市各级领导和非遗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还有许多潜心研究的老专家、老学者的不懈努力,从而使我市的非遗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加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出台,使得我市的非保工作如虎添翼,有了“尚方宝剑”。作为地方性配套法规,湖北省非遗保护条例在很多方面有了突破和强化,有助于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明确责任,依法行政,就目前来看,十堰市非物资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已逐步形成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统领,以省非物资文化遗产条例为支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我们可以利用群艺馆的宣传平台,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实践,提升保护工作水平。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加强非遗法的学习宣传,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非遗法的法律知识培训。创新方式手段,通过大型文化经贸活动、国内外文化交流、演出、讲座、论坛以及咨询服务和传统节日等平台,宣传、展示我市的非遗项目,扩大十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向全社会宣传《非遗法》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运用多种新闻媒体营造非遗保护氛围。适时推进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使非遗项目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值得强调的是我市中学教师胡卫平在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中,推出了《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行动》小课题研究主题活动设计方案,非常全面地将我市的非保工作实践做了详实的解说,以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孩子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使学生具体了解了我市非遗保护情况,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热爱家乡、热爱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再有就是建立一批传播、教育基地,发挥非遗在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自觉性;在网站建设方面,把收集整理到的我市非遗视频音像资料上传到网站上,以拓宽民众的了解渠道;编篡《十堰记忆丛书·非物质文化遗产卷》,完善宣传手段。

二、突出政府主导,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形成保护合力

依法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我市、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责任主体,强化非遗保护全过程管理。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真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合力,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落实好民众的参与,充分发挥学术界的咨询参谋作用,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我馆对非遗中心每次进行项目评审所邀请的专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非保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落实政策措施,专项扶持非遗项目传承

依法加大现有非遗保护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在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方面,重点对非遗保护贡献突出的传承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市、区县级非遗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展示等活动实行经费补助,进一步完善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资助和激励机制;由于非遗的生态环境受到城市化的严重冲击,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年事已高或后继乏人,传承链条正在中断,所以培养出一批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代表性传承人,支持非遗传承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势在必行;推进市非遗文化展示区建设,完善区县现有非遗文化展示场所。

四、发展文化产业,重视产业文化

对非遗项目的产业链加以延伸拓展,比如武当山世界文化、诗经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应将生态文化调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旅游经济发展、优秀民俗民间文化传承紧密结合起来,发掘产业链的文化含量。在加强保护、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其在我市旅游开发中的龙头作用。

五、提供工作保障,增强保护实力

在十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建立市、区县非遗保护中心,并配备了相应工作人员。作为文化资源大市,非遗保护面广量多,目前大家处在满负荷工作中,人员配备较少,挖掘的深度不够。因此增强调研能力、提升非遗保护工作整体水平也是当务之急。非遗中心也定期举办了相关培训,今后这方面的力度更应加大,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以适应保护工作的发展需要。

财力方面,要继续与市政府及财政部门沟通,积极争取加大非遗保护经费投入力度,并将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为保护工作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努力向上争取资金,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和捐赠非遗保护事业。遗产保护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

以上只是在保护工作中依据省条例的细则应开展的一些工作,而《非遗法》实施后,中国文化部下发通知,宣布国家级“非遗”名录建立警告、退出机制。而文化部非遗司作为“非遗”申报的主持者和保护的管理者,又同时承担着执法者,一身兼二任,这种管理体制也许有值得深思的地方。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非遗法》要解决的是谁来执法的问题。比如,在文化体育局我们有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依法对违法违章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而落实《非遗法》,是否也需要建立一支这样的队伍,还是将这一职能加在现有某些机构的身上,这些都是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属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对它的保护依赖于以知识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综合手段,现实的选择应当是行政保护和民事保护双管齐下。但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比较薄弱,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尚难以满足实际保护工作的需要,我们期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尽快健全起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邻法律保护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故事“木兰从军”拍出的好莱坞大片,全球票房收入超过20亿美元,而故事所有方中国却未受益分毫。我们引以为豪的“女娲传说”“武当武术”等项目,如果没有提高保护意识,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世界市场经济环境所左右,成为利益的牺牲品。因此提高“文化自觉”,以可能的方式珍惜和保护祖先传承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只有坚持科学的保护理念,实践科学的保护方法,才能让非物资文化遗产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精神家园,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十堰市名录文化遗产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派出所工作(2022年3期)2022-04-14 07:37:18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宝藏(2021年10期)2021-11-22 06:00:22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同贺名录
作者名录
卫拉特研究(2018年0期)2018-07-22 05:47:52
生产商名录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