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英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的目标要求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然而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很多小学生都“谈作文色变”,更多的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是敷衍了事。如何树立学生的习作主体意识,使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在作文中能够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写出他们可贵的心声,用文字的形式显现出真正的自我,从而使学生喜欢写作,找到写作的真正乐趣,是小学生作文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走上 “乐写、会写”的康庄大道呢?需要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尝试更新教学思路,既要致力于疏导以往学生写作文的被动心理,改变他们对写作的态度与认识,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地教会学生学会积累,乐于表达,热爱写作。
一、树立主体意识,搭建习作平台
(一)坚持以生为本,尊重主体地位
要转变习作教学的现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习作教学应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学生习作活动中只是起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作文是最具灵性、最个性化的东西,要使学生发挥真正的主体性,就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思想。“思想外化形成语段,语段聚合产生文本”。然而绝大多数小学生作文中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在批阅学生习作的时候,教师明显会感到“千人一面、空洞无物、敷衍了事”等等。一方面,小学作文教学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应试教育的苑囿,于是多数语文教师在实践中选用并实行本末倒置的作文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选择走捷径,即仿写范文、材料挪用等方式。长此以往,势必忽视学生的真实内心世界,作文缺少灵魂;会让学生的作文流于形式,学生作文时远离快乐。另一方面,学生不会留心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例如,六年级上册《我的艺术舞台》这次习作,让学生描写自己的一次艺术学习的经历。课堂上发言的都是上艺术类特长班的学生,而没上过此类特长班的学生就眼神茫然,不知从何写起。其实,就是教师没有对学生的选材进行指导,学生不理解何为“艺术”。其实,生活中的一次“歌唱”,美术课上的一张“剪纸”……这些都是“艺术”。因此,要想使学生写作主体的地位得到尊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就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态度,更多地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乃至思维状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于选材方面的指导。
(二)消除畏难情绪,搭建习作平台
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甚至惧怕写作文。要想转变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应对心理,使其愿写乐写,主动而为之,教师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感悟到写作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它其实是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的,它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自己意愿或与他人、外界对话交流的极佳途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比如,在阅读课上,学生谈到兴起,话到情浓时,我们就可以不失时机让学生动笔写下当时的所感,让学生感受到作文其实就是“以我手抒我心”这样的简单。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被课文中优美的语段所吸引,从而谈到了自己家乡北戴河的美丽景色。于是我适时抓住这一写作训练点,让学生进行仿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写出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不但极富美感,而且读起来节奏感强,是许多人都喜欢的表达方法。那么,我让学生用相同的句式描写我们的家乡北戴河的大海,这样既降低了写作难度,消除了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举两得。
(三)营造和谐氛围,倾吐美好心声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写作环境,学生写作的情绪才会高涨,对写作才会产生兴趣。在习作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妨和学生一样坐下来,和学生一起滑动笔尖,在纸上倾吐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不再是凌驾于讲台之上,高高在上地夸夸其谈;不再是空洞的说教与刻板的要求,而是以写作这种独特的方式与自己谈心,和学生对话。
二、积累习作素材,激活写作方法
若论写作的方法,每位教师都能够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系统详细地教授学生写作的知识,定期训练,精当讲评。然而这样的习作方法指导仍有缺失,最为本质的“习作指导”应该是在点滴的引领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热爱“积累”,实现学生写作的厚积薄发,渐入佳境。
(一)引领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何为“积累”?如何“积累”?很多人为狭隘地认为所谓积累就是把我们平常经历的、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谈到对积累的认识不仅是学生,就是很多教师也认为无非就是多抄、多背、仿写、借用。这种单纯追求对材料的积累无疑就是狭隘的积累,而真正的积累不仅指的是读读写写、抄抄背背,还包括积累思考、感情、认识。人的认识和情感也是一种材料,因此,我在指导学生积累时,既要勤奋记录,还要勤奋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平凡的生活,拓宽自己的思路。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因思考、情感、认识的存在而灵动起来,动情动人。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阅读与观察,积累大量素材,还要激励他们坚持不懈地写作(读后感和日记),丰厚生活和情感。这样就能在“积累”中练就写作的高超本领。
(二)指导学生爱上写日记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作文却写得很好,其中的奥秘之一便是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写日记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采用“无限积分制作文批改法”批改日记。批改时不写评语写心语,适时给学生一些积分惊喜。采用各种形式认真上好每周一次的日记课,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启学生心灵的窗口。写日记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坚持写日记能够促使学生多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在日记中提炼生活,过滤生活、去发现与认识;在日记中锻炼思维,锤炼语言,来历练与提高。相信学生爱上写日记之时,就是学生的习作园地花香四溢之日。
“路漫漫其修远兮”,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任重道远,但却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变的追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同时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积极探索习作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我们的智慧和辛劳来开拓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