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菱键
【摘 要】目的:探讨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意义。方法:每天早晨,医护共同交接班完毕后,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了解患者疾病的起因,发病机制,心理状况,适时地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结果:责任护士随医生查房,有利于与患者和家庭零距离地互动,提高了患者及家庭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归属感、成就感提升。结论:责任护士随医生查房,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利于“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的开展,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归属感、成就感。
【关键词】责任护士;随医查房;积极意义
“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对夯实基础护理,提升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治疗的满意度,有着积极的意义。我院2014年以来开展了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活动,增进了护士对患者疾病的转归更深了解,促进护患共鸣,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体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我院开展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活动中的3例患者及陪护家属。
1.2 方法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施:每天早晨8:00,医护共同交接班完毕,责任护士跟随医生到床旁查房,了解患者疾病的转归。例1: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查看病原体侵犯的鼻腔,咽部扁桃体,喉部等部位的状况。查看相关检验检查报告结果。例2: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了解母亲妊娠史,家族史,了解患儿心脏及大血管畸形的部位,对患儿身体的影响。例3: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的病因及机制,了解皮肤受损情况,疼痛部位及潜在的并发症等,对患儿化验结果,病理检查报告等有了解和掌握。
2 以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的意义
2.1 增强责任心,拓宽知识面
护士不再只是被动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在落实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同时,在与患者的近距离互动中,具备了一定的临床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知道了为什么因人而异的用药,治疗和护理[1-3]。对患者的治疗结果,疾病的转归原因,患者的需求有全过程的掌握及时的给予帮助,治疗和护理,拓宽了知识面。
2.2 个体化的护理,彰显优质护理的核心
对病患儿和家属在与医生的相互沟通了解中,护士能根据医生对患儿病情的诊断,治疗方案,作出反应[4]。给予患者护理治疗,护理措施的积极响应,如血液的生化检测,特殊用药的更换,健康宣传,饮食指导。对每一个个体的病案及检查,治疗结果有积极的重视程度。配合医生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与患儿及家庭相互沟通与交流,使病患者及家庭能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
2.3 出院宣传工作,及时到位
医生根据患者的状况,决定出院的方案。护士能及时的对将出院的患儿饮食,需求,服药注意事项,个体疾病的预防措施,行为指导及心理保健等,做积极的介入宣教[5]。
2.4 护理评估
与出院患者双向交流,了解其住院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对护理工作的计划有所评估。
3 结果
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拓宽了边缘学科的知识面,懂得了疾病的转归,安全急救知识。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能够快捷,高效的介入,增加了对患者治疗疾病的安全感,信任感,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内涵。
4 讨论
4.1 护士跟随医生查房,不再是机械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在医生与病人的交流体检,护士与病人的交流中,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疾病状况。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治疗状况的实施,健康教育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调动了患儿及家属的主观的能动性[6]。
4.2 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医护,医、护、患,的学与教互动过程来实现的,护士跟随医生查房,更符合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丰富相关知识,提升了业务素质修养,能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综上所述,护士跟随医生查房,增强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边缘学科的知识面,医、护、患的个案病情交流,对患者的疾病转归、治疗、护理方案有所掌握,改变了从属机械的执行医嘱,满足了患者及家属渴望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治疗方法和技能,提高了尊医行为,住院患者能受益一生[7]。护士在为病人快捷服务的同时,增强了成就感,价值的归属感,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如碧,杨德梅,张萍,等.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的实践与效果[J].医药前沿,2013,(28):31-31.
[2]陆琼.优质护理示范病区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联合查房的效果与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325-326.
[3]罗敏.医护合作联合查房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与探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167-169.
[4]王秀常.护士和住院医师一同查房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20(10):52-53.
[5]肖晓玲,胡秋秋,张东华,等.试点病房实施责任护士随同主治医师查房的效果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148-149.
[6]寇锦奇.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模式实施体会[J].医药前沿,2013,(29):329-329.
[7]李官琼.急诊病人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