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苔丝》中的矛盾冲突

2015-07-12 08:58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成都610068
名作欣赏 2015年21期
关键词:苔丝维多利亚抗争

⊙刘 婷[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成都 610068]

论《苔丝》中的矛盾冲突

⊙刘 婷[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成都 610068]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以悲剧的感悟和写实的手法反应了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现状。主人公苔丝一生与周围环境无望地抗争最终付出了生命,美好性格和高尚情操终被残忍的社会所摧残。本文全面阐释苔丝与社会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诠释这些矛盾冲突是如何注定了苔丝的悲剧。

《苔丝》 冲突 悲剧

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美好性格和高尚情操终被污秽残忍的社会环境所摧毁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为基本主题,反应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现实。本文拟全面阐释主人公苔丝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诠释这些矛盾冲突是如何压迫、扭曲苔丝,让她对生活绝望,也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

一、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冲突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城乡迅速滋生、蔓延,强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改变经济结构,吞噬和取代原有的小农经济。这一时期农村旧生活方式的瓦解让一贫如洗的人们被迫大量涌入城市,沦为廉价劳动力。苔丝是破产农民的典型,生活在农民不断走向贫困和破产、被迫受雇于人、被人剥削变成无产者的社会大背景下,她的命运代表了英国南部农村整个农民阶级的命运。

虽然苔丝常被直接说成是农民,但准确地说苔丝家属于手工业者,这个阶层由石匠、木匠和小贩组成。哈代将这一阶层描述成比农民更高的一个阶层,正因为如此苔丝受到了两股相反力量的排挤。一是来自于主导的资本主义农业的内部力量。苔丝的父亲德北拥有典当房三代居住权,而当最后第三代德北一死、典约一满,他家的人就被剥夺了居住权;二是来自于取代本地手工业者稳步发展的资本主义制造业外部力量。从这种意义上讲,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施压于所有不属于或不符合资本主义关系的阶层,剥夺、削弱或有效地使大多数残留阶层贫困化,大量涌入城市或工业化城镇,相对减少农村人口。

因此,苔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抗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她试图拯救赤贫的家庭,二是她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表现出的工作耐力和所承受的痛苦。怀旧作家哈代忠实并同情地描述了乡村女孩在这无情痛苦的过渡环境下遭受的苦难。如果说老马的死让苔丝的家庭失去收入来源、陷入困境,父亲的去世剥夺了他们的居住权和土地,进一步恶化家庭处境并将他们变成“裸”工人,那么此刻苔丝代表的社会阶层已经在社会冲突中完全消失了。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断恶化,苔丝被迫去劳动市场工作。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苔丝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大而工作环境愈加糟糕。第一次外出打工,苔丝是养鸡女工,这是个相对省力的工作;第二次在塔布篱,苔丝是挤奶女工,同样没有从事繁重的体力活;而第三次在棱窟槐,苔丝成了纯粹的农场工人靠体力为生,被无情的农业机器摧残。这象征着苔丝精神和经济状况的绝望。

正如维塞克斯农民对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抗注定会失败。作为代表人物的苔丝,她那瘦小的身躯颤抖的四肢,在打麦机上工作一天虚弱的样子注定了与强大资本主义的抗争会失败。

二、美好性格与传统宗教伦理道德的冲突

苔丝的性格中有着与养育她的这片乡土一样特有的气质。苔丝受自然的影响,是个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存在持不同态度的有想法的姑娘。她这种独特的想法也就注定了她与自然和社会道德间的激烈矛盾。

