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彼得·保尔·鲁本斯的绘画风格

2015-07-12 08:34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鲁本斯保尔彼得

甘 露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浅析彼得·保尔·鲁本斯的绘画风格

甘 露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彼得·保尔·鲁本斯将宏伟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与尼德兰典型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在他的创作中,艺术得到了尽善尽美的发挥,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独特风格。彼得·保尔·鲁本斯凭借自己高超的智慧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成为了佛兰德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画家,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赞誉,对欧洲绘画乃至世界绘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彼得·保尔·鲁本斯;绘画风格;代表作品;影响

16世纪发生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北方联省的胜利——荷兰共和国的独立而告终。而南部的弗兰德斯,仍然被禁封在西班牙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的掌控之下。因此,17世纪佛兰德斯受意大利艺术的影响,同时又受到追求奢华的宫廷贵族、贵族化的资产阶级和教会团体审美要求的影响,在艺术中发展了一种色彩强烈、生动流畅的装饰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艺术的淳朴自然相比表现出了相当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独创性的消失,艺术家们面对历史条件的变化和观众欣赏趣味的转变,顺应时代潮流,也在努力探寻一种新的民族绘画风格的形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彼得·保尔·鲁本斯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精神,描绘出了许多剧烈冲突的场面,突破了传统的绘画风格。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画面色彩响亮明快,对比强烈,构图布局富有装饰情趣,涌动着一股磅礴的气势,仿佛一切都充满着神奇的力量,洋溢着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英雄气质。

彼得·保尔·鲁本斯出生在德国小城锡根,父亲是一名原籍比利时安特卫普新教律师,因信奉新教,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亡到德国,父亲去世后,12岁的彼得·保尔·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他先入学校读书,后任贵族侍从,最后转学绘画。从学画之初即从尼德兰的民族艺术中和意大利艺术两方面吸取营养。1600年,彼得·保尔·鲁本斯去意大利开始了为期8年的进修,广泛深入的研究了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大师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威尼斯画派画家的作品,对其影响深远。1608年,彼得·保尔·鲁本斯回到安特卫普,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宫廷艺术家。来自四面八方的订件使他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还邀请了其他画家与之合作,并广泛招收学生。由彼得·保尔·鲁本斯构思画面,被邀请来的画家和学生们进行绘画,再由彼得·保尔·鲁本斯来为画面收尾。这也使当时年轻的他快速地跻身于上流社会。

彼得·保尔·鲁本斯的作品数量惊人,题材十分广泛,但他的大部分作品都集中在古代神话故事、宗教题材和人物肖像中。其中著名的代表画作品有《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这幅画是以希腊神话为题材,表现的是双子神正在进行抢婚的场面,看似一场“暴行”,而画家却是在歌颂勇士们青春的热情、不羁的性格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迈锡尼国王留西帕斯将两个女儿许配给了一对孪生兄弟,而这对姐妹招来了另外一对孪生兄弟双子神卡斯特与伯乐克斯的色欲,强行将她们掠走为妻。在艺术上,这幅画是回旋式的构图中创造均衡的典型例子,塑造了一幕人仰马翻的宏大场景,却又不失画面的协调性,剧烈扭动的人物和马匹的造型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两个强烈的壮汉正在把两位妩媚动人的女人从睡梦中劫起,极富动感的优美人体和嘶叫的高头骏马紧密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紧张而激烈的、令人揪心的一幕古代神话。双子神卡斯特、伯乐克斯和两匹骏马表现出的浓重的色彩,与两姐妹的明亮肌肤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衬托,更显现出油画艺术中的独特魅力。画面中长着翅膀的的两个小爱神正牵动着马的缰绳并以稚气清澈的目光注视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似乎是在隐喻爱神的召唤,在暴力的画面中凸显生命的激情。彼得·保尔·鲁本斯在这幅画中充分运用了颜色对比的绘画技巧,增添了画面艺术的情趣和美感,体现出了其特有的驾驭复杂构图的能力和扎实的造型功底。

