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锁华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现将部分教学片段回顾如下:
一、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一文,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第3—4自然段,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请看:
师:刚才大家读了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一段中有两个问号,谁能把这两个问号读好?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现在,谁来读这一自然段,相信一定能读得更好了。
(生读。读得很不错,特别是两个问句。学生读到“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教师请学生停下来)
师:联系刚才的问号,谁知道“一筹莫展”的意思?
生:就是刚才的问题,想不出办法来解决。
生:课文指的就是找不到水性特别好的人,也想不出办法得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请这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生读。教师板书:挺身而出)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挺身而出,说:“我们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为大家除害。”
生:他们挺身而出说:“乡亲们,我们水性好,愿意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让乡亲们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师提示学生,怎样说才是“挺身而出”地说)
师:现在,大家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定能读得更好!
这是第3自然段的朗读训练。再看第4自然段的朗读训练:
师:课文第4自然段是传说故事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难读的地方,请大家自己练一练,看谁不用老师辅导,就能读得很好。
(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作了充分的肯定)
师:其实,如果你能读好这一自然段中的这两句话,就能更上一层楼。(出示两句话: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生反复练读,指名读)
师:要读好这两句话,关键要读好四个词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天三夜”。(学生再自读自悟,读得很有味道。)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这段话,一定会很精彩!
有教师听课后,说这两节的朗读教学好,好在不同的朗读内容用了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读得兴趣盎然。由此我又想到,朗读训练在选定朗读内容之后,我们还要依据不同的内容,预设不同的点拨辅导。譬如,课文第3自然段,我是利用标点符号和词语理解进行朗读指导的;而第4自然段,我是用“从段到句、从句到词”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的。
二、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在两个地方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语言,实践语言,一是“说”,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讲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动人的传说,你想把它讲给谁听?(生有的说要讲给妈妈听,有的说要讲给爸爸听,有的说要讲给弟弟听……)
师:为了使大家能把这个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我们现在进行一次模拟讲故事。同桌合作,练一练。(生练习讲故事)
师:你回家想把故事讲给谁听?
生:我想讲给幼儿园的妹妹听。
师:那老师当你的妹妹(大家听了都笑了)。在讲之前,大家想提醒她什么?
生:声音要响亮些!
生:不要紧张,要有顺序,讲清楚。
师:我们开始,听的同学要听仔细,如果她遇到什么困难,大家可以随时起来帮助。
(学生讲故事时,声音比较响亮,大概有些紧张,稍微有点停顿,讲完后,同学们鼓掌!)
这里的讲故事,我创设了学生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在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下,学生的语言得到有效内化,特别是诸如“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等词语,学生在讲故事时,都运用了。
这课的第二个语言实践是“写”,请看:
(师映示最后两个自然段,学生齐读后——)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与两条恶龙搏斗,最后化作了青山。你们对这个结尾有没有遗憾?
生:他们牺牲得太可惜了。
生:好人应该有好报啊!
师:大家想得多好啊,老师从中看到了你们善良的心灵,可怎么办呢?
生:我们把结尾改掉。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老师给大家提个醒。结尾应该还是要回到“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使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牺牲,又要有两座山,然后再写。看谁写得结尾既合情合理,又不像原来的那么凄凉。
(附学生写的结尾)……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拖着砍死的恶龙回到了村子。人们见了欣喜若狂,敲起锣、打起鼓,载歌载舞,给两位英雄举行了庆功宴,大尖哥和水社姐胸前戴着大红花幸福地笑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去世了。说也奇怪,就在他们去世的那天晚上,潭边突然耸起了两座青山。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师:你们喜欢这个新结尾,还是喜欢书上的结尾?
生:喜欢新结尾。
师:我也喜欢。因为,这里有你们对善良和美好的追求!
这个“写”的设计,是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诞生的。就像写作训练,只有在学生“情动辞发”的基础上进行一样,阅读教学中“写”的介入,也应该是在学生有“写”的愿望下展开。
(作者单位: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