苔丝不同于那些想靠嫁有钱人过上好日子的底层乡村姑娘。哈代在小说中塑造了兼外貌和思想于一身的苔丝形象。小说中苔丝出现的第一个场景,所有女孩都身着白色长衫寓意纯洁,唯有苔丝头上扎着一根红带子寓意热情。她不仅漂亮,也是个有思想、充满活力且不遵循教义和传统的姑娘。苔丝最重要的特点是纯洁,她的行为总是出于本能而不受伪善社会习俗的影响。哈代从两方面展现了她的纯洁。首先是苔丝对家庭的责任感,作为长女她过早地担起了帮助家庭的重担。尽管苔丝没如父母的愿嫁给亚雷,她从没懈怠过对家庭的责任。离开亚雷后,苔丝遭受着身心双重的折磨却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给了父母,唯恐家人为她担心。当父亲去世,一家人失去三代典当房无家可归,苔丝又为了家人牺牲自己委身做亚雷的情人。其次是苔丝对两个“恋人”(亚雷和安玑)表现出的固执和诚实。一方面不管亚雷多么慷慨,苔丝从未改变过对他的冷漠,从未假意对亚雷表现爱意,尽管这样会让她和她的家庭摆脱困境。在被亚雷诱奸后苔丝离开了德伯家,因为她根本不爱亚雷。苔丝的正直让她拉远了这段只有身体接触没有精神互通的关系;同样是因为正直使她在发现自己怀孕生下孩子后没有重回亚雷身边。后来苔丝对待安玑,也是因她对过去的诚实坦白破坏了自己在安玑心中完美的形象而遭到安玑的遗弃。这期间苔丝在棱窟槐被无情的农业机器摧残,被亚雷不断地纠缠。即使困难重重,苔丝也没有轻易地屈从亚雷。她宁愿自己辛苦劳作,也不愿意跟亚雷过舒适的生活,不断反抗亚雷的诱惑和纠缠。另一方面她一直忠诚地爱着安玑,无论安玑多么残忍地对待她。苔丝的纯洁是因为她自始至终都深爱着安玑。因为爱,苔丝只想和安玑生活在一起或只在他身边爱着他而不成为他合法的妻子。因为爱,苔丝可以原谅安玑从前放荡的行为,甚至在被安玑遗弃并且得知安玑曾和伊茨一同前往巴西的情况下,对安玑的爱仍然不偏不倚。由于苔丝对过往的坦白,遭遇安玑的无情和冷漠,但她没有怨恨安玑反而把所有的罪过都揽到自己身上。她耐心地期盼终有一天丈夫能原谅自己,重回自己身边。在被丈夫遗弃的日子里,她绝口不提丈夫对自己的不公待遇,唯一的目的就是保存丈夫的颜面。总之,苔丝的责任感和诚实表明了苔丝的纯洁,更确切地说,真实和诚实的苔丝像自然一样纯粹。这样美好性格的苔丝必然会与虚伪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道德产生冲突。

主导苔丝抗争的两个对立因素是自然法则和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准则。根据自然法则,男性或女性,任何人与生俱来都有权利幸福地生活并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所以苔丝追求理想的爱情和婚姻幸福是合理的,但根据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准则,苔丝被迫当亚雷的情人失去贞操后,已经失去了与亚雷以外的男人结婚的资格。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习俗和假宗教道德根深蒂固的维多利亚时代,敏感、纯粹、自然的苔丝无论怎样努力挣扎,她内心的想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社会道德的影响,尤其是“贞洁”观。因此,苔丝在自然法则和社会道德的影响下扭曲。一方面,诚实的她质疑主流的宗教和伦理道德观。从苔丝的话语可以注意到她对宗教的信仰在改变,这种改变与哈代的态度是一致的。苔丝本能地反抗,在她看来是一种“压碎”“杀死”的道德诠释。后来她逐渐发展到有意识地拒绝那个时代的社会道德,变得越来越像异教徒。这个过程也导致了她最终被污秽残忍的社会道德所毁灭。另一方面,从小耳濡目染传统的贞操观又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影响着苔丝,彻底地破坏了她的正常生活。尽管苔丝勇敢且意志坚定,但在本性和维多利亚时期道德习俗的冲突中,她一直遭受着内心和外界的痛苦的折磨。

三、苔丝与两个“恋人”的冲突

尽管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发展成了更高级的资本主义社会,但作为社会成员的女性仍然和此前的任何文明时期一样受到占统治地位的男性的压制。更重要的是,这个过渡时期的女性比过往的女性遭受更多的痛苦,因为她们已经逐渐意识到自己受奴役的悲惨地位,却又因为压倒性的社会偏见无力改变现状,故而引起了男性坚持传统标准对待女性,而女性开始厌恶这些标准的性别冲突。

