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腾友
一、 阅读积累是写作素材之源
1. 营造氛围,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良好的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校围绕“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阅读,感受氛围;各班用手抄报、读书心得装点“文化墙”;开展“亲子阅读”、师生共读一本书等系列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广泛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学期学习的课文只有20多篇,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量是很有限的,与《课标》要求的阅读量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广开阅读门路,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时空,多渠道为他们创设阅读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如:学习《猴王出世》《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后,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学完《匆匆》后,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散文精选》;结合《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学习,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在结合教材进行推介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年龄、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推介。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通过小说、诗歌、故事、童话、科普作品等大量的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3. 指导方法,变阅读积累为写作素材。① 诵读,就是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背诵,是一种储蓄式的积累,通过精读背诵,可以将大量的词汇和布局谋篇的章法储存脑际,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型。下笔时,一旦触发灵感,就可呼之即来,意到笔随,妙语连珠。② 摘抄。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或整篇摘录,或摘要,或缩写。精选摘抄内容熟读背诵,在写作中加以运用。③ 感悟。在阅读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要求学生及时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思想短评,让同学们在阅读中得到写作的锻炼。
二、 生活积累是写作素材之根
1. 引导学生感知生活,广泛积累素材。写作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写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现实,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能够以小见大、能触动内心的小事,从一花一草一世界中感受生命的情趣,从朋友亲人那里感受情意深重,从同学老师的关怀中体会关爱,这些都将成为习作源源不断的素材。如随着季节流转,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美景;放学路上、公交车上的美丽邂逅;超市、商场里的有趣故事;和邻家伙伴一起经历的刺激探险……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感受事物时养成写话、习作的自觉,那么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就无处不在。
2. 聚焦班级生活。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内容丰富的课程,风格各异的老师,活泼可爱的同学,以及多姿多彩的课内外活动,都是小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好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活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多彩的校园生活。 “迎元旦”“庆六一”的文艺节目,运动会上的拔河比赛、接力赛,踢毽子、跳绳、打沙包等竞技活动,兴趣小组上的有趣活动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观察老师同学的动作、神态,倾听他们的语言、心声,感受大家的情感、变化……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同学们培养了能力,找到了乐趣,更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三、 观察积累是素材汇聚之途
1. 依据课文插图,想象写话。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图,教师要善于将各种插图作为观察的对象,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单幅图,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顺序;连续的图片,要在了解图片表达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与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加进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写一写,自然就解决了写话素材的问题。如《雪孩子》一课,课文中的最后一张图,是小白兔和她的妈妈仰望着天空,凝望着雪孩子变成的那朵白云。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小白兔会说些什么,再写下来。通过看图写话,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积累写话素材。
2. 拓展课外途径,丰富写话。① 依托绘本。绘本画面生动,故事有趣,同时语言又非常精炼,为学生看图写话提供了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或几幅图,通过仔细的观察,再加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来描述图片的内容。② 依托画面。电视上、街道上、杂志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的宣传画、漫画。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平时这些生活中易见的素材入手,说一说,写一写,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帮助学生积累了写话素材。③ 定格生活。四季的变迁,校园的变化,同学之间的嬉笑玩耍,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像照相一样,把镜头定格后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积累,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改善。
3. 抓住人物的特点,使文章更生动。观察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一言一行。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对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摸得很准,了解得很深,特点就抓住了,文章的素材就有了。如在我校有个特别的群体——特教班的智障学生,实验班的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不定期地和特教班的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中,特教班的学生会表现出和其他正常学生不同的言行举止,如在表示友好时、得不到重视时、被激怒时,他们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在情感上,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学会了关爱,同时,也学会了怎样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特点。
4. 抓住物体的特征,使文章更具体。
(1) 对物的观察要有顺序。先写哪儿都可以,但绝不能忽上忽下,忽前忽后,那样就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如有位同学写《我的照片》,既可以先总的介绍一下所有的照片,然后再重点写其中的几张,也可以反过来,先写某几张照片,再总述所有的照片。怎样写更好,完全取决于这位同学对照片的感觉和对文章的安排。
(2) 状物要“活”。就是要把所描摹的物体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块生物角,让学生在花盆中种上各种植物,由专人负责,浇水施肥;或买个金鱼缸,养只小乌龟,养两条金鱼,定时喂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成长都有着细微的变化,学生兴致盎然,再辅以观察方法的指导,每天进行观察记录,长此以往,学生的素材就越来越丰富。
(3) 抓住事情的过程,使内容更详实。从自身寻找素材,如遇到的烦心事、开心事、成功的事、失败的事、难忘的事、后悔的事等等;从家庭中寻找素材,如家庭趣事乐事、亲情故事、家庭风波等等;从校园中寻找素材,如师生之间的事、同学之间的事等等。指导学生把握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在掌握事情经过的基础上,留心观察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的特点以及细节的变化。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