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峰
一、 重新组合教材,选择活动主题
每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总能碰到一些类似的文章。假如我们能重新组合这部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能真的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如苏教版五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和《船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主人公肖邦和船长哈尔威都曾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所不同的是肖邦选择了生,而船长选择了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其实,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研究话题,于是,我巧妙利用,就以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话题,通过课后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如通过访问、讨论、网络等各种方式查找资料,从人生观、国情、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等方面,比较两人的异同,找出真正的原因。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人生观的提升,同时,更多的是提高了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 有效利用生成,引出活动主题
生成而精彩,语文教学也因生成而具有了无限活力。如何有效地利用动态生成呢?“综合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
苏教版四上《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原以为学生对这篇课文会不感兴趣。然而,刚上完第一课时,我蓦然发现,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上特别投入,为什么?我反思着自己的教学预设,究竟是什么地方打动了学生?又是什么使学生会有这么大的精力投入学习呢?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找了个别学生交谈,这才发现,原来学生感兴趣的不是“滴水穿石”的故事给了读者什么启示,也不是关心教师怎么会别出心裁地执教这一堂课,他们感兴趣的,恰恰是我预设教案时忽略的一系列小问题,如“滴水穿石的故事会是真的吗?”“状如卧兔的景观真的是滴水而造成的吗?”
多有思维的学生呀!这不正是教师苦苦追求的、最有效的课程资源吗?于是,我马上调整第二课时的教学计划,转而让学生带着自己喜欢的问题,自由组合研究伙伴,通过一周的准备时间,利用自己所能利用的方法,加以研究、考证……
一周后,按照预定计划,执教第二课时。刚开始,课堂就热闹极了。学生就一个个感兴趣的话题侃侃而谈。原来,在这一个星期时间里,学生不光按要求做了,私底下协商过,就连答案也统一了。原本枯燥的课堂被激活了,原本从不发言的学生也“开窍”了,这都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在本课的成功运用。看着学生们得意的样子,我决定再次深入下去,让学生将一周的活动用习作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来,学生们二话没说,立即快速而又高质量地完成了习作。从没见过我们班学生能写出这么好的习作,因为在活动中,学生们都有了很多收获,都有很多的苦与乐要告诉大家,这不正是写作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三、 根据学生特点,特定活动主题
由于本地区的教学资源整合,我乡原有的三个学校进行合并,因此,来自三所学校的部分学生及一些外来学生就组成我所任教的班级。刚开学,我就发现了本班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课堂上爱讲话,尤其爱“插嘴”。这种现象假如处理得好,肯定能营造出一种活泼的班风;假如处理不好,怎么办?
于是,我又想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在活动中提升自己。我给学生布置了一次活动,两周后举行一次辩论赛,主题为“课堂上插嘴讲话好,还是不好?”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出了“插嘴”现象较严重的学生担任主辩手。为了表示教师对这次活动的重视,我还和学生们一起观看了几场精彩的“大专辩论赛”,并和学生们一起参加了平时的讨论……
两周后的辩论赛上,学生们的表现再次让我吃惊,他们竟然从“文明”“课堂效率”“学生心态”等多方面,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不仅如此,甚至部分学生当场向老师认错。在此基础上,我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长期的比赛,学期结束时,评选出同学们心目中这方面的好学生及进步学生。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顺利地认识到了这种现象的不足,并真心实意地改正了。
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选择好适宜学生发展的主题,开展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真正能为学生服务的实践活动,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语文!
(作者单位:常州市勤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