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旺 (燕京理工学院 065201)
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研究
陈 旺 (燕京理工学院 065201)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文化品牌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推动力,文化品牌为城市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进一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河北作为京津冀经济文化产业圈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文化品牌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河北省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遗存不仅传承了社会文明,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燕赵文化有着的悠久历史文化也为河北省文化品牌产业提供了优质文化载体。本文在全面理解河北文化品牌系统要素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其文化品牌从众多城市文化品牌中脱颖而出,进而提升“河北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河北文化品牌的健康、快速发展,河北省的文化品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
“河北文化”品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从古至今,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艺术领域,已经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河北拥有享誉中外的名牌艺术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产品等,有着众多世界闻名的传统艺术,河北文化在众多领域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和潜力,但是完整意义上的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河北文化品牌的学术研究成果尚未出现。河北作为地方性的文化品牌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将影响到河北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提升河北文化品牌,应挖掘河北历史文化优势资源优势,提高创新文化品牌,提升冀字牌文化品牌的竞争力,从而壮大河北文化特色品牌,加快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河北文化品牌的发展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机遇和挑战。因此,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研究,已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河北文化的研究首先从它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文化品牌建设是是文化强省的重要标志,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悠久的燕赵文化是河北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元素和丰厚资源。河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织部分,体现城市的内在驱动和凝聚,使之更加充满活力和张力;河北省拥有享誉中外的名牌艺术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产品等。其中包括戏剧、民间歌曲、舞种、吴桥杂技、唐山皮影、衡水内画、曲阳石雕等众多世界闻名的传统艺术。悠久的燕赵文化为冀字牌文化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创性资源,也为开拓河北历史文化资源的商业价值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同时河北在教育、软件、设计、电视、出版、传媒、书画、博物、旅游和会展等领域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和潜力。
(一)河北文化品牌的内涵研究
文化品牌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河北省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戏剧、歌曲、美术、设计、出版、教育等),掌控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在文化市场上体现出来的比竞争对手更强势的市场吸引力,包括政策资源、品牌资源、市场资源、资源整合能力、投融资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等。
河北文化品牌是带动河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河北省作为传统的文化大省,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包含太行山和白洋淀自然风光、承德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西柏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邯郸战国文化、沧州运河文化、北戴河海滨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的景点,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包括武强木版年画、蔚县民间剪纸、衡水内画以及各地传统戏曲歌舞等。总之,河北文化品牌代表并影响着河北整体发展形象的提升,其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文化产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要实现由文化资源省向文化产业大省的转变,应精心开拓出一批大众化、产业化的特色文化品牌。
河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地方文化,河北现有的文化可分五大文化主题: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从中我们能看出目前所研究的文化产业发展,多是针对传统文化产业而言的,对于赋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未引起充分的重视。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使之转化成经济优势,是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河北文化品牌竞争优势研究
河北省发展文化产业有许多有利因素,深厚的文化传统,丰富的人力和广阔的文化市场,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河北省发展文化产业坚实的基础。省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全国第三位),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居全国第二位),奠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文化部公布的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中,河北省邯郸等市上有名,而且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河北省吴桥杂技、常山战鼓、乐亭皮影、蔚县剪纸四个非遗项目被选中。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唐山市的民间艺术项目繁多,以“冀东三支花”为代表唐山皮影、乐亭大鼓、评剧、传统艺术闻名海内外,已具备进一步提升河北文化品牌的条件。
(一)河北传统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法研究
