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卫 (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435002)
黄晶晶 (湖北黄石十四中中学 435002)
略论三国时期魏国的书法与书家
郑 卫 (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435002)
黄晶晶 (湖北黄石十四中中学 435002)
三国至西晋末约百年间,是新旧书体的交错时期。三国时期,若论国土之广,国力之强,文化科技之繁荣,非魏莫属。论魏国书法之盛,吴蜀两国也无从比拟。马宗霍在《书林藻鉴》卷五“三国”叙论中就认为:“三国规模,以魏京为最宏,文士云蒸,书家鳞萃;鸿都流风,去之未运,中郎(蔡邕)虽往,法度可寻;孟皇(梁鹄)尚存,翰墨自在。观夫《正始石经》、接武《熹平》,则邯郸之遗也 至于元常(钟繇)专工,伯儒卫(觊)兼善,更无论矣。因此在论述孙吴、西晋的书法、书家与存世作品之前,有必要对魏国的书艺作一个简要评述,魏国书家,特别是钟繇对东吴、西晋的书法影响深远。
魏国书法继承东汉八分书风,并加以发扬光大。著名书家如钟繇、梁鹄、韦诞、卫觊等,都是八分书的能手。钟繇《群臣上尊号奏》一碑便是八分书,其它如《受禅表》《王基碑》《曹真碑》等,都是承袭东汉书风的,正可谓“鸿都流风,去之未运”。
《上尊号碑》,碑额阳文篆书“公卿将军上尊号奏”。魏黄初元年(220)刻石,《受禅表》也为同年所刻,此碑书体方正端庄,结字稳健,笔画蹈方循圆,又粗壮沉厚,与东汉末年熹平石经风格相似,乃为东汉碑刻之余续。但字迹间空白布置匀称,字形偏方,起笔已由汉隶的“蚕头”改为“折刀头法”,体势雄浑,气势宏壮。
《受禅表》,碑额亦为篆书,字法与书法全同《上尊号碑》篆额。清人翁方纲在《两汉金石记》中认为“二碑实出一人书,盖纯取方整,开唐隶之渐矣。”此碑碑文刻石结体严谨,刻写中棱角显露,波挑分明,“挑拨平硬如折刀头”,笔势流畅,风姿舒展而气象凝重,有意拉长字形使笔画显得“跳宕”,这是魏国隶书的时代特征。
此外,著名的曹魏刻石还有《黄初残碑》(224),风格在《曹全碑》与《刘熊碑》之间,古健而丰腴,这是魏国的隶书,基本承袭东汉书风,另一方面,也正出现了新书风。如三国的代表书家钟繇,梁•肖子云临摹的他的代表作《戎路表》,便已明显具有真书(楷书)的特点,只是他还处在过渡阶段,因此还遗留不少分书的体势,左右波挑,也是萧衍所评的“群鸿戏海,舞乐游天”,令人有如有翼翻飞动之感,而孙吴的《九州太守谷朗碑》已成为真书入碑之始(后面将详细论述)。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曹操执政时,镇守关中,招集流散,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魏明帝时任太傅,是汉末魏初的大书家。师法曹喜、蔡邕、刘德昇,博取众长,兼善各体,自他创左右波挑的真(楷)书后,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他的楷书用笔结字尚有隶书遗意,平画宽结,有别于同时代书家卫觊、索靖等人追踪张芝草书一脉,广泛流行于士大夫间,风靡魏晋。可惜钟繇真迹未存世。宋以耒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都是后人临摹本。
《荐季直表》,写于魏初二年(二二一),为钟繇向曹丕推荐关内候季直的表奏。元时藏于陆行直家,陆氏跋云:“繇《荐季直表》,高古纯正,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此表为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其用笔醇厚而雅逸,体势横遍,饶有隶书笔意,布局空灵,洁体颇显松散而疏朗、宽博,亦有行书的灵动之姿,为传世的钟繇其他正书作品中所未见。当时的楷书刚以隶书中蜕变出来,因此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妙不可言。所以庾肩吾《书品》中说:“钟书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姜白石也说:“古今真书之妙,无过钟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
钟繇的书法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宣和书谱》云:“楷法今之正书也 ”他对正书的形成有开创之功,为正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奠定了基础,他的楷体是“新妍流美”的,同后来的王羲之相比,则古意盎然,隶书气息尚存,故有质朴之风,但他内涵灵动的用笔,却是王羲之萧散书风渊源之一。他创新立的新书体在士大夫阶层渐趋流行,从而形成了新的书法时尚,即为后人津津乐道并且仰慕风从的“魏晋风韵”。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旧书体在沿读中得以改造,新书体则正蓬勃兴盛,而钟繇的书法建树,就是这个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他不仅是新体书法的立法者,而且是“魏晋风韵”的奠基人。
魏国书家除钟繇外,还有魏国的邯鄲淳、胡昭、卫觊、韦诞等。邯鄲淳(生卒年不详),又名竺,字子叙,颍(今河南禹县)人,博学有才识,兼善苍、雅、蟲、篆,魏黄初官至博士给事中,卫恆《四体书势》云:“魏初傅古文字者,出於邯鄲淳”。又云:“曹喜善篆,少异于李斯而称善。邯鄲淳师焉,略究其妙,韦诞师淳而不乃。”唐•张怀瓘《书断》称其“八体悉工,师於曹喜,尤精古文,大篆、八分、隶书”,胡昭(162-250)年,字孔明,与邯鄲淳老乡,躬耕乐道,以经藉自娱。《三国志本传》称其“善史书(隶书),与钟繇、邯鄲淳、卫觊、韦诞并有名,迟牍之迹,动见模楷焉”。卫觊(168-229年),字伯儒,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时拜侍中,徙尚书,封閺乡侯,其子卫瓘、孙卫恆皆以善书名世,卫氏一家在北方地位显赫,对东晋和北朝书家影响甚远。他善篆书,受邯郸淳影响很大,卫恆《四体书势》云:“魏初傅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恆祖敬候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又善草体,追张芝一路,字体微瘦而笔迹精熟。
韋(韦)诞,(179-253年),字仲将,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博学多才,善辞章,与邯郸淳、卫觊并名,卫恒《四书体势》云:“诞师(邯郸)淳 魏氏宝器铭题留诞书也。”《书断》中言其“八分隶、章、飞白入妙,小篆入能。”羊欣《采古今能书人名》中云韦诞“又善楷书”,故可知韦诞诸体并善。《三国志•卷二十一》有传。
郑卫,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黄晶晶,湖北黄石十四中中学美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