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伟,杨灿荣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需求的研究*
黄文伟,杨灿荣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需求情况及特点,探讨高职学生对思政课需求不足的原因,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寻找思政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知、思、信、行”四个方面的统一,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学生;需求;思政课;知思信行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存在这样尴尬的现象:一方面,党和政府、学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另一方面,学生并非因此重视思政课,而把思政课当作是“睡觉课”,到课率和听课率不高,即便到课也难以专心致志地学习,“搞副业”多,“搞正业”的少,以致思政课的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要求有着相当的差距.这种尴尬的现象在高职院校尤为突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应有的需求.为此,笔者试图通过抽样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状况,分析高职学生对思政课需求不足的原因,提出激发高职学生增强思政课需求的建议.
表1 调查对象情况表
本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围绕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及困惑的问题,对思政课态度和评价,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需求及学习途径,影响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因素等方面设计30个项目,以选择题的形式(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对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所高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38份,回收有效率为87.6%.具体情况如表1.
2.1 高职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关注点及需求情况
(1)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关注点和需求点不同.调查显示,不同性别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关注点和需求点有所不同.以大一学生为例,女生与男生的关注点和需求点有明显的差异,见表2.
表2 大一的女生与男生学习和生活关注点和需求点调查情况简表
调查显示,学生闲暇时间的主要活动依次是:社交活动、逛街、读娱乐书籍、体育活动、做小时工,关注时事政治新闻排在最后,这从某种意义反映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需求情况.
(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不同.调查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有明显的不同.大一学生平均每月看5本左右课外书,包括相关的专业书籍、中外名著、名人传记、消遣性娱乐读物、网络小说、哲理故事等,其涉及面比较广;大二学生主要忙于考证,如英语和计算机考级,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等,所阅览书籍大多与考证相关;大三学生读书时间最少,在校的三个月主要是阅读教科书,其他的主要是求职类的书籍.
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调查表明,一年来学生阅读书籍(专业书籍除外)依次是文艺书籍、生活消遣类读物、名人传记、网络小说.学生喜欢阅读具有消遣性质的文学类和畅销书,不爱看比较深奥抽象的书籍,对思想政治类书籍几乎不看,每学期平均不到一本,参见表3.
表3 学生阅读书籍调查(专业书籍除外)
可见,高职学生具有“重娱乐、轻思考,即喜欢轻松消遣的阅读,不喜欢思考性的深度阅读”的读书特点,由此反映出对思政理论读物需求不足的现象.
以上调查表明:高职学生需求点落在与自身利益及兴趣相关的事情上,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需求明显不足.
2.2 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情况分析
(1)高职学生总体上对思政课认同感低,有效需求少.被调查学生在回答“你对思政课的总体印象是”的调查题目中,普遍表现为自己愿意学习,选择结果见图1.
图1 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印象
被调查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见表4.
表4 学生对思政课认同感调查情况简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学生对思政课认同感低,对思政课无兴趣,缺乏对思政课应有的需求甚至无需求,以致缺乏学习动力,存在因考而学,消极应付的现象.
(2)高职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需求强度不同,呈现出结构性差异.在总体需求不强的情况下,高职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结构的需求情况呈现差异.
图2 学生对思政课的内容需求呈现出结构上的差异
图2表明同样是思政课的相关内容,学生需求呈现出结构上的不同,需求点仍然集中在于自身联系密切的相关内容上,关注个人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方面的知识,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相关知识的需求最少.
学生对思政课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学生的个体内在原因,也有社会、学校、教师、家庭等外在的因素,学生的内在个体因素是我们分析的重点,因为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3.1 学生的个体内在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由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构成的,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认为需求使欲望达到有限的最大满足,这种满足程度用效用来度量.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的某种欲望的能力.对于学生,只有当他们觉得思想政治理论有效用,对他们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意义,有指导作用时才能被“需求”,即“有用”才能被需求.那么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性认识如何?见图3.
图3 高职学生认为对自身健康成长最重要的知识(多选题)
在回答对“自身健康成长最重要的知识是什么”的问题时,学生首选是人际关系,其次是道德修养,第三是专业知识,而当代中国国情及国家的大政方针则排后面,认为政治理论素养对自身成长有帮助排在最后.
问卷和访谈结果表明,学生意识到了道德修养对个人成长成才的作用,为此学生对思政课内容应该是有需求的,然而实际有效需求又是如何呢?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过多地强调社会价值,而对个体价值的关注不够,大道理多,对学生需要解决的人际关系等实际生活的指导作用不强,难以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对生存帮助不大,对精神上的愉悦和熏陶等享受和发展需要的帮助就更低.
3.2 学生对思政课需求不足的外在原因
(1)社会的因素及用人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多种价值观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网络的普及各种负面消息的影响及传播,同思政课堂上进行的正面教育形成一定的反差,如果教师避开或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现象,学生会认为教师的正面教育是虚假的.同时社会上的用人标准也左右着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社会上招聘人才更多地看专业技能,对思想政治素质无量化考评,学生由此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忽视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
(2)学校及课程的因素.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和表面化,注重逻辑分析和理论阐述,缺少现实的针对性,难以触及到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久而久之,使学生对思政理论和教育活动都失去兴趣.教材内容的重复,更让学生对思政课失去新鲜感,自认为懂得,实际上是不懂或一知半解.概论课理论性较强,涉及面广,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对高职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把握,这些让学生觉得思政课内容“空”,无实际意义.
