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063000)
新课程改革不可忽视听说读写
杨巧燕(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063000)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语文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对此,我们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听说读写
新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推行了几年,也已在一些示范校初见规模。我也曾参观学习了一些新课程改革模式,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我也认真学习、模仿、推演着新课改的方式和方法。而在这一过程中,我逐步发现了一些主流因素背后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缺失。当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走出国门,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展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听是人的各项素质中最基本的一个。人的各项学习都是从听开始的。人类牙牙学语就是先听,然后去模仿发声。所以,心理学家指出,要想说,先要听。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说得好,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听得好。新课改之后,学生说得多,教师说得少,使得学生失去了模仿对象。而且,全堂课都是学生讲,而教师则只用最后5分钟总结点拨,是不足以让学生改正40分钟所听到的不规范表达的。
大家都知道“名师指路”很重要,集合了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经典讲述语,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听到最有效的知识,能够促进学生智慧的成长。所以,我们要知道,教师少讲不等于不讲,还课堂于学生不等于只是开头引入,结尾总结。教师在各个知识点的衔接,各个环节都要全面掌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听到正确有用的知识和规范的语言表述。
所以,新课程模式中,分成若干的小组,同时由不同的学生讲解的模式值得商榷。因为这样,教师无法及时关注和更正学生听到错误信息,也无法关注学生是否在收听他人讲的内容。
听,需要静心,静思。“热热闹闹”的课堂宣讲有时对于聆听知识,增长智慧没有起到作用。
不得不赞叹,新课程改革最大的成效就是学生“说”的能力在提升,使得很多学生敢说、能说。但在此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在表达的条理性和语言表现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说”不仅是说话,还是关乎思维训练、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重要问题,包括口头语言的说话、演讲、作报告、与人交流等和书面语言中的作文、回答申论问题等。
“说”是需要训练规范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说好一句话,表达好一个观点,如何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让听者心服口服,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做到语气亲和,以情动人。
读书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和记忆等行为。
语文教学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有限,特别是待人接物的经验少之又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些都只能来源于阅读所获得的间接经验。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适应课改模式,为了提高高考成绩,而忽略了阅读。把时间还给学生,不仅是让学生说,还要引导学生多读,通过理解、分析、鉴赏,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悟生命。
赵恒说:“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阅读可以启迪智慧,提高素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多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模仿,不断积累,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很多教师感慨作文是天生的,不是教出来的。其实,学生在阅读之后,会形成对文章的一个直观感受。在这时,教师应对学生的直观感受进行归纳、提炼,告诉他们如何去表达观点,如何去分析证明。比如,在学《六国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一下议论文的基本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六国论》这篇文章首先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观点,然后从“赂秦而力亏”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角度进行论证,最后指出作为统治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观点。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学着去写了。
当然,在新课改革后形成的教学模式中,阅读课和写作课如何上,还需要不断探索的。在这,笔者也只是想强调新课程改革不可忽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