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松 李俊高
绵阳下辖两区一市六县,279个乡镇,幅员面积2.02万平方公里,绵阳市常住人口为4613862人,城镇人口达121万,全市城镇化率预计达到47.9%,新增“农转非”4.5万人。但绵阳在快速推动城镇化的同时,也明显出现了产与“人的城镇化”相悖的情形:产业发展滞后,新增城镇化人口就业难,缺乏相应社会保障;农业用地撂荒严重,农村空心化等多种问题。面临种种问题,只有大力发展镇域经济,让“物的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有机融合、比翼齐飞,确保农村居民走得出来、留得下来、幸福起来,实现低成本就近转移,真正让城镇化成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①。本文正是基于绵阳全市城镇化现状和现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国内外镇域经济发展经验,探索绵阳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
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全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推进镇域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受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人文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城乡差距拉大。截止2014年底,全市生产总值最高的乡镇是最低乡镇的20.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乡镇是最低乡镇的20.9倍;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乡镇是最低乡镇的22.4倍。即使在乡镇内部,产业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也存在着。2014年全市各乡镇产业结构虽然所优化,仍存在二产较重,占比超过50%,而三产增加较慢。
二是镇域产业缺乏管理和规划。大部分乡镇干部对镇域产业管理、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不够,“经营城镇”的理念淡薄,没有将产业发展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对于产业定位和布局,在没有经过详尽的构想与设计制定出来,使得产业发展比例不合理,缺少主导产业,因此镇域经济的发展缺乏持久的动力。
三是镇域幅员小,使得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难以发挥。由于区位环境、市场因素的限制以及招商盲目,缺乏统一安排和明确的引导,使得有些乡镇空间无法拓展,资源聚集能力受阻,经济难以繁荣起来,同时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镇域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
四是镇域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较多。目前全市不少乡镇特别是少数民族自治乡镇发育程度低,镇域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与东部沿海的镇域经济发展相比较,绵阳市作为西部城市,无论从镇域经济发育阶段、经济总量、创新程度都差距甚远。因此要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更好的推动绵阳镇域经济发展,就应该采取四位一体创新镇域经济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将绵阳全市各乡镇分为这四大板块。
1、涪城、游仙:镇域产业体系创新——以产业链集聚推动镇域产业体系升级。
涪城、游仙是绵阳的主城区,各乡镇产业基础好,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利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可以围绕镇域一、二、三产业形成横向耦合、纵向延伸的产业体系,以产业间和产业内“双向产业链”集聚作用推动镇域产业体系的创新,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力量。
以双向产业链集聚创新镇域产业体系,以农业现代化、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为目的,推动农业生产(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物流、仓储)——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农业服务业(农业劳务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机械服务)的产业链延伸发展;围绕工业产业链集聚配套作用,结合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具有基础优势产业项目,发展上游项目,拉动、吸引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集聚;围绕本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以旅游综合体模式将镇域三产的产业链延伸至旅游地产、商贸服务等配套产业。
2、江油:镇域开发主体创新——以小政府、大市场的模式推动镇域开发
江油是离绵阳市区最近的一个县级市,交通便利,环境宜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适合发展地产和文化产业。而这两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是民心所向,特别是乡镇级别的基层政府来说,由于地方政府思维僵化,视野狭隘、缺乏战略眼光和财力支撑不足,往往没有能力积极推动镇域开发。建议乡镇地方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小政府、大市场的开发模式”推动镇域市场化开发。
镇域经济市场化开发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对各个开发主体要有约束,要求各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政府主要负责方向把握和规划定位,并为镇域经济运营完善配套设施和保驾护航;企业作为镇域经济市场化开发的主导者,通过对先进的开发管理理念的引入和优质旅游、地产项目的整合,发挥极化扩散作用,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
3、三台、梓潼、盐亭:镇域城镇发展创新——以新农村建设推动镇域城镇化发展
三台、梓潼、盐亭是丘陵地带,在绵阳整个农业产值的占比较重,广大农村地区处于飞速发展同时带来,农村空心化特别严重,农村青壮年流失严重。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民成为城镇化的受益者,具体来说有三大好处,一是新农村建设吸引了要素流进农村,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步伐;二是以农村社区化建设和发展为突破口,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进而加快其就地城镇化进程;三是改善农村基础实施,特别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可以进一步引导青年农民返乡创业。
4、安县、北川、平武:镇域经济引擎创新——以旅游综合体模式引领镇域经济发展
安县、北川、平武是绵阳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既能利用和保护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又能实现这些地区从一产到三产的跨越式发展。“旅游综合体”模式是指以旅游休闲为基础导向、旅游地产、旅游餐饮、旅游疗养为收益核心、相关服务产业配套发展的镇域综合开发模式,其最终将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综合升级的强大引擎。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来说,可依托山、水、文化等核心资源,通过软硬环境构建,以旅游地产为平台,发展功能度假产业。(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1]宋有洪,《县域经济纵横》,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
[2]徐小佶,韦信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4月
[3]宋林飞,《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观察与思考 ,2014年1月
[4]赵永平,《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12月
[5]滕海峰,《镇域经济内涵与发展思路》,甘肃科技,2013年9月
[6]祝艳,《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改革与发展,2006年第10期
[7]徐双全,《浅谈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8月
[8]耿晓燕,《统筹城乡视角下的镇域经济发展研究》,当代经济,2012年4月
[9]林书成:型城镇化率先在全省实现次级突破——人民网专访四川省绵阳市市长林书成
注解:
① 林书成.绵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率先在全省实现次级突破——人民网专访四川省绵阳市市长林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