河北省文化中特色文化品牌有唐山皮影、衡水内画、曲阳石雕、蔚县剪纸、吴桥杂技等优秀的文化。
1.唐山皮影传统文化品牌
皮影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艺术巧妙结合的独特艺术门类,唐山皮影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其独特的造型深受人们的喜爱,唐山皮影艺术不仅在众多的皮影艺术中具有独特地域风格和代表性,还能在传统民间文化中形成着其独有的综合艺术韵味。皮影艺术无论是在平面艺术、服装影视艺术、还是交互设计方面,人们已将这些特点渐渐地融入当代艺术设计以及现实生活中,从而达到传承皮影文化的目的。皮影戏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特别是它的唱腔风格更是独具特色,韵味十足,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后,唐山皮影戏仍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着自己的风采。总之,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山皮影的文化、艺术审美、商业价值成为河北品牌形象文化设计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唐山皮影品牌形象的塑造,可为地区和国际的文化交流提供现实平台,并通过艺术设计形象包装与品牌市场推广使得唐山皮影走上传承与发展的道路,并为非物质文化品牌的保护提供借鉴。
2.蔚县剪纸传统文化品牌
剪纸艺术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在这已有的剪纸艺术中,蔚县剪纸具有深刻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堪称剪纸艺术创作中的奇葩。同时吸收了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河北武强木板水印窗花等艺术表现手法,同时深受蔚县地区地方性文化及传统思想的影响,与当地劳动风俗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
当今蔚县剪纸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已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蔚县剪纸窗花工艺品,已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走向国际市场,探索文化产品牌的产业化道路,由于人文地域环境因素,蔚县剪纸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蔚县民间剪纸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品牌传播效果最大化,进而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二)河北现代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法研究
当今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各个省都在打造自身的现代文化品牌,山西省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公故里的晋商文化品牌。云南省则提出打造茶马古道、七彩云南等文化品牌,而河北省提出的是打造五大特色品牌,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通过梳理文化脉系,提出倾力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文化品牌。近两年五大文化品牌的传播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五大文化品牌的传播还处于起步造势阶段,生产者制作的精品力度不足,传播渠道与方式不够多样化,文化品牌的支撑力不够强大。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的传播模式,使其成为在全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品牌。近两年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的传播已经形成初步的模式。
1.提炼历史文化关联元素,彰显河北文化魅力
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讲,文化内涵是根基,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才会产生巨大的魅力,河北文化博大精深、涵盖面广,策划文化品牌需要对丰富的河北文化加以分析、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中提炼那些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主题,体现当地文化整体风貌的优秀文化的主题。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借助影视景点热播,吸引游客,如80年代《红楼梦》河北景点的热播,使得人文景点知名度高涨,游客纷纷而来,我们应坚持文化传承,立足古城优势,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创造了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应按照地缘相连、文化特质相同、历史阶段相近原则对河北的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类,通过提炼关联的文化元素,聚焦品牌的核心元素,彰显河北文化品牌的整体魅力。
2.整合河北历史文化,提升河北文化主题品牌策划,体现河北文化精神
五大文化主题体现了河北文化的整体性,河北省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但还需要深入研究河北文化,开发文化品牌应综合考虑文化内涵、相关产业关联性及地域特点等,形成举一反三的联动效果。纵观国际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巨大的文化品牌产业链的形成的源头是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如埃及金子塔,我们会想到埃及法老文化,卢浮宫我们会想到它的诞生及古老的文化,巴黎圣母院,我们会想到关于它的古老的故事。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河北也应与周边城市合作建立文化、旅游项目整体开发,如2022年冬奥会在河北张家口申办成功,本身就可以依托这样的机遇调查周边历史文化遗产与本省的文化发展的对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只有使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产业之间及其它产业形成有序循环,就能带动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3.着力河北文化现代性和创新开发表现,加强受众互动体验
创新性”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发展的本质规律,河北历史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现代人群所接受。所以,在开发文化遗产中应适当融入时尚元素、当代艺术元素并与现代新媒体相结合,形成历史的旧元素与现代新元素的组合,变为现代人更易于接受和喜爱的艺术作品和文化品牌符号。如在中国上海世博会中,将古老的《清明上河图》利用三维动画打造成“复活的清明上河图”;张艺谋的《印象西湖》深入挖掘杭州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将传统的舞台空间搬到大自然中,将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借助新兴媒体展现,能够感受到风俗民情、风光风貌、民间艺术等。因此,河北省应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开发,提高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融合,将历史感与现代相融,进一步强化文化品牌传播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一)河北文化品牌建设现状与不足
河北省文化资源丰富,以古代黄帝、董仲舒、祖冲之等文化名人为代表,有着燕赵战国文化以及唐代和宋代的历史文化。红色太行经典文化如狼牙山等,还有避暑山庄、赵州桥等名胜景观,唐山皮影等民间艺术,还有吴桥杂技、常山战鼓、蔚县剪纸等闻名于世的民间艺术,丰富厚重的燕赵文化,为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提供文化潜力。但也有不足,体现如下:
