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文 刘天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28-01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对课后的总结往往不够重视,或重视得不够,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一课的开头要精彩,能迅速激发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的兴趣;一课的结束亦要精要,能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承前启后,温故而知新。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总结了以下几种课后的总结方法:
讨论归纳法。即老师通过让学生们充分自由的发挥,引导他们对所讲到的或未讲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归纳,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识记和运用。如:在上《荔枝》这课后,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下去讨论:(1)课文表达的是对母亲怀念的感情,为什么不用“怀念母亲”做题,而是用“荔枝”呢?(2)这样的结尾好在哪里?学生们分组讨论后归纳——作者围绕荔枝写了几件小事,于细微处反映了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表达了作者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教师适时给予了补充,对他们所激发的新观点、新看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把同学们归纳起来的精华部分,以知识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清晰化、条理化和结构化。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并初步培养了他们研究创新的能力。
2.训练巩固法。在一课结束的时候,老师根据该课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给学生留几道题,趁热打铁,加深他们的记忆,使同学们得到训练和巩固。如:我在上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出了这样两问题:(1)诗人“喜于狂”的原因是什么?表现是什么?(2)写出诗人还乡路线。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出题少而精,勿泛泛而出。
3.联系现实的方法。即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现实中的一些事或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我在上完《只有一个地球》后作了这样的总结:学习了这课我们知道了地球小而易破碎,地球与人同在,请大家走出校门,看一看哪些行为是在破坏地球,请你们加以制止和劝说!第二天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有抽取地下水,使地表下降,导致我们全组的人缺水;有用“电猫”捕猎,使物种灭绝;有伐木,森林遭受破坏的,等等。这不但利于同学们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让学生们认识、了解了社会,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于指导社会实践,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
4.运用电教手段。这种方法主要对有条件的学校而言。在一课结束的时候,播放与之相配套的录像、录音和投影,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知、了解。我在上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后,使用配乐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展开想象,学生听这如诗一般美的语言,想象梦一般的画面,学生仿佛闻到了来到了遥远的小兴安岭,看到了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使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音乐美,为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课后恰到好处的收结,一般能使文章主旨更为明确,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以浓缩和提高,潜意识中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还便于同学们对新知识加深巩固,便于他们对前面知识的继承和对后面知识的启迪,利于他们的拓展创新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技能的培养。一讲一收,一收一进,把知识既分割又联系地教给学生,使学生不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而是有了提高和突破,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