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2015-07-09 20:04韩红卫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针灸治疗中医药

韩红卫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行中医药治疗的措施和效果,以有效地指导实践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进行,组中共纳入对象200例,均为该时期内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80例,临床期间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12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行中医针灸结合方式治疗效果显著,颇具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少腹逐瘀汤;针灸治疗

痛经是妇科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症见行经前后的下腹坠胀、疼痛、腰酸等不适表现,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生殖系统未见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在青春期女性和无生育史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为30%至50%。当前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西药治疗,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近年来,本院采用中医药结合治疗获得显著效果,本文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临床治疗措施和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组中共入选研究对象20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依照患者临床期间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分组,共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80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15岁至26岁,年龄中位数为(17.40±3.15)岁;观察组患者120例,患者年龄最大28岁,最小16岁,年龄中位数为(20.18±4.20)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其进行对比观察。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行常规治疗,少腹逐瘀汤方中小茴香、川芎、蒲黄各9g,干姜、没药、五灵脂各6g,延胡索、当归各12g,官桂3g,赤药15g。根据患者临床期间的症状变化情况给予辩证治疗,寒湿凝滞型患者加用茯苓、白术、薏苡仁;气滞血瘀型患者加用香附、青皮、桃仁治疗;湿热瘀阻型患者加用干姜、当归、肉桂、黄芩、牡丹皮、土茯苓、山栀子治疗;气血虚弱患者加陈皮和黄芪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选用2厘米左右的艾条套在针刺好的针柄上并点燃,先使用硬纸或者其他的覆盖物将皮肤覆盖,以免燃尽的艾叶掉落将皮肤烫伤。寒湿凝滞型患者行泻法针刺次髎、腰阳关、归来、气海和曲池;气滞血瘀型患者主要用泻法针灸,取穴为次髎、血海、三阴交、归来、中极、气海、太冲;湿热瘀阻型患者的主要针刺穴位为次髎、中极、阳陵泉、三阴交、太冲、丰隆、地机、穴血海;气血虚弱型患者取归来、气海、肝俞、脾俞、肾俞、膈俞、足三里、中脘穴位。经前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辩证取穴,使用温针灸,针灸所选穴位同时行补泻手法治疗,随后在针刺好的针柄上套入艾条,点燃,燃尽后去灰取针,每日1次。

1.3 评价标准

以《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规定的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经期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合并症状消失,治疗后3个月内无复发,为治愈;经治疗患者的症状情况有明显好转,无需服用止痛药,不影响正常生活;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稍有改善,必要时应口服止痛药治疗,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腹痛和合并症状无好转,为无效。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分析

研究中设计的所有数据均经SPSS 15.0软件处理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均数±平均数(χ-±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α=0.05表示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变化和疗效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6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女性中十分常见,发病率约为30%,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中医中,痛经属于“经行腹痛”的范畴,主要治疗原则为活血止痛、通调气血。

少腹逐瘀汤中干姜、小茴香、肉桂具有驱寒温经的效果,没药、延胡索可止痛化瘀,五灵脂、蒲黄可止痛散结、活血祛瘀[2],蒲黄生用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炒用灵脂可止痛,且不损害胃气,川芎、当归与赤芍合用可调经养血、活血、散瘀,诸药合用具有良好的消肿止痛、温经驱寒和消肿止痛效果[3]。治疗中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给予辩证的用药方案。

温针灸又称为针柄灸,在针灸中艾条经过针体将热力传入至穴位,能够有效地发挥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针灸与中药结合应用效果显著[4]。

经临床研究证实,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针药联合方式治疗能够起到理气和血、调理脾胃、化瘀止痛和补肾益气的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药联合针灸治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证实其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爱萍,陈群. 原发性痛经患者瘀血舌象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3):331-333.

[2]陶玉艳,高月平.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1025-1027.

[3]王欢,唐于平,郭建明,等.当归-川芎配伍对小鼠原发性痛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7):892-895.

[4]佘延芬,孙立虹,李新华等.原发性痛经患者三阴交穴电阻值变化规律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7):496-499.

猜你喜欢
原发性痛经针灸治疗中医药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舒尔经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评价
浅谈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