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富足

2015-07-12 07:36常明宁
2015年41期
关键词:正义财富物质

常明宁



浅谈社会富足

常明宁

摘要:社会富足历来是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一切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富足的社会,物质富足和精神富足做为我们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他们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社会富足;物质富足和精神富足

一、物质富足与精神富足

社会富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物质为主导的与精神富足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历时阶段对社会富足的价值有不同的理解。经济基础欠发达时,物质方面的富足是社会价值所要追求的真谛,人人都为了获取生产物质资料,获得物质产品不断辛勤劳做着,当经济基础不断夯实,足以满足区域内民众需要时,社会价值就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的富足,精神方面的富足就被提上了日程,没有精神富足指导下的物质富足也不会长远。如当今社会的希腊,过上了物质富足的生活,被富足的物质生活所俘虏,徜徉在物质世界不能自拔,导致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国家债台高筑,广大青年70%左右在家安稳的过着领着救济金,舒舒服服的生活。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不匹配导致了经济的下滑,人们不思进取,只图眼前安逸,试想精神的缺失与无追求,是多么的可怕,这种物质富足状态下,缺失精神富足是很难长久保持物质富足的。

社会做为由个人与团体组成的统一体,离不开对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追求与探索。马克思给我们大家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就是告诫我们要把物质富足与精神富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不可偏颇。物质富足做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这种物质富足的价值不仅仅是人们要追求人生价值的最终价值。在更高的精神境界的指引下,已经获取巨大财富的个人又会把巨额财富返还给民众,使广大民众物质上得到富,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与和谐,财富聚集者只不过是暂时保管和使用现有财富创造更大更多的财富,使区域内民众富足(美国钱不可能给中国发福利),美国精神是美国能够长期保持经济等各个方面全球领先的前提。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平等、博爱,已经深入人心。这种精神富足,创造了非凡的物质财富;核心是“以人为本”认为个人是社会和历史中心,每个人都有一种不可比量的性格和无限的可能性,每个人都应该充分时间自己的潜能,展示最充分的自我,这种虽然有无限放大个体作用的意思,但也为个体超越自我提供了可能与依据,使个体更加自信,更加执着的突破自我就如马克思所说,精神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转化为物质。

二、可贵的精神富足

我国古代也不屑于谈物质条件,往往更注重精神品格如《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无疑是当时历史主流意识下,对成年男士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认定。《论语·雍也 》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之下,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被孔子认为是人生最大价值的所在。同时古人也意识到了物质富足对精神境界的重大影响如《管子—牧民》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论·管晏列传》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只有衣食住行都满足了,才能更有效地谈奉献,谈精神境界,谈人生价值。这也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人才有精力与热情要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变成一种本能,人就超越了自我,社会就会更快的发展与进步。当代美国物质可谓富足,同时,精神更加富足。有一篇报道中写到,美国十二个富豪集体给总统写信建议对富人多征税,取消继承财产权,加大遗产税的征收比例。可见这些富豪在我国来说就是先富起来的人,已经意识到了财富的危害,不仅不利于子孙后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会导致物质主义兴盛,这些发展所带来的时代弊端更有损社会进步。作为中产阶级为主导的发达社会,如果不抑制财富过度集中于某个人,某个贵家族手中,会导致相对静止的社会和阶级趋于没落,止步不前。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认为“自我行为常常是与高尚的动机,成就感和责任意识联系在一起的,忽视自我的个性化功能的发挥,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利的”库利还认为“真正的进步不在于排除竞争精神,而在于把它从低层次的竞争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低层次是唯利是图的竞争,而高层次的竞争被称为“奉献性竞争”,如对荣誉的追求,对集体的热爱”,这就不难理解西方某些财富聚集者,把成千上亿的财富裸捐了对于物质富足与精神富足的关系,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来理解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应物质。意识具有能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正确意识指引下回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精神富足呢?精神富足又能创造哪些价值?如何引领广大民众不断前进呢?

三、如何建设精神家园,真正做到精神富足?

(一)、社会正义,在物质文明取得长足进展的今天,如何构建社会正义,需要从社会制度,也就有一个完备的社会契约来保持物质财富巩固增长的实现成为可能。尤其是处于矛盾凸显期的中国,社会主体被物质财富所虏获,为了物质财富和切身利益不择手段凡事利字当头。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人民意志是最高的,其次是团体意志,最次是个人意志。密尔把正义分为以下几种:一法律正义,二道德正义,三应得正义,四守信正义,五无偏私正义,是递进的,最简单的标准是平等,当然这种平等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社会的方方面面,还有待细化,加以区分。但却为我们把社会正义进行了初步划分,在当今非常值得借鉴。当下我们关注的分配正义,法律正义,权利正义等无不是对正义的理解分类,作为拥有庞大公务员人群的中国,行政机构设置复杂却很难做到行政正义,可见公务员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法治为先,加强道德建设。中国古代的熟人社会强调自律,提高个人修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采用举孝廉的方式任命官员,强调个人修为,个人德行。而西方社会从人性出发,经济社会发展较早,更加强调他律,认为他律使自律成为可能。早在三百多年前,英国共和派政治思想家詹姆斯·哈林顿在其著作《大洋国》一书中就向我们阐述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主张国家应当法治为先,他认为法治比人治更可靠“有完备的法则”才会有“善良的人”,只有良好的法治,才能保证道德上的良风美俗。用当今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句话就是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何看待权力分配?哈林顿用“分饼法”,这种方法虽然有些稚嫩,但不失为一种有效且实用的路径,我们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无不是为了约束个人行为,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当下急需扭转的两种具有示范意义的道德建设方面表现在:一是官德。官员群体在中国这个官本位浓重的国家,根深蒂固,有着丰富的历史,不断的纠正官德,是我们道德建设的重点,官德正,则风气正,则国家兴。执政团队的道德水准,往往可以看到社会道德的进步和文明所在。二是师德。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陪伴在我们成长的左右,可以说对我们每个个体的影响是极大的。社会风气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纯洁的校园,社会评价人成功的标准也往往以物质获取多少为主要依据。为理想为主义奋斗的人越来越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转变为人民币服务,起码的社会良知,逐渐的被现实所击败,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危机,价值观严重扭曲。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把育人德育教育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

在物质财富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今天,指引我们前行的精神财富——传统的文化精髓却逐渐被西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所代替,广大青年变成了商品饥饿者。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文明发展。所以从新来探讨社会富足这个话题,意义重大,影响深渊。(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宋希人《西方伦理思想史》,人民大学出版社。444页

[2]宋希人《西方伦理思想史》,人民大学出版社。466页

作者简介:常明宁(1983-),男,汉族,吉林省和龙市,助理研究员,吉林师范大学2014级研究生,伦理学。

猜你喜欢
正义财富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