除了上文已经提及的纯洁,苔丝另一个不同于同时代女性的特征就是自然萌芽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反映在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和对自身作为独立个体而非不重要的他者存在的肯定。苔丝的许多行为反映出她的女性意识,诚实又固执的苔丝在被诱奸后,拒绝留在亚雷身边。当安玑叫她阿提迷、狄迷特或别的典雅名字时她都不愿意,她说“叫我苔丝好了”。这些都反映出苔丝不同于传统女性,能根据自己的观点而非男权标准去判断和行事。与此同时苔丝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总是处于矛盾之中,尽管她几乎一直经济独立但在精神上却非常依赖安玑。很显然,苔丝对婚姻的态度不同于传统女性,但一旦结了婚,她又变得和传统女性一样听从于丈夫。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看苔丝与亚雷的关系反映了苔丝女性意识的发展:从屈服于暴力到与之抗争的过程。在第一次被诱奸时,苔丝被迫屈服于亚雷的暴力,她的抗争是温和的。首先是出于对经济状况的考量,她仍希望在德伯家的养鸡场工作挣钱。她认为自己对老马的死负有责任,要弥补家中的损失。其次当时的她年轻缺乏经验。尽管苔丝知道亚雷试图迫使自己做一些不愿意的事,但她显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以及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苔丝采取的行动也只是尽量避免独自和亚雷待在一起。第二次在棱窟槐亚雷对苔丝的纠缠中,苔丝所做的抗争表明了她女性意识的发展。当亚雷谈到自己变成了一个热诚的基督教徒,苔丝立刻愤怒地指责他的虚伪,“像你这种人,还有和你一样的人,本来都是拿我这样的人开心作乐,只顾自己乐不够,至于我怎么受罪,你就管不着啦;你作完了乐,开够了心,就又说你悟了道了,预备死后再到天堂去享乐;天下的便宜都叫你占了去了。真不害羞!我不信你,我见了你就有气”。当亚雷引用何西阿说的话说服苔丝重回自己身边,朝着她的腰把手伸过去的时候,苔丝一点也没给他防备就拿起手套朝他脸上忿忿地扔去,手套打着的地方露出见血的红印子,一会儿血就流了下来。第三次苔丝愤怒又绝望的抗争发生在旧历圣母节前夕,她和家人被迫搬出马勒村之际。当亚雷把手伸到半开的玻璃窗里,苔丝眼里带着好像狂风暴雨的神气,急忙把窗上的闩一拉,亚雷的胳膊就挤在窗门和石头竖窗棂之间。这表明苔丝再也不能抑制逐渐积累地对亚雷的憎恨。

苔丝和亚雷间永远无法调解的冲突就像猎手和猎物的关系,而苔丝和安玑间的冲突最终能化解是因为他们相似的经历。安玑打破基督教家庭接触现代观念,就像苔丝抗争传统礼教,但他们最后的结合也经历了痛苦地抗争。

与亚雷相比,因为安玑的自相矛盾,情况更复杂多变。一方面,安玑接触了资本主义自由思想,这使得他完全不同于其他乡村青年人或同阶级的青年人,如他的两个兄弟。另一方面,他的自由思想基本上仍停留在想法,没有付诸行动。虽然他渴望理想的生活,嘲笑基督教和礼教,但当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他的理想主义立即崩溃。虽然他瞧不起物质不平等、蔑视阶级偏见,但在牛奶厂里,他不和工人同桌吃饭而是在暖炉旁边一个带活页的小隔板上单独吃饭。尽管他蔑视腐败的旧贵族家庭,但当苔丝说自己是高贵的德伯家后裔时他变得欣喜若狂。安玑是个失败的习俗礼仪反抗者,他不可能完全摆脱他深深蔑视但又深深影响和控制他的旧道德和社会阶层。

事实上,安玑和亚雷一样自私虚伪。安玑善良的言语掩盖了内心的残忍。尽管他过去在伦敦曾和一个女人过着挥霍无度的日子,当苔丝向他坦白过去受玷污的事时他却不能原谅苔丝。他的话完全暴露了他的自私和虚伪:“不要说啦,苔丝;不要辩啦。身份不一样,道德的观念就不同,哪能一概而论?我听你说了这些话,我就只好说你是个不懂事儿的乡下女人,对世事人情的轻重缓急,从来就没入过门儿。”

为什么苔丝发现安玑的残忍后仍一如既往地爱着他?答案是由于苔丝对爱情的态度。苔丝认为,爱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强烈的感情,不管这个人是怎样的人。苔丝追求的是爱的过程中甜蜜的感觉而不是靠手段得到婚姻的保障。鉴于自己受辱的过去,她宁愿和安玑在一起爱着他而不能在他不知真相的情况下获得妻子的合法地位。此外,苔丝爱的是安玑这个人,安玑的缺点她自然能接受。这就是为什么得知安玑荒诞的过去和性格中的残酷和固执,苔丝还一如既往地爱着他。但与苔丝截然不同的是安玑把爱和婚姻看作是一种占有,是得到一位理想纯洁妻子的方式,这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会抛弃苔丝。所以新女性苔丝与传统、自私、虚伪、残酷的安玑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苔丝对安玑的深爱和安玑对她的虐待加剧了苔丝的精神痛苦。

综上所述,《苔丝》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社会阶级冲突、意识形态冲突和性别冲突,所有这些冲突预示着苔丝悲剧的生活,也导致了最后她生命的终结。小说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是苔丝一生无望地抗争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盛行的道德礼仪所遭受的苦难经历。这些冲突的压迫和扭曲最终造成了她对未来生活的绝望,成为了腐败社会的真正受害者。

[1]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 张中载.被误读的苔丝[J].外国文学评论,2011(1).

[3]钟再强.车到山前却无路——从不同视角析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性[J].湖北社会科学,2009(1).

作 者:刘 婷,文学硕士,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苔丝维多利亚抗争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维多利亚时期的人是如何发明“短途周边游”的?
SilentEpidemic
Enabling the Movement
蜂鸟——致苔丝
“二货”拍照欢乐多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