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想 刘自逵, 朱中平 崔耀文(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湖南浏阳409;湖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0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08)
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李想1,2刘自逵1,2,3朱中平1,2崔耀文1,2
(1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湖南浏阳410329;2湖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28;3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18头健康的胎次、膘情、产仔期相近的怀孕后期母猪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头。试验组从怀孕95天开始添加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至母猪断奶,连续使用,添加量为1.5 kg/吨;对照组不添加。结果显示,试验组母猪的平均产程(1.84小时)比对照组(2.56小时)显著缩短(�<0.05),平均产仔间隔时间(9.27分钟)也减少了3.1分钟(>0.05);试验组母猪流恶露/流脓和外阴红肿瘀斑的时间更短;且试验组母猪的平均断奶至发情间隔(4.44天)比对照组(6.00天)缩短1.56天,达到差异极显著的水平。可见,该中药饲料添加剂能显著地缩短母猪产程、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和外阴恢复、促进母猪的断奶后发情。
关键词: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母猪;繁殖性能
现代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养猪业的发展,其中抗生素、化学合成药在保持猪群健康和促进生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甚至滥用)这些药物,导致许多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变差[1],并导致药物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2]。因此,为保证猪群健康以及肉类产品的安全可靠,无毒、纯天然、功能多样的中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试验采用适用于繁殖母猪的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在母猪怀孕后期至断奶期间添加,旨在评价该中药对缩短母猪产程、促进产后恢复以及断奶后母猪发情的作用。
1.1试验药物
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由当归、王不留行、白术、蒲公英等十多味中草药经现代中药发酵制药技术制成[3],由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研制。
1.2试验地点和时间
试验于2014年9月1日至2014年10月26日在新康牧业有限公司进行。
1.3试验设计
选择18头健康的胎次、膘情、产仔期相近且怀孕后期母猪,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头。试验组从怀孕95天(攻胎)开始添加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拌料饲喂至断奶,连续使用,添加剂量为1.5 kg/吨;对照组不添加。其他试验条件完全一致。母猪怀孕107天赶入产房待产,仔猪21日龄断奶。在母猪分娩时记录产程和产仔情况,分娩后记录流恶露/流脓时间、外阴红肿情况、母猪食欲和仔猪重量以及母猪断奶后发情等情况。
1.4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 18.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多重比较。
2.1母猪的产程分析
母猪的产程是生产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它不仅与母猪的健康和使用周期有关,而且与仔猪出生的存活率和活力等也有密切关系。由表1可知,母猪的平均第二产程(从第一头仔猪出生至最后一头仔猪出生的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减少0.72小时(<0.05)。平均第三产程(从最后一头仔猪出生至胎衣排出时间)试验组(0.78小时)比对照组(1.12小时)减少0.34小时;平均产仔间隔时间试验组(9.27分钟)比对照组(12.37分钟)减少3.1分钟,但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从平均产仔间隔的时间分布来看,试验组母猪大部分(占比66.67%)能以低于10分钟/头的间隔时间产仔;而对照组母猪大部分(占比62.50%)不能以低于10分钟/头的间隔时间产仔。以上结果均表明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对于缩短母猪产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1 母猪产程
2.2母猪产仔情况分析
猪场产仔情况对于猪场的PSY(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起着决定作用,也是猪场日常生产中最关键的一环。由表2可知,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窝产仔数均超过12头,无显著差异。试验组产死仔的母猪有2头,所占比例为22.22%,比对照组的37.50%降低了15.28个百分点;对照组母猪所产木乃伊胎的比例(1.82%)不到试验组(3.96%)的一半。死仔比例、弱仔比例、健仔比例则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表2 母猪产仔情况表
产程(小时) 不同产仔间隔时间母猪占总母猪头数比例(%)组别 母猪头数 第二 第三平均产仔间隔时间(分钟) ≤10分钟 10~30分钟 ≥30分钟试验组 9 1.84b±0.80 0.78a±0.23 9.27a±3.68 66.67 33.33 0对照组 8 2.56a±0.59 1.12a±0.49 12.37a±3.54 37.50 62.50 0
平均窝产仔数 头数 比例(%) 头数 比例(%) 头数 比例(%) 头数 比例(%) 头数 比例(%)试验组 9 110 12.22a±3.49 2 22.22 4 3.64 2 1.82 17 15.45 87 79.09对照组 8 101 12.63a±1.89 3 37.50 3 2.97 4 3.96 15 14.85 79 78.22组别 母猪头数总产仔数产死仔母猪 死仔 木乃伊 弱仔 健仔
2.3母猪流恶露/流脓情况分析
母猪流恶露/流脓持续时间的长短预示母猪产后恢复的速度,其与母猪断奶后发情密切相关。由表3可知,产后1天对照组流恶露/流脓的母猪占母猪总数的比例高于试验组;产后2天试验组流恶露/流脓母猪的占比虽有一定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产后3天对照组流恶露/流脓的母猪仍未见恢复,而试验组只有44.44%的母猪仍流恶露/流脓;产后4天试验组只有11.11%的母猪流恶露/流脓,而对照组仍有25.00%的母猪流恶露/流脓。以上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后流恶露/流脓的母猪占母猪总数的比例比对照组要小,恢复速度更快。