(3)教师及教材的因素.教育者的自身素质、理论素质、知识结构、教学水平、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访谈中学生表示教师的授课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这门课的喜恶程度.目前的教材追求理论阐述的系统性,部分教师在授课中更多地注重对理论层面上的知识传授,缺少解决现实问题的针对性,让学生觉得课堂所讲“大且空”,没有实用性,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对个人成长没有帮助.这是造成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1)需求不足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不求甚解.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动力和需求.学生只是被动在听,不做笔记,期待考试的时候老师划划重点,知道正确答案就可以.一些学生反映,他们不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深入理解,只要最后突击就可考试过关,考后就自然忘得也快.
(2)需求不足导致学生不思、难辨是非.无需求导致学生学习消极被动,表现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在态度方面表现为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学习,缺乏学习热情,觉得学思政课费劲没用.在学习方法上就表现为不会也不懂得如何思考,不会主动寻找问题,不会思考理论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由于不思,学生难以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式,常常会被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现象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甚至极端的言论所迷惑,表现为易惑、偏信、盲信,难辨是非,甚至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是脱离实际的,是说教,对思政课所传授的知识表现为不信,甚至是对立的情绪.
(3)对所学一知半解和不思导致不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认同感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育内容产生怀疑,存在逆反心理.认为所学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印证,学生认为理论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而产生怀疑心态.
(4)所学理论无法内化为信念,当然也就无法外化为行为.思政课教育在影响和转变学生的行为方面反映不明显,一些不良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倡导的行为规范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和发扬.由于不思和不信,学生内在的情感并没有被真正地调动,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便不能、不懂也不会从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在行动上无法践行所学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达到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根据教学规律和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知思信行”这个教学规律过程,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满足及激发学生需求,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5.1 了解学生需求,纠正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知而不行,知行脱节,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对思政课所授理念不信及情感的缺失.所以纠正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就尤为重要.只有让高职学生认识到思政课在人生道路中的地位和价值,学生才会主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地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要进行学情分析,把握学生特点,了解学生需求及身心发展,有的放失地进行教学设计.
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充实,主要从三个维度来分析: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层次上.在本科与高职院校采用相同教材的条件下,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体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特点,引导和满足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需求.二是在教学内容量度的确定上.增添高职学生需求及关心的内容,解答他们迫切关注的问题和思想困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让他们愿学、真学、真信、真行.三是在教学内容表达方式上.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表达教材的内容,包括表达的文本形式和语言形式及其他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通过讲解分析,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在成长、就业、人际关系中面临的困惑,正确引导学生看待改革中的问题,让学生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就会逐渐纠正不良的学习态度.
5.2 关注学生情感和情绪,筛选学生需求,满足合理需求.
学生的需求有合理也有不合理的,有些需求存在于内心深处,隐藏于无意识之中,具有内隐性的特点.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需要,关注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积极营造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并对其进行启发与引导,调动积极情感因素,从而增强其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效果.
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心、用情、合理筛选学生的需求.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个人的价值追求给予指导.把自己的主观愿望与环境条件和社会要求相结合,明确学习生活目标,指明成长的道路,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
5.3 解决“知思信行”的脱节,培养学生能力
首先,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教学互动中原有的需求得到满足,又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教师要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化思考,并给予方法论的指导,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其次,在方法论上指导学生,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从学生阅读书目及高职学生的学习层次分析,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中有重娱乐,轻思考的倾向,进入学生所说的“读图”时代.教师一方面要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寓教于乐;另一方面要向学生表明学会深度思考是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教会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会学生掌握思考的方法,就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再次,“信”是关键,突出解决“信”的问题.目前思政教学部分还停留在解决学生“知”的问题,学生还达不到“信”的程度.当思政课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解答诸如“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生活、去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又该以怎样的眼光去看待社会问题、看待今天的中国?”等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方法时,学生就会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按照正确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对所传授的理论就会信服.
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做到知行统一.人的行为习惯反过来又影响着“知思信”.它对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思考正确与否的判断,信念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改革评价机制,正面的导向机制能强化学生的行为,只有学生内部评价机制与外部评价机制保持一致,学生才会自觉地培养、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自己的需要.
总之,思政课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按照思政课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答疑解惑,让学生明白思政课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激发学习的需求和动力,达到“知、思、信、行”的统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1]卢黎歌,王福益,周辉.遵循大学生思想成长规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2(1):54-58.
[2]张国江.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20-22.
[3]姜泓冰.“超级大课堂”解说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6-1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08.035
2015-06-11
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高职学生心理特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研究”(JA11466S)
黄文伟,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杨灿荣,福建泉州人,副教授.
G711
A
1008-7974(2015)04-0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