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海燕,何 玲,王仙凤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西安712046)
便秘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排便节律、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的改变。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或有排便不尽感,重者粪质干燥如栗等,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两类。本研究仅讨论和研究功能性便秘,即以结肠、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称之为功能性便秘(FC)[1],在临床上把它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又称为习惯性便秘、单纯性便秘。便秘是常见性多发病症。国内发病率尚无确切数字,但据报道,我国多地区普遍人群的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为6%[2],其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出现低龄化。本病虽属良性病,但长期便秘可使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发生改变,并且会诱发和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以及胃肠道肿瘤等疾病。近年来,受着多重因素的影响,气阴两虚型便秘不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且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见。笔者运用穴位注射生脉注射液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将符合条件的60 例患者按1∶1 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各30 例。治疗组男性12 例,女性18 例,年龄32 ~70 岁,病程最短者5 个月,最长者10 年;对照组男性14 例,女性16 例,年龄35 ~73 岁,病程最短7 个月,最长者8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医标准 按照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3],必须满足以下2 条或多条:①排便费力(至少每4 次排便中有1 次);②排便为块状或硬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 次);③有排便不尽感(至少每4 次排便中有1 次);④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至少每4 次排便中有1 次);⑤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至少每4 次排便中有1 次);⑥排便少于每周3 次。排除肠道本身和全身器质性病变导致的便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 个月,且近3 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2.2 中医气阴两虚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4]的相关内容进行诊断:因气阴不足肠道传导失司或燥热内结、腑气不通导致排便时间延长,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欲大便而艰涩不畅。常伴有咽干口燥、倦怠无力、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无津甚则干裂,脉细数无力或弦细。
观察治疗前后功能性便秘临床病情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病情按轻、中、重程度分级,其中便秘为主要症状。分级评分为:无便秘症状0 分;症状较轻,不影响日常工作,通过调整和用药即可恢复正常者2 分,为轻度;症状重且持续,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需要药物治疗,停药或甚至药物治疗无效6 分,为重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4 分,为中度。
①符合上述罗马Ⅲ标准及中医气阴两虚型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本实验,年龄大于16 岁以上的患者;③治疗期间同意不服用其他药物治疗。
①排除年龄16 岁以下者;②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或合并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损伤或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
两组均取穴:①关元、气海、大横及双侧天枢、支沟、上巨虚;②双侧肺俞、肾俞、大肠俞、太溪、承山。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总体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
选药:生脉注射液(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Z22026097)10 ml。操作:用一次性容量2.5 ml 注射器抽取生脉注射液,用碘伏常规消毒穴位后,快速刺入所选的穴位,局部出现酸、麻、胀后,回抽,无回血即可缓慢注入药液。每穴均注入1 ml,每次用药10 ml。疗程:上述治疗每天1 次,每次1 组穴位,两组交替使用,每周治疗5 次休息2 天,10 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依据患者体型选用30 号毫针,75%乙醇常规消毒穴位后,采用平补平泻法,即针下得气后,施以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 min,每隔10 min 行针1 次。每天针刺1 次,每次1 组穴位,两组交替使用,每周治疗5 次休息2 天,针刺10 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有关便秘疗效评定标准判定。治愈:中医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3.3.1 两组治疗前后病情程度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病情程度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病情程度积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组内比较 治疗后组间比较t P t P治疗组 30 12.42 ±2.03 8.81 ±2.63 26.73 0.000-5.16 0.000对照组30 13.01 ±1.68 7.30 ±2.63 14.79 0.000
