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技术探讨

2015-07-09 18:52曾勇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摄食对症内服

曾勇

摘要:斑点叉尾鮰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可以单养,也可以混养,可以在网箱、流水池进行集约化养殖,也可在稻田、池塘、水库进行常规养殖。

关键词:养殖苗种咸鱼防病

斑点叉尾鮰又名美国沟鲶,属鲶形目,鮰科。它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个体大,肉质细嫩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的优点。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同时也是游钓渔业的优良品种。

一、生活习性

斑点叉尾鮰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体长2.3-4.5厘米的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无节幼体,也可摄食部分商品饲料。10厘米到成鱼则以人工饲料为主,也吃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枝角类、无节幼体,甲壳动物,有机碎屑等。幼苗期以吞、滤食方式并用,10厘米以上成鱼以吞食为主,兼滤食,投喂配合颗粒饲料生长良好。

斑点叉尾鮰属底栖鱼类,喜欢在阴暗的光线条件下摄食,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惯。水温4-5℃开始摄食,39℃时停食,生长温度为5-36.5℃,最适生长温度为18-35℃。溶氧3毫克/升以上为好。低于0.8毫克/升时出现浮头,0.34毫克/升时窒息死亡。正常生长的PH值为6.5-8.9。池养条件下第一年体长在13-19.5厘米,第二年35-45厘米,第四年达45-57厘米。在池养条件下,栖息于水体底层,性较温驯,有集群的习性,较易捕捞。

二、苗种培育

按常规方式进行清塘消毒,施足底肥,待池中浮游动物大量出现时,按每亩放养卵黄囊完全消失的仔鱼3-5万尾。浮游动物减少后,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早、晚各投1次,日投饲量约为体重的3%。日常管理中注意溶氧,PH值适宜,每7-10天加新水1次,保持良好的水质。注意鱼病防治,一般经15-20天的培育,规格可达4.5-5厘米,成活率在90%以上。培育过程中为控制水质变化,可投放少量白鲢鱼种。二级培育时,每亩投放5厘米左右的鱼种7000-10000尾,培育方法同上,年底可达50-70克/尾的规模,成活率一般在85%左右。

三、成鱼养殖

斑点叉尾鮰既可以单养,也可以混养,可以在网箱、流水池进行集约化养殖,也可在稻田、池塘、水库进行常规养殖。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

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面积可大可小,一般以1-10亩为宜,水深1米以上,鱼种放养前按常规方式进行清塘消毒。一般的山平塘也可用来养殖斑点叉尾鮰。

1、池塘单养

每亩放养10-20厘米的斑点叉尾鮰800-1200尾,套养花白鲢鱼种100-150尾,饲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天然饵料为辅。配合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为30-35%,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4%,日投饲料2次,上下午各1次,投饵应坚持“四定”的原则,保证饲料新鲜、无霉变。在良好的条件下,年底一般可达0.75千克左右的规格。亩产达750-1000千克。排灌不便的山平塘宜减少放养密度,一般亩放400-500尾即可。养殖期间应适时加入新水,按照“三开两不开”,定时增氧,保持水中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PH值在7左右。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1米,冬季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2-3米。并做好消毒工作以防感染。

2、池塘混养

一般亩放斑点叉尾鮰10-20厘米的鱼种400-500尾,再放同样规格的鲢、鳙鱼种400-500尾,在加强投饲管理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四、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管好水质,定期调控水质,泼洒生物制剂,为鱼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1、细菌性败血症

患病早期,病鱼的口腔、头部、胸腹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鳃丝溃疡、充血,严重者鳃丝腐烂。病情严重的剖开腹腔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胆囊肿大,有的鱼肛门红肿并伴有液体溢出,在水中行动迟缓或阵阵狂游甚至死亡。

治疗方法:

水质败坏的必需使用调水制剂调节水质。

发病初期,腹腔内无腹水,单纯细菌感染,可对症外用消毒剂2天。病情严重的,必需内服5-7天对症药物,有肝胆病的配合肝胆病对症药物内服5-8天。病情反复发作或病情发生时间过长,在治疗病情稳定后内服三黄散和维生素3-5天。

2、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

发病初期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丧失,鳍条基部、下颌及腹部充血、出血。有的鱼甚至出现脱肛现象,后肠段的一部分脱出到肛门外,腹腔内充满腹水,后肠出现1-2个肠套叠。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部分鱼垂死时出现头向上、尾向下、垂直悬挂于水体中的特殊姿势。

在该病发生的3天内必需作出正确诊断,否则难以治疗。应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基础上,采取药物外用与内服结合治疗。

水质败坏的必需使用调水制剂调节水质。

氟苯尼考、甲砜霉素是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按药物使用方法拌饲料投喂,5天为一个疗程。

3、肝胆综合症:

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改变为“花肝”、“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胆汁变色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

治疗方法:改善养殖环境:注意水质的变化,不定期加入新的水源。内服对症保肝类药物5—14天,不能服用抗生素制剂,发生此病时鱼类的体质很弱,所以不能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在饲料选用不合理的情况下,要调整饲料的品种及降低蛋白,进行综合治疗。

4、烂鳃病

烂鳃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肝胆综合症引发的烂鳃病及水质及药害引起的烂鳃病。

按照烂鳃病形成的原因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崔琴,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05(5)26

猜你喜欢
摄食对症内服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穿衣也要“对症”
“对症”下药不一定对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内服外敷方治面部色斑
孤啡肽N/OFQ促进鱼类摄食的研究前景
养殖条件下叶尔羌高原鳅摄食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昼夜节律
鱼类leptin基因研究进展
适温条件下盐度对海刺猬活力、摄食和存活的影响
老人穿衣也要“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