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娟 李文刚 焦福林(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品种繁育Genetic Breeding
利用外源激素调控母猪繁殖节律的试验
吴志娟李文刚焦福林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摘要:在瘦肉型母本系“晋阳白猪”的培育过程中,为加快育种进程和选择强度,采取了同期发情和同期分娩两项繁殖节律调控技术并进行对比试验。同期发情试验选择健康、体况良好,发情正常的初产母猪,随机分成对照、试验两组,在第3个情期前3~4天在试验组母猪的颈部肌肉注射PG-600催情素;同期分娩试验选用初产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在妊娠母猪怀孕112天时,于上午的9:00-10:00,在试验组母猪的颈部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表明使用PG-600催情素能有效地使猪同期发情,并能使猪正常地排卵受孕;使用氯前列烯醇诱导分娩,不仅能缩短妊娠时间,而且能调节母猪集中在白天分娩。
关键词:母猪;PG-600;氯前列烯醇;繁殖节律调控
利用外源激素对母猪进行繁殖节律调控,包括同期发情和同期分娩两个方面。诱导母猪同期发情就是通过肌注外源激素PG-600,人为地控制并调整母猪发情的周期进程,使其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来达到同期发情并排卵的目的。同期分娩是通过肌注氯前列烯醇人为地控制并调整母猪的分娩时间,使之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分娩。
这两项繁殖调控技术措施在瘦肉型母本系“晋阳白猪”的培育过程中具有实际意义,瘦肉型母本系“晋阳白猪”,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选用梅山猪作第一基础母本,与生长快、瘦肉率高的外种猪杂交,按照现代遗传育种理论,采用群体阶段选育法,培育出的一个既能保持高产的繁殖性状,又具有生长快、瘦肉率较高的母本系。在选育过程中为了缩小环境误差,缩短世代间隔,加快育种进程,应用了PG-600催情素和氯前列烯醇,人为调控母猪集中发情和集中白天产仔。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1材料
1.1.1试验动物和分组
试验猪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试验猪场提供。同期发情选择健康、体况良好、发情正常的初产母猪160头,随机分成对照、试验两组,每组80头。同期分娩选用110头初产母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头。
1.1.2药物来源
PG-600为美国富道动物保健公司生产;氯前列烯醇为宁波第二激素厂生产,规格为0.2 mg/支。
1.2试验方法
同期发情试验:在第3个情期(每个情期按21天计算)开始配种。试验组母猪在第3个情期前3~4天,于颈部肌肉注射PG-600 催情素。对照组不作任何处 理,自然发情。按照配种计划,每天早7:00—9:00 现场 观察,并用试情公猪试情,发情母猪及时配种,24 小时 后重复配种一次。配种后30 天左右用妊娠测定仪进行 妊娠诊断。
同期分娩试验:所有怀孕母猪预产期前一周进入产仔舍。试验组妊娠母猪在怀孕112天时,于上午的9:00—10:00,用1支氯前列烯醇(0.2 mg/支)在颈部肌肉注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自然分娩。
2.1同期发情
同期发情,就是利用外源激素制剂PG-600催情素,人为地控制并调整母猪发情的周期进程,使之在预定时间集中发情。PG-600为400单位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200单位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其作用于卵巢,能有效促进卵泡生长及排卵,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对照组和试验组母猪的开始发情时间见表1,试验母猪的发情持续时间见表2,通过妊娠测定仪测定试验母猪受胎的情况见表3。
表1 母猪开始发情时间分布表
表2 母猪的发情持续时间统计表