特殊的身世背景,使得宗教也成为彼得·保尔·鲁本斯画家生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上十字架》是彼得·保尔·鲁本斯宗教题材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描绘的是被钉上十字架的基督正在被一群身强力壮的罗马士兵用绳索缓缓吊起。整个画面充满了力量感,纷繁错乱的形体变化,或抬头凝视,或弯腰,或举臂,人物形象极其生动。画面中一再重复的曲线和强有力的人体肌肉以及强光黑影的对比与烘托更展现出了彼得·保尔·鲁本斯非凡的绘画技巧。刽子手们表现出一副屠夫的嘴脸,做着张牙舞爪、野兽般的动作,仿佛能让我们听到那叫嚣、咒骂和凌辱等各种声音,反倒更加突出了浑身是光的基督,他虽然遭受着酷刑,在痛苦之中将要死去,但是他的灵魂显然已经超然物外,平淡地接受着将要发生的一切。这幅作品中,彼得·保尔·鲁本斯将人类的疯狂与残忍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精心描绘了殉难者的光明磊落和他接受死亡时的美好瞬间。

彼得·保尔·鲁本斯的妻子去世后,他又一次结了婚,新娘是个十六岁的健美少女,彼得·保尔·鲁本斯很快就被她深深的吸引,为她画了许多画像,穿着衣服的,不穿衣服的,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其中一幅肖像画杰作海伦手持羽扇的画像——《海伦·芙尔曼肖像》。画面由一系列平行的斜线组成,包括背景上的云彩,斜带着的帽子,手持的羽毛扇。这是一幅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技法上臻于完美的肖像画。在这幅画中,有节制、有热情、有奇妙的明暗对比,海伦·芙尔曼形态高雅,体现了女性的妩媚美丽和安逸的生活状态。

《苏珊娜·芙尔曼肖像》是彼得·保尔·鲁本斯最为成功的一幅肖像画,画中的主人公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海伦﹒芙尔曼的姐姐,这幅中人物温文尔雅的动作和眼神流露出乐观幸福的样子,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服饰尽显了她的贵族身份,但又不做作、不傲气。从这幅肖像画中,观者可以感受到画家所寄托的那种与禁欲主义完全绝缘的生活热情。

彼得·保尔·鲁本斯的绘画艺术,继承和发展了尼德兰的绘画传统,融合了提香、米开朗基罗、科罗佐以及卡拉瓦乔作品中的优点,既有提香人物造型中的优美,又有米开朗基罗塑造人物的力度,也有科罗佐绘画的豪放和卡拉瓦乔作品的视觉冲击。他的作品中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运动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的场景和戏剧性的情节,且他善于运用对比鲜明、响亮饱满的色彩,流动的线条,给人一种富丽堂皇、光鲜亮丽、欢腾鼓悦的艺术感受。法国美术史家丹纳说:“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其余的画家无论如何伟大,总缺少一部分天才。”诗人和政治家安德鲁·凡·哈赛尔特把鲁本斯看作是民族画派的奠基人,他认为“鲁本斯的重要性在于树立起一种民族自觉意识,这种民族自觉意识进而又向佛兰德斯人民展示了继续前进的现实可能。”彼得·保尔·鲁本斯在63岁时走完了自己艺术的一生,为人类艺术宝库贡献了3000余幅艺术珍品,他的绘画对佛兰德斯以及整个西方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伊丽达等著.《图说西方绘画艺术》.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5.

[2]徐志戎.《西方名画视点》.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4.

[3]邵大箴,奚静之.《欧洲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

甘露,(1991—),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文学硕士,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油画技法研究。

猜你喜欢
鲁本斯保尔彼得
彼得,彼得,吃南瓜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彼得潘
彼得潘
救朱赫来
彼得兔的故事
奈保尔
浅谈鲁本斯的绘画贡献及影响
关于国内鲁本斯研究的文献综述
金鱼接过了糖果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