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婵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以减轻患者痛苦,使之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78.4%。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加上有效的临床护理和观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促进患者缓解病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的病理改变,使局部的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有血小板聚集和(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临床重症之一,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患者很可能有生命危险[1]。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药物并辅以精心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我院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74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行密切观察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0.2±3.5)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1.7±4.3)岁。两组患者均确定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疾病,而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基础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在腹部脐周皮下注射,每次5000U,每12个小时一次,连续用药7天。
1.3 疗效判定
显效:心绞痛消失,其他各种症状也得到了基本控制与恢复;有效:心绞痛减轻,其他各种症状有所缓解;无效:各种症状均为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皮肤瘀斑,通过皮肤按压,症状消失。
3 护理
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观察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护理主要包括7个方面: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对患者出现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做好记录[3],定时检查心电图,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现象,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②心理护理。由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常会出现胸闷、心绞痛、憋气等症状,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4],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多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采取有效的措施调节患者的心态,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③疼痛护理。当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让其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吸氧2~4L/min,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疼痛不能缓解时给予镇痛剂哌替啶或吗啡。安慰患者,指导患者采用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保持病房安静舒适,保证患者睡眠充足,把心肌耗氧量降到最低。④低分子肝素钙用药护理。低分子肝素钙有阻止血小板聚集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在用药前,应了解:患者2周内有无活动性出血、手术、外伤;高血压治疗后血压是否仍>180/110mmHg;有无脑出血病史及近2年内有无消化道出血病史;有无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有无血小板低及眼底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低下等。如有以上情况应提醒医生禁用或慎用此药,以免引发出血。用药中,应定时给患者测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有无牙龈出血、咯血、血尿、便血等出血征象。用药后应观察有无心悸、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症状。⑤腹壁皮下注射操作时的护理。肝素钙作为抗凝溶栓的药物,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是临床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避免或减少注射后皮下出血的发生,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注射部位应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一定要注意避开脐周2厘米。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后,操作者应该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腹壁皮肤提起以形成皮下皱褶,在皱褶的最高点垂直注射。在注射过程中,要保持皮下的皱褶状态。拔针后,用棉球按压针孔部位20分钟左右。一定不能反复在同一个部位注射,以免引起硬节或皮下出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发生[5]。⑥饮食及排便护理。饮食宜选择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多食素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少食多餐。保持排便通畅,切忌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绞痛。⑦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传达相关的健康知识,让患者知道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不良情绪会加重病情,引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且进行适当的运动。
4 讨论
低分子肝素钙是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的新型低分子量的肝素钙。
现阶段临床医学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抗凝溶栓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危险心脏事件的发生,并且出血等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本文37例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药物治疗,再结合全面的护理和观察,结果这37例患者中35例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78.4%。可见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加上有效的临床护理和观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促进患者缓解病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焱玲.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6):135-136.
[2]沙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3):243-244.
[3]朱秀若,朱秀梅,虞剑英,等.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海峡药学,2012,24(8):199-200.
[4]王敏.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311-312.
[5]孔丹.5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8):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