表3 试验母猪妊娠诊断受胎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母猪的发情时间集中在注射PG-600后的3~5天,发情率为88.75%(71/80);而对照组发情时间比较分散,最集中的3~5天发情率为73.75%(59/80),二者的发情率差异显著(<0.05),说明使用PG-600催情素能有效地使猪同期发情。
试验组、对照组母猪平均的发情持续时间分别是80.4和80.1小时,从表2可以看出,二者差异不显著(>0.05);发情持续时间在72~96小时之间的各占91.25%和87.50%,二者差异也不显著(>0.05),证明PG-600催情素对母猪发情持续时间没有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试验组、对照组母猪的平均受胎率分别为91.25%和93.25%,差异不显著(>0.05),说明使用PG-600催情素不仅可有效地促进发情,而且对卵细胞的成熟和正常排卵受孕无不良影响。
通过表1、2、3可以看出,在严格科学管理和饲养的基础上,合理利用PG-600催情素,能有效诱导母猪同期发情,并使母猪正常地排卵受孕,是繁殖调控的重要手段,能够缩短母猪的断奶至发情间歇。
2.2同期分娩
同期分娩;就是利用氯前列烯醇人为地控制并调整母猪的分娩时间,使之在预定时间集中分娩。氯前列烯醇能有效控制母猪的分娩时间集中在白天,可降低死胎率,缩短产程,提高母猪的生产成绩。
氯前列烯醇是前列腺素PGF2α的类似物,被家畜机体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卵巢上的功能黄体,使其迅速溶解,血液中孕酮水平随即降低;同时可作用于垂体后叶,促使垂体后叶分泌催产素,引起子宫平滑肌和乳腺上皮收缩,参与母畜的分娩和泌乳过程。本试验自然分娩和激素诱导分娩的情况见表4,药物诱导分娩对新生仔猪的影响见表5。
试验组平均妊娠期为112.98天,较对照组114.04天缩短1.06天(<0.05),从表4可以看出,试验组怀孕第113天分娩率为90.91%(50/55),而对照组集中分娩时间是怀孕第114天,分娩率为52.73%(29/55),二者差异显著(<0.05)。说明使用氯前列烯醇诱导分娩,不仅能缩短妊娠时间,而且能使母猪集中分娩。
表4 自然分娩和激素诱导分娩分布情况
从表5中看出,试验组母猪的白天分娩率(96.36%)较对照组(56.36%)高出40个百分点,而产活仔数、死胎数的差异不明显。药物诱导分娩,从用药到分娩时间平均为23.88小时,所以为使妊娠母猪在白天分娩,要在预产期前1~2天(即怀孕112~113天)的上午用药。
表5 药物诱导分娩对新生仔猪的影响
母猪晚上分娩常因无人照顾而导致新生仔猪的死亡率上升。在母猪预产期前1~2天肌注氯前列烯醇,可有效地控制母猪的分娩时间,改变了分娩白天、晚上各50%的自然规律,使母猪在白天分娩,白天分娩率达到96.36%,这一点的经济意义非常重大,因为白天除便于饲养人员接产助产、帮助仔猪固定乳头等管理、减轻工作强度外,还可大大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从而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
猪的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的表现,都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瘦肉型母本系“晋阳白猪”的选育采取的是继代选育,要求世代间隔短,这就必须做到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和集中分娩。但是,由于母猪本身的个体差异等系统环境的差异,会导致相反的结果,使世代间隔延长,育种群的整齐度不一,放慢选育的进程。为保持环境的一致性,把系统环境效应导致的误差缩小到最低限度,排除环境的干扰,做到准确选择,进行世代间的比较,就要采取相应措施。本文采取的繁殖节律调控技术——同期发情、同期分娩,加快了育种进程,加大了选择强度,达到了选育方案的要求。试验说明PG-600催情素不但能保证母猪集中发情,而且能保证发情母猪的高受胎率;氯前列烯醇能够缩短妊娠时间,调节妊娠母猪集中在白天分娩,便于新生仔猪管理,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8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645(2015)06-0041-03
收稿日期:2015-04-03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021042)
作者简介:吴志娟(1971-),女,山西太谷人,助理研究员,现主要从事猪的品种选育、营养、管理研究及养殖技术推广,E-mail:wuzj2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