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元刚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为满足改革的需要,不同版本的初中历史新教材应运而生。川教版教材以其科学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被广泛使用。要发挥川教版教材的作用,就必须抓住其特色,建设川教版特色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川教版 教材 历史课堂 特色 心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为满足改革的需要,不同版本的初中历史新教材应运而生。由龚奇柱先生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材 (以下简称川教版),以其科学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被广泛使用。教材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教师如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这一利器的最大功效,至关重要。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幸成为了川教版的第一批执教者,本文将就川教版历史教科书的使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写给同学们”,授之以渔
川教版的编写说明取名为“写给同学们”,以编者与学生亲切对话的形式出现,既交流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又提示了学习各部分的方法,显得亲切、活泼,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接受。这样,新学期的第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先不应着急上新课,而是先用一节课充分发挥“写给同学们”的特有作用,先从宏观上“授之以渔”,为一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善用目录,初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的体例与以前的教科书相比较有较大突破,采取主题与时序相结合,教师应该善用目录,初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如《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面分六课,第一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总的方面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总方针的制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基础;第二、三、四课从经济角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与第三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第四课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第五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从政治角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六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则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本主题各课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学完本学习主题后指导学生阅读目录并作上述的分析、讲述,必然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
三、巧用导语,创设历史情景,导入新课
经过精心设计的川教版课前导语具有较强的诱发性,它为学生学习该课创设最佳历史情境,并提示重点,还能引发学生一气读完本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同时,它也能针对课文中对历史深度背景叙述不足而又愿意作进一步思考的学生以一定的提示,以帮助他们加强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从这一点上看,该教材兼顾了中差生对历史的学习与启发。因此,在绝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引用导语创设历史情景导入新课。或由学生阅读体会,或由教师引导启发,迅速将学生导入本课知识的学习状态中。
四、运用辅栏,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川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课文部分由主栏和辅栏组成,辅栏配合主栏,是对主栏知识的巩固、加深。新创的辅栏包括“写写”“读读”“记记”“看看”“议议”“说说”“想想”“谈谈”等形式。这些要求有深有浅,每种要求都有明确的指向,刚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要求,还反映出本课的重难点。
五、图为我用,加深理解,激发兴趣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中插图很多,从彩图、主题题图、课文题图到正文插图,再到历史地图册,插图数量和图文比例的增加反映了编者的思路和对我们教师的导向,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实践证明,视觉效率比听觉效率高约百分之三十。因此,我们在教学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川教版教材的这一特色。
六、选用“学习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活动课成为川教版教材花大力气推出的“品牌”。在活动设计中将小活动(如课文“辅栏”中的读、写、说、议等)、中型活动(每课课后“学习与探究”的“学习活动”)及大型活动(主题活动)有机结合,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紧密相连。
活动形式多样:有锻炼学生表演能力的历史话剧表演;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辩论会;有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讨论活动,还有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讲演会和故事会,更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小制作……每一项活动,编者不仅安排了活动的内容,还明确提出了活动建议,操作性很强,真正发挥了活动课应有的作用。
七、活用“史海拾贝”,深化理解,拓展知识
“史海拾贝”可谓川教版教材的又一大特色。我校杨智慧老师在执教九年级上册《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一课时,在指导学生完成辅栏“想想:亚历山大东侵对东西方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时,为了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她将课后“史海拾贝”的内容“亚历山大里亚”提前使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来阅读分析,补充正文资料的缺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坚持使用“心得与疑问”,加强与学生沟通,弥补教学不足
与全国其他版本相比,“心得与疑问”是川教版教材所特有的,可谓最大的特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小块阵地,通过它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以此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同时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
巴蜀中学的刘丽君老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每一节课后学生必须把本节课学习心得或疑问写上,两周批阅一次。在批阅中,既解答了学生的疑问,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批阅时,她注意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通过长期坚持,与学生建立起了相互学习探讨历史的沟通渠道。
总之,川教版历史教科书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点,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和适应性强,基本实现了由“教本”到“学本”的转变。教师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这一利器的最大功效,必须抓住其特色,建设川教版特色的历史课堂。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