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玲(厦门市闽南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361012)
木偶儿童剧《坐井观天》是闽南神韵木偶剧团为“木偶文化进校园”而编排演的新剧目,寓教于乐是本剧的出发点,在表现手法上充分发挥木偶的趣味性与生动性,着重增强与儿童观众的交流互动,让孩子即能感受音乐木偶文化的独特之美,又能从中顿悟寓言哲理。剧目排好后作为木偶学生专场演出200余场次,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现将创作心得进行简要总结。
木偶剧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利用木偶艺术的优势来编写适合儿童观赏寓言故事类题材,本剧以动物为故事主角,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德育内容为主题,进行木偶儿童剧《坐井观天》创作,以课本中故事为基础,根据情节添加各种小动物角色及现代儿童的生活趣事,并根据故事发展脉络重新编写词曲,把仅有一百多字的小故事编写成一个15分钟左右的木偶儿童剧。寓教于乐是本剧最重要的出发点,抓住儿童的“好奇”的性格和心理特点,用各种动物木偶、欢快的音乐等吸引观众,让小观众通过观看本剧,能领悟到剧中所讲述的人生哲理。
音乐是木偶剧的是核心,是无声木偶的灵魂,它具能让观众从听觉感受,触动心灵。对木偶剧《坐井观天》的音乐设计,以流行音乐的元素进行编曲,用流行音乐通俗的演唱方法,演唱音乐剧中的歌曲。如剧中开场“妈妈”唱的歌,此时的妈妈是用她优美又动听的歌声,让观众想象妈妈的母爱之美。在剧中“妈妈”的人物形象没有出现,只用柔美的歌声和音乐来演绎慈祥的母亲形象。再如剧中的主角“小鸟”,她的音乐欢快活泼,节奏明朗,从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小鸟的活泼开朗。同时结合现代电影效果的音效,让小观众们很快进人剧情,时而屏息静听,时而紧张不安,时而哄堂大笑。
(一)巧妙的木偶制作造型:木偶造型艺术的夸张、变形和它的随意性,是木偶剧的重要特点;夸张变形的木偶造型,宛若一幅幅漫画作品,让导演可以任意地安排角色。木偶造型可以任意突出某个部位,强化人物个性,使故事哲理得到形象化和具体化,新颖别致,寓教于乐,令观众忍俊不禁。在《坐井观天》木偶制作造型方面,由于木偶品种的丰富多姿,故采用真人舞蹈表演和卡通大嘴巴木偶同台演出,使整台演出丰富有趣,又变幻多端。在《坐井观天》一剧中,由真人美女扮演小鸟,卡通大嘴巴木偶扮演青蛙,具有拟人性,夸张性的造型设计;其中主角小胖子青蛙与大嘴巴青蛙的形象区别在于胖与瘦,大嘴巴青蛙的舌头可以夸张的伸很长,而小胖子身体肥胖夸张;剧中小松鼠,蓬松的大尾巴,头部拟人化可以说话,手脚灵活,模仿人一样的动态;剧中的小白兔,模拟人的外形,穿上球衣,外形很容易让观众知道,它是个爱好踢球的小子。多变的造型设计,贴近生活,小观众们自始至终看得兴致勃勃,雀跃欢叫。
(二)不同层次的舞台空间:舞美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为员的表演创造一个适意环境,通过空间处理而具象化,将剧本意境通过舞台美术创造性地传达给观众。本剧从“井上井下,地面天空”的多层次、多剖面的空间设计;用多层次、多剖面的分割法,以戏剧环境的合理性,把舞台有机地划分成几个区间,能使调度更丰富,增强戏剧的趣味性。同时配合电脑LED灯多彩的效果与多媒体视频的环绕,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与一般的戏剧表演不同,木偶剧的主角是木偶,木偶剧演员,无论是进行操纵表演还是进行配音表演,都并不直接面对观众表演,而是藏身在幕后(木偶的上方或木偶的下方)进行表演。这样一来,演员无法与观众在现场实现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影响了“气场”的营造,也使演员在现场表演中难以获得及时的情感刺激与信息反馈,因此给表演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木偶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哦;在本剧中,木偶演员集操纵表演与配音表演集于一身,对演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木偶剧演员作为人偶之间的中介和桥梁,起着将无灵魂的木偶变成有艺术灵魂的剧中人物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幕后演员是操纵木偶表演的每一个动作, 还是配音角色的每一句台词、每一句唱,都要以“孩子气”为其主要特点,动作要有“孩子样儿”,语言要有“孩子腔”,总体要有“孩子味儿”。为此,就要求木偶剧演员要有童心、童趣、童韵、童味。尤其是成年演员,就更要尽力缩短自身与角色之间的年龄距离。《坐井观天》剧中的木偶是用演员的右手套入头部,靠手腕与手指的力量控制头部与嘴巴,演员的左手操纵木偶的两支手签,大嘴巴木偶也是在杖头木偶的基础上改良成现代儿童卡通布套偶,在表演的方面上,演员既要做到表演要素的多元性,也要做到间接性。
近年来,木偶剧导演艺术,横向借鉴影视和姐妹艺术的一些手法及国际舞台的新鲜经验,对丰富和发展木偶剧的表现力,起到了很好的启迪和推动作用,值得借鉴收。现在的儿童,已经不像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现在的孩子知识面更广,懂得更多。小观众想要的是什么?需要不断地搜索现在孩子们的思想与爱好。每次创作剧本时,这个节目要适合什么样的年龄段的孩子都都需要仔细思考虑。随着多媒体技术、影视动画技术不断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木偶剧被搬上了荧幕,动画片神笔马良、阿凡提、曹冲秤象都是传动木偶剧发展的重要成功案例。如今,如何利用新媒体视觉优势让木偶剧这一传统的戏剧形式继续发展,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之一。
[1]刘秀霞.向儿子请教来的木偶剧.福建艺术,2006(5).
[2]黄敏.《冼太传奇》木偶剧的艺术探析.南方论刊,2013(6).
[3]农余彬.浅谈木偶芭蕾舞剧《小关人鱼》创作心得.大观周刊,2012(25).
[4]郑文川,吴勇敢.加大创优力度推进精品工程,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