1.缺少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创新应用薄弱
传统文化在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未形成整体的河北形象的传播,提炼河北文化品牌的具体特色,例如:山西文化印象想到晋商(乔家大院);江苏文化印象想到鱼米之乡。河北文化目前还未建立整体脉络,只有建立特色整体形象,才能进行整合传播效果,提升文化内涵。在围绕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推出的作品中,还不足以为河北文化建设提供品牌支撑力和张力。主要是围绕“红色太行”这一主题创作的,而其他文化主题的宣传较少,形成空白点。
2.河北文化品牌缺乏足够文化品牌消费习惯,地域特色品牌缺乏
一个文化品牌打造的成功与否,有没有强大的品牌支撑力,要看这个品牌是否有品牌凝聚力、品牌转化力、品牌辐射力、品牌带动力。能否把品牌的精神转化成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让品牌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任何文化品牌的创作题材都有成功的可能,例如,人们喜欢日韩剧更是受剧中文化氛围的影响,里面有能吸引他的生活。当我们到达河北的一个地方,可以找找哪些可以文化创新的地方,也许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就能产生美好的文化故事带动本地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创作题材上也是多元化的,任何文化题材都能尝试,就连儿童类的《喜洋洋》这类题材的文化定位,也能取得成功,深受人们的喜欢。我们更应立足河北的文化品牌创造,构建良好的文化气氛,将更多的受众带进来,这样就能充分提高河北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二)提升河北文化品牌建设具体措施与建议
1.文化艺术领域:特色产业策略、打造本地文化名牌
发展特色文化品牌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如武强县的乐器很有名,一方面是乐器生产地,另一方面,通过系列音乐节的举行,将乐曲、设计、创意融合在一起,建立起崭新的文化创意平台。如近期国产动画《大圣归来》轻松获得几亿的票房,该片为何能带动文化产业如此繁荣?该片针对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成年人,能够营造环境将观众带到想生活的意境里面,受到人们的喜爱,该片没有明星,靠的是文化产品本身真的找到消费者的触点,形成以小博大的效果,而面对中国十几亿的人口,一个《大圣归来》根本满足不了市场,同样对于河北文化品牌的建设提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也发现文化品牌产品的消费市场不仅存在,还可能很大。
2.新时代领域: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结合
对传统文化和新媒体艺术进行从艺术形式、艺术媒介、艺术思维、视觉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视觉艺术创新的深入研究,开辟河北文化品牌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文化品牌的提升包括新媒体艺术在技术、形式、观念等方面的创造性重构,传统与新媒体结合创新已不只局限于孤立创作领域,而是整个艺术创作机制、文化传播构成与受众参与的行为活动方式的全面创新。
3.教育领域:建立高校优化人才策略、文化创新
文化创意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提高艺术水平,开拓创新视野,靠高层次的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文化产业保持较高发展水平重要保障。河北省在2010年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文化部门可以通过项目大赛选拔优秀创意人才,定期建立“双创计划”,即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再对创意人才进行扶持的培养。同时重视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应该注意该专业的艺术实用性。通过激励策略的优化吸引高水平人才,并设立人才奖励机制,设立人才基金,促进河北文化品牌建设的发展。
4.地域领域:京津冀一体化结合
京津冀作为核心地区,文化产业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仍然存在着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缺少区域协调合作和带动河北文化品牌发展。应加强合作力度,推进跨区域的文化品牌形成。
5.政策领域:政策支持策略体系
河北建设文化强省,需有效借助政府资源,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大力提升河北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文化体制上多鼓励民办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设立文化艺术产业园,发展新媒体等新兴产业,进行城市文化品牌定位是城市灵魂,如石家庄的红色文化、沧州的武术文化,秦皇岛的海滨文化、承德的皇家山庄文化、衡水酒文化、唐山的陶瓷文化等,能迅速与其它城市文化品牌区分开来。
河北文化品牌形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民族特征和历史积淀,是品牌文化的命脉所在,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但由于河北由于长期缺乏对品牌打造与推广,导致品牌传播效果不理想。再有由于继承和发展不足,导致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品牌也正在消失。河北省拥有大量的历史名城,如保定、邯郸、承德历史名城风格突出,河北历史文化遗产也很丰富,如传统的风俗、曲艺、传说等民间文化流传久远。河北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中的核心要素。同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1.市场问题:有足够的消费去支持文化品牌企业生产好产品。
2.文化企业生产能力问题:有足够的技术、人力、资金去生产优质的文化作品。
3.政策问题:有适合市场化多元化的政策支持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河北文化品牌核心审美价值的构建,在基于面向大众的、内涵现代性特征的基础上,需要艺术创作者们进行不懈探索,从而不断丰富。
河北品牌文化建设必然要挖掘文化精髓,文化是提升品牌价值动力,文化本身是产业,也是品牌价值的核心。河北文化对外传播将促成文化品牌的形成,促进河北产业文化品牌、历史资源、人才培育等,从而推动河北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就是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振兴民族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1]向志强.文化产业类型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J].求索,2008(11).
[2]梁明洪.论中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8).
[3]梅文庆.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01).
[4]邢洪儒.提高河北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 2009(03).
[5]王哲平.“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向[J].南京社会科学,2003(08).
[6]言恭达.以品牌引领文化产业发展[J].中国产业,2011(03).
陈旺(1975.3.— ),男,江苏,最高学历:硕士,汉族,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副高),研究方向:艺术学、美术学 ,燕京理工学院。
2014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BWY2014-Y-A042 ,主持人: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