表1 结果显示,经t 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组间比较,t =-5.16,P <0.05,认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评定总分都明显下降,且两组积分量下降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3.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例(%)
由表2 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经Ridit 检验,P <0.01,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刘某,女,47 岁,已婚,2014 年5 月10 日初诊。主诉:便秘9 年,下肢肿1 年。现病史:10 年前阑尾炎手术开刀后,排便即愈来愈不顺畅,有时1 周才排便1次。平素饮食正常,不善饮水,无腹胀、腹痛等。自述便前肛门有不适感,大便呈羊屎状,排便后亦有便排不净、肛门灼热的感觉。月经期间,时秘时泻。排便困难情况会因少饮水、少吃水果而加重;近1 年发现下肢肿,无发热,黑便,久站会加重。伴口舌干燥,倦怠无力,失眠,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患者长期服用开赛露或果导片,已产生耐药。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西医诊断:功能性便秘;中医诊断:便秘(气阴两虚型)。患者按治疗组方法治疗两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排便通畅,平素口舌干燥,倦怠无力现象亦好转,自觉精神状态较前好,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再巩固治疗一疗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临床告愈。
现代研究发现功能性便秘出现低龄化,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无暇运动导致肠蠕动的缓慢,长期高度紧张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抑制胃肠蠕动。甚至忽视便意强忍不便,打乱了排便习惯等等造成的便秘已严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功能性便秘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药物疗效不佳。并且有学者认为长期的便秘,可能使肠内致癌物停留时间延长,重新吸收给肝脏,增加肝癌、大肠癌的发病机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延缓衰老、养生保健更为重视。中医视便秘为一种有形之邪,认为便秘可影响全身气机使机体出现提前衰老,甚至影响寿命[6]。因此,寻找新的简便、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极为必要和重要。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鼻翼旁相交接,同名经同气相求,又为大肠募穴,有升降气机、斡旋上下的作用。穴位注射天枢穴有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和消化道液的分泌作用,能增加腹肌的收缩力,对排便具有促进作用。与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背俞穴大肠俞合用,既可以增强通调大肠腑气的功能,又俞募配穴调节上下腹气机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支沟穴为三焦经经穴,又为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经验穴,可宣通三焦气机,三焦之气通畅,便秘得愈。大横穴,足太阴脾经经穴,又名肾气,本病病位在大肠,大横穴位于大肠之上,与肾俞穴合用既可激发大肠腑气,又能滋肾阴补亏虚。原穴,为脏腑原气输注,为治疗脏腑疾患的特定穴。太溪穴为肾经的腧穴、原穴,又主“大便难”,可与肾俞相配达到滋阴益肾、生津润肠的目的,有助于气阴两虚型便秘的治疗。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其经别“别入于肛”,承山与肛门对应,是治疗便秘的有效穴。关元、气海为强壮补益的保健穴,可补益元气,增强大肠的推动和传导力。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一经精义·脏腑之官》中讲:“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现代研究也发现肺病可影响肠道菌群的变化,肠病也反过来影响肺部菌群的变化[7]。因此通过肺俞调补肺气,以增强大肠的上动力源。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为依据,结合近代医药学中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药物在经脉中不仅能确保药物浓度,还可通过经脉运行将药物快速地到达患病部位,这种传递渠道的优点在于其药物作用浓度高、速度快、作用强,因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生脉注射液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润燥的功能。人参益气,麦冬和五味子配伍具有补脾肺、滋阴敛液的作用。三药合用增强补气滋阴润肠排便的功效。研究主要从补气、养阴、生津、通经活络着手,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并与针刺组进行对照。通过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两组治疗方案对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都有一定的疗效,但穴位注射治疗组润肠通便的作用更为明显,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针刺组(P <0.01),且该法安全、可靠,应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1] 孟玲,张迎泉.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9):2724
[2] ZHAO YE,MA XQ,WANG R,et al.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Gastrointestional Diseases in China(SILC)[J].Aliment Pharmacol Tiler,2011,34(8):1020
[3] 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4] 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
[6] 李佳佳,马建.中易衰老理论与抗衰老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2):213-216
[7] 郑旭锐,杨宇,郑秀丽,等. 从肺肠微生态变化研究肺与大肠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11,52(10):86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