表3 母猪产后流恶露/流脓情况表
2.4母猪外阴红肿瘀斑情况分析
母猪外阴红肿瘀斑程度直接反应产道水肿的情况,因此外阴恢复的快慢也预示着产道和子宫恢复的快慢。由表4可知,两组母猪在产后1天外阴全部出现红肿瘀斑,产后2天试验组有2头母猪的外阴已经恢复,产后3天外阴红肿瘀斑的母猪占母猪总数的比例为55.56%,产后4天有3头母猪的外阴出现红肿瘀斑(占比为33.33%),产后5天只有1头母猪的外阴没有恢复;而对照组在产后4天仍有高达87.50%的母猪外阴没有恢复,产后5天有25.00%的母猪没有恢复。以上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外阴红肿瘀斑恢复较快,到产后4天已基本全部恢复;而对照组母猪恢复较慢,在产后4天仍有高达87.50%的母猪外阴没有恢复。
表4 母猪产后外阴红肿瘀斑情况表
2.5母猪产后采食量分析
母猪产后采食量的多少及食欲恢复的快慢,预示着母猪产后体质恢复的快慢程度及产后泌乳能力的高低。由表5可知,从母猪生产至产后5天是一个限饲且逐渐增加饲喂量的时间段,从产后1天到产后5天,饲喂量由1.6 kg左右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产后1天至产后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猪平均采食量基本保持一致;产后5天开始试验组母猪的平均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已有一定差异,到产后6天试验组母猪的平均采食量(4.43kg)比对照组(3.86kg)多0.57 kg,且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产后7天两组母猪的平均采食量又无显著差异。
表5 母猪平均采食量 (kg)
2.6仔猪增重分析
哺乳期仔猪增重量直接反应母猪奶水的质量及乳腺发育情况。由表6可知,两组仔猪初生均重、14日龄和21日龄的平均体重和增重都无明显差异。
表6 仔猪增重情况表(kg)
2.7母猪发情天数分析
由表7可知,试验组母猪断奶后发情大部分集中在第4天(6头),占母猪总数的66.67%;而对照组母猪断奶后发情主要集中在第6天(4头),占母猪总数的50.00%,且对照组有1头母猪在第9天才发情。试验组母猪的平均发情天数只有4.44天,比对照组的6.00天要少1.56天,且达到了差异极显著的水平。以上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断奶后发情明显早于对照组。
表7 母猪断奶后发情情况表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所有试验母猪及新生仔猪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说明此中药配方是安全、可靠的。
母猪繁殖性能的一系列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产程过长有关。一般正常的母猪产程时间在2~3小时之间[4],目前被大面积饲养的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母猪和国内新培育的母猪最容易发生滞产,产程通常长达6~8小时,而母猪的产仔时间由1小时延长至8小时,仔猪的死亡率可由2.4%增加至10.6%[5],因此产程过长是母猪产死仔比例过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此外,产程过长对母猪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应激,极易引起产后虚弱、子宫复旧慢、产后食欲恢复慢,甚至产后不食,从而导致无乳或少乳,造成仔猪低血糖、生长缓慢,甚至是腹泻。而且,产程过长,子宫颈长时间开张,增加了母猪患子宫内膜炎的比例等[6]。母猪产后恢复慢,子宫不能很好地复旧,甚至感染子宫内膜炎,导致了母猪断奶后不发情、返情等问题的出现。
目前对于产程过长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本研究将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给怀孕后期母猪拌料饲喂,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母猪比对照组母猪产程缩短0.72小时,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并对母猪流恶露/流脓和外阴红肿瘀斑的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能显著缩短母猪的断奶至发情间隔,促进断奶后母猪发情。
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采用的现代中药发酵技术能很好地保护其活性成分免受破坏,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度,降低毒性,增加药效[2]。此中药配方中牛膝、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经下乳、润胎促产的作用;黄芩、蒲公英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该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在产前能起到改善母猪体质、保胎的作用;在产中使母猪顺利分娩,减少滞产和难产发生率;且能在产后促进母猪恢复(子宫、外阴、食欲等),并促进母猪断奶后发情。
参考文献
[1]季敬余,杨民,倪国平,等.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饲喂仔猪和生长猪试验[J].浙江农业科技, 2011(1):171-172.
[2]孙丰梅,郑志新,赵瑞平,等.瘦肉精与肉类食品安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1(6):62-64.
[3]吴志勇.发酵中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药配方的结合[J].现代中医药, 2003(2):22-27.
[4]刘永祥,姜东凤,徐秋良,等.母猪产程过长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的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 2011, 32(3):101-104.
[5]王钢.猪围产期胎儿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猪业科学. 2006, 23(11):84-85.
[6]徐华,王霞,吴则尚,等.围产期猪胎儿死亡和窒息的原因及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 2008(29):32.
中图分类号:S8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645(2015)06-0044-04
收稿日期:2015-02-08
作者简介:李想(1988-),男,湖南岳阳人,硕士,从事母猪营养抗病研究,E-mail:plantgene@163.com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