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2015-07-10 19:53缪莉丽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河蚌赵王自然段

缪莉丽

一、 故事激疑,引出“相争”

1. 同学们,通过课前的了解,老师发现大家喜欢听故事。那好,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历史小故事。

2. (课件播放《苏代止赵伐燕》故事视频)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分裂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百姓的生活非常痛苦。有一回,赵国想出兵攻打燕国,燕国的大臣苏代听说后,主动向燕王表示,愿意去见赵王,设法阻止这场战争。苏代来到赵国,见到赵惠王后,便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赵惠王听完故事后,立刻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3. 故事先讲到这儿。哦,我看出了你们眼中的好奇。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设计意图】借用历史典故引入新课,意在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让学生明了这则寓言的背景渊源,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 初读课文,感知“相争”

1. 苏代讲的故事,就是这个流传了数千年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谁来读读课题?(随机正音:“蚌”和“争”都是后鼻音)

2. 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会读书的同学会把它读成一个字?谁能?(板书:争)猜猜看,围绕这个“争”字,故事会告诉我们哪些内容呢?(为什么争?怎么争?结果?在“鹬蚌”之间依次板书:???)

3. 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课本的139页,放声读一读吧,努力把课文读顺,字音读准。

4. 课件出示:啄肉 夹住 毫不示弱 筋疲力尽 不禁 威胁 得意洋洋 喜笑颜开

(1) 指名读词语,随机正音。

(2) (课件出示:田字格“弱”)“弱”是这一课的一个生字,“弱”的模样很特别。(左右一样)但这个双胞胎的身材一样吗?注意看老师写“弱”字:左收,小肚子不能挺出去;右放,个子高一点,小肚子鼓一点出去,这样字就漂亮了。

(3) 学生在“习字册”中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运用形象比较法感知字形,努力避免词语教学的枯燥乏味,力求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5. 现在,我们再读课文,一定又有进步了。(课件出示“读书小贴士”,读一读:小组成员按自然段轮着读,互相提提建议;想一想:哪些小问号已经解开了,互相合作讨论。)学生按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6. 大家读得很认真,你一定解开了一些小问号吧?(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擦去???)如果把它们串起来,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试着用简洁的话,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中年级开始要着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一环节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练读课文、释疑解惑、概括故事,努力做到环环相扣。

三、 读演结合,体验“相争”

▲合作研读一:我当解说员(第1自然段:为什么争)

1. 故事发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暖暖的阳光洒满了软软的河滩,一只河蚌慢悠悠地爬到河滩上,张开贝壳,懒洋洋地晒太阳。可谁知,它的出现竟引来了一场争斗。

2. 你们看,(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它俩争得真激烈,我们来观战,好不好?(课件出示:鹬蚌相争的视频)看到这样情景,你想说什么?

3. 无声的画面,却让我们感受到争斗的激烈,如果再配以生动的解说,那一定会更精彩!那我们就以课文第1自然段作为解说词吧。小组里先练一练,推荐读得最好的同学来当解说员。

4. 各组推荐的“解说员”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看动画观战,感受鹬蚌相争场景之激烈,并以解说的方式,诠释对文本的理解。发挥“团队效应”,采用一人参选,人人参与指导,在合作中共同提升文字感悟、朗读表达的能力。

▲合作研读二:我演鹬和蚌(第2自然段:怎样相争)

1. 大家想不想过把瘾,感受一下什么叫激战?那好,鹬蚌争执的话语也很精彩。(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看,“读书小贴士”又来帮助我们了。(课件出示“读书小贴士”:分角色读一读鹬和蚌的话,想想提示语中红色词语的意思,并用表情朗读体现出来。)

2. 同座分角色合作朗读表演,并作展示。

3. 读鹬的话用什么语气?(板书:威胁)你有没有被别人威胁过?大家想想,故事里这只鹬鸟抓住了河蚌的什么弱点来威胁它?

4. 我们全班同学分成两组——“鹬鸟组”和“河蚌组”,来体验它们之间的互不相让。现在先请全体“鹬鸟组”威胁“河蚌组”。先派个代表来试试?大家一起来?

5. “河蚌组”,多可怕的鹬鸟啊,你们会被它吓住吗?为什么不怕?因为河蚌也知道鹬鸟的弱点。双方都表示自己很强,一点也不软弱,这就是——“毫不示弱”。(板书:毫不示弱)“河蚌组”,我们也来毫不示弱地回击一回。

6. 咱们接着看,鹬蚌的对话很有意思。(引读)鹬说:“今天 。”蚌回应说:“ 。”鹬又说:“没有了水 。”蚌说:“ 。”发现了什么?

7. 就这样,他们相持着,谁也不让谁。既然是相持着,他们只争了一次吗?那我们就争三次好不好?第一次,我们“鹬鸟组”和“河蚌组”各派个代表站着争,注意加上你们的动作和表情;第二次,我们大家一起斗,一起坐着斗;第三次,就要注意了,我们分析一下,它们争斗的声音是越来越高还是越来越低?从文章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那我们第三次就筋疲力尽地趴着斗一斗。

8. 师生合作体验鹬蚌的“三争”。

第一次: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 河蚌毫不示弱,说: (生读)

第二次: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三个小时,他们还在烈日炎炎下相持着……(两组分角色读)

第三次:8个小时过去,他们都很累了,还在争斗着……(两组分角色体会“筋疲力尽”)

▲合作研读三:我评鹬和蚌(第3自然段:相争的结果)

1. 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如果就这样相持下去,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这就叫——“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2. 虽然结局不是如此,却戏剧性地让一位渔夫捡了个便宜。(引读)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正当双方精疲力尽的时候——这位幸运的渔夫会说什么?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板书:得利)故事读到这儿,你觉得鹬和蚌傻不傻呀?傻在哪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创设了一个个活动场境,借助于角色担当,读演结合,体会鹬的“威胁”和蚌的“毫不示弱”, 并将鹬蚌之“争”设计成站、坐、趴三个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进入“争”的情感体验之中,真切地体验情感。这样逐层深入,学生很好地理解内化了语言,对故事蕴含道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 回归典故,领悟“相争”

1. 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2. 最后,老师给大家留了一道作业,续编故事:鹬和蚌被关进渔篓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设计意图】把故事和寓言背景链接起来,“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这一问题给学生一个把手,突破了理解寓意这个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赵王之口”理解了寓言的本意而又避免了空讲大道理的弊病。

(作者单位: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光荣小学)

猜你喜欢
河蚌赵王自然段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首届“赵王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启事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河蚌
赵王骨折
秋天
蚌用壳把鹬的嘴夹住, 它们怎么对话?
《将相和》缩写
捉河蚌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