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维君 朱兰
【摘要】青年教师是一群在教学工作中探索未来发展方向、逐步增强自身能力的特殊群体。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关系着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能力薄弱、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在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要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评价因素就是师资配备情况。在师资配备中青年教师占较大比例,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重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改善学院教学水平、发挥学院的优势和潜力、提高学院整体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包括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扩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在工作中通过反思、总结和积累的过程。在现实环境中,青年教师处于工作能力的提升阶段,他们面临的困难正制约着他们的专业发展。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门技能人才。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这就表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更强调实用技能的培养。然而目前青年教师的来源看主要是高校毕业的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两类。前者虽然学习过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对教学的各种理论及方法进行过研究,也参加过学校安排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就职后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接受完整系统的职前培训以及岗位实习;后者在大学学习期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理论教育,也没有完整的教学实践经历。虽然在入职前参加了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并获得了相关资格证书,他们在教学情境中表现不佳。青年教师在入职工作后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岗位培训以确保他们在岗位上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岗位培训结束后,青年教师将走上讲台开始在工作中体验和学习。经过实践锻炼,他们的业务素质会不断提升。但是大多数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还面临着职称评定、薪资报酬等压力,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以及学历提升并不积极。近年来,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没有明显增长的迹象。大部分青年教师的职称因工作年限及科研项目等问题仍处于初中级阶段。多数青年教师在工作了5-10年之后,仍处于教育工作的成长阶段。即使在高职院校学历情况良好的青年教师面临职称评定和工作竞争等压力仍有迫切提升学历的需要。
2.虽然青年教师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学方法,但是大多数教师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仍然感到很吃力。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是:理实一体化。对于偏向理论研究的青年教师而言,他们要满足这样的教学要求难度很大。在实践教学中,青年教师要改变原来的专业研究思路。部分青年教师因为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与目前的教学工作不符感到压力重重。在科研方面,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青年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时间每周超过11个小时,课后还要进行作业批改、课后总结、备课以及参加教研活动。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兼顾科研任务。所以青年教师科研积极性不强、科研成果较少。科研工作的被动使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3.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接触的环境单一,缺乏校外培训和对外交流的机会。青年教师通过岗位培训和老教师的传帮带等学习过程,已经适应教师这一角色的任务,也有提高业务素质的积极性,但是仅仅只局限于校内指导是不能让青年教师扩展知识,开阔眼界的。不了解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情况以及目前职业教育理论发展趋势是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专业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大部分青年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教学工作感到倦怠,对自身科研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产生怀疑。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入职工作后,没有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而且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心理未能调整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是各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心理还是学生的姿态。在职前岗位培训中,虽然对青年教师进行了教育理论方面的培训,但对青年教师的提高还远远不够。他们需要时间从实践教学中找到新角色的意义。在教学工作中,老教师的指导对青年教师以后的发展也很重要。高职院校在实习教学阶段不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引导,这会对青年教师自身行为和外界环境认知产生消极的影响,妨碍他们的专业发展。
2.学院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过重,这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利。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有硬性指标。要求教师在一学期内完成规定的任务量。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备课、批改作业、课后反馈及答疑,还要参加教研活动。这些工作都是隐形的,也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必须完成的。沉重的教学工作使青年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我,开展科研工作。对一部分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而言,教学理论薄弱,再加上现实环境的局限妨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但是职称评定的压力迫使青年教师必须开展科研工作。从科研工作上看,青年教师还处于探索阶段,科研的方向还未确定、经验不足、没有掌握具体科研方法。教学工作、科研任务及职称评定严重阻碍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3.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教学要求相冲突,并且青年教师缺乏师资培训的机会影响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基本都是硕士学历,但是这些具有良好学历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专门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强调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实训工厂教授学生相关仪器的操作,教学场地是学院的实训工厂。青年教师对实训教学的准备不足达不到预计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高职院校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访学进修的机制不全。青年教师工作任务重、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生活压力大。他们即使内心有提升专业水平的愿望,也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长此以往,青年教师会丧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信心,只是把这个职业视为谋生的手段。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景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面临诸多障碍,但也不能说其前景不乐观。目前国家对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较大,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各项教育体系还不完整,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但这是可以改变的。主要从当前出现的问题着手:
1.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办学思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给青年教师施加积极的影响,鼓励他们教学和科研的热情。根据实际情况对青年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及时了解青年教师内心诉求,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及学术研究资源,促进青年教师内心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并且从科学民主的角度出发,征集意见适当调整教学工作量,减轻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让他们能抽身开展科研工作。对初次开展科研工作的教师进行指导,使青年教师理清专业研究方向、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来开展科研工作。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也关注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在职称评定上,学校能根据教师的岗位类型作相应调整,对不同教学类型的青年教师进行不同标准的评审。高职院校还应加大对师资培训的投入。给青年教师提供访学和进修的机会,鼓励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提升学历。通过优化外部工作环境,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加强他们开展科研工作的自信。
2.青年教师要从内心调整自己,尽快适应教学环境。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在知识结构还是在实践能力上寻求发展和突破。并且,青年教师还应该加强自我修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确认识教师的社会价值。在课余时间,青年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扩大知识接收来源、勇于创新,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在科研工作方面,青年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开展科研项目,将最终成果服务于教学。
高职院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平台,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办学质量的优劣。但是青年教师不能只单一靠学校和社会的努力来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其个体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青年教师应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来实现专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本敬.困境与转向: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3).
[2]黄颖.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探析[J].前沿,2012(6).
[3]李春燕.推进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