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新城中学054102)
地理考试命题刍议
郝广收(河北省沙河市新城中学054102)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嬗变过程中,尤其是在深化课改和落实新课标的当下,地理考试命题如何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是一项迫切需要探讨的课题。笔者试就中学地理考试命题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些原则略陈个人管见。
所谓前瞻性,是指超前意识。众所周知,人类的发展不可局限于眼前的利益,目光应放长远一些。就地理考试而言,如环保,原先并不受人重视,只是因为人类的活动严重破坏了环境,导致地球不堪重负,进而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人类才予以充分关注。所以命题要对人口、资源与坏境等问题予以充分关注。
当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严重的问题,如人口的剧增,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城市化进展和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这都是地理的研究范畴,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对地理的重视,地理考试命题,也要与时俱进,必须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不要墨守成规,考试不能满足静态知识的简单复印,力求求新求变,突出前瞻性。
如我国资源丰富,不要津津乐道我国的某些资源储量占世界第几位,而应考查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的世界排名,让学生充满忧患意识,开采完了不可再生能源,中国未来将依靠什么能源?电动汽车的利与弊等。如西部大开发,命题时要让学生明白,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如2014年全国卷文综Ⅰ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此题就对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弊端加以揭示,让我们辩证看新科技的利弊。
中学地理研究的范围广泛,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由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命题时要对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予以充分重视。如中国环境问题与治理;自然灾害的防治;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新兴工业化问题等等,对此设题,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活跃期思维,引导其注意国家的大政方针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命题不仅要密切关注和揭露现实问题,还要善于解决问题,不能点到为止,不能纸上谈兵。如怎样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调查你的家乡有何环境问题,并设计你的对策等,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也体现了地理学科学以致用的特点。
如2014年课标卷Ⅱ第44题: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池,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此题就是要学生结合现实,分析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等食物以及人为猎杀等因素。保护对策自然对症下药即可。渗透了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极具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迫切,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才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通才比专才更适合社会的需要。适应这一趋势,命题时要加强学科内部和学科交叉部分的考核,注重对知识和能力,理论和实践等考查,尤其要以考试的导向功能来加强地理向历史、政治、语文等学科的渗透,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迁移,突出大文科的综合性。
如前些年全国卷的“三角贸易”的问题,就很好的凸现了综合性。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由于现在各地中考普遍不考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与考试将面临长期严峻的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目前,社会上对人才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鉴于此,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向的改革势在必行,地理考试要由重视对知识的考查变为对能力的考查,考学生筛选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着重设计一些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题型,如小论文、调查报告和开卷考试都可以一试。
最后,还要把考试变为师生真正的互动性的双边活动,不要用教师的思维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适当引进一些与教科书不同的学术见解,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学生创新精神的参与,使其不囿于前人的成见,敢于标新立异,凡言之有理,均要鼓励,坚决摒弃考试必有标准答案的庸俗做法。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