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管理及建设的思考

2015-07-12 07:36姜钟光
2015年41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育人

姜钟光

一、辅导员自我定位以及作用发挥

中央16号文、教育部24号令就辅导员就辅导员工作、发展方向、角色定位作了相应的规定。高职院校作为集职业教育、素质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着巨大的力量。辅导员作为教育者中的一员,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学校教育、科研服务的职责,辅导员既是学生行为、班级事务,学生学习、生活,课外生活管理者,也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高校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辅导员主要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做人、做事。辅导员既是学生学习的老师,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

1、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义

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央16号文提出的重大任务,文件提出,高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必须建设一支层次高、高素质、稳定性强的辅导员队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校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职院校办学应以教师为本,抓好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是推动学校向前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2、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

尽管中央、教育部在辅导员配备上,要求辅导员与学生配备比不低于1:200,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职院校(特别是大部分从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学校)专职辅导员配置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校虽然也有部分兼职辅导员,但是由于授课任务繁重等原因,兼职辅导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辅导员的本质工作。然而作为少数专职辅导员,整天忙于校内各种事务以及处理突发事务,用于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自己能力素养的时间并不多,用于做与工作相关的科研活动及提升自身学历、职称的时间就更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在专业结构上,高职院校多数辅导员并非专业出生,多半是为解决工作而到了现有岗位上,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的虽然有一定的学科专业基础,但缺乏从事学生管理、学生思想教育的经验及知识。有的虽然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但又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且绝大多数辅导员为近年高校毕业生,他们缺乏系统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培训,导致实际工作经验不足。

(3)辅导员面临的其他困境

其一、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没有严格的界定,多数人辅导员除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在实际工作中是院系工作的勤杂工,什么都做,造成辅导员职责的简单化、或扩大化、或事务化、或行政化。

其二、辅导员的职责要求与自身素质的有一定的差距。辅导员对自己的发展常常感到困惑,不太清楚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走向比较迷茫。

3、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努力建设一支知识面广,素质高,稳定性强的辅导员队伍。

(1)教育主管部门责任

党和国家是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出台者、监控者,教育主管部门责任又是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监控者,教育主管部门责任应发挥主体责任,切实关心职业教育发展,关心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接班人,站在事关整个高等教育成败的高度,积极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保障。

(2)高职院校具体责任

第一、优化学校工作环境。如何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责任在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对辅导员身份的认同,努力为辅导员工作、成长、发展塑造良好的环境,使之安心于日常工作。

第二、高职院校应积极建造一条辅导员发展的和谐之路,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一步引进合格的、高素质的专职辅导员,打造一支“稳定性强、专业化强、充满活力”的辅导员队伍。

(3)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应向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不断发展

首先,辅导员应该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和素质,要通过“实践型-经验型-研究型-创新型”的转变培养和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意识,要防止成为只会处理琐事的“保姆型”辅导员,也要防止成为“重理论,轻实践”的“理论型”辅导员和“重实践,轻研究”的“事务型”辅导员。

其次,辅导员应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应该具备较强的感召力、亲和力、引导力和说服力。

三、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策略

1、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分清工作的轻重、份量,把学生安全维稳工作、三困生(经济、学习、心理困难的学生)的关爱工作和大学生的毕业就业问题作为自身工作的重点来抓。

2、辅导员应该注意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在工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法制、竞争、和谐社会、创新、一个学生都不能少”等观念。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切实地辅助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

3、辅导员应该具备不断学习的意识,不断丰富自身驾驭工作的能力,创新应对具体工作方法,形成自身工作的特色。在教育学生时,发挥典型案例的作用,尤其是对违纪的学生,多教育、少惩罚,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作为工作理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4、在工作中应该重视“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采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进步。

5、对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高标准要求的同时,也需要为辅导员培养、成长、发展配备与其工作能力相对应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6、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人,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都较大,相关部门应该确立一个对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人性化、可持续的评价标准。(作者单位: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1]王梅仙,庄国波.和谐控制理论与高校学生工作[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漆小萍,王自成.高校辅导员的校本培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3.

[3]高国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08,7.

[4]温家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Z].温家宝在三十五中听课和讲话,2009,10,12.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