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跃进
荆楚玛瑙泛指在荆楚大地内出产的、具有观赏性的玛瑙。主要产出于古河道的沉积带和神农架地区。
荆楚玛瑙颜色多变,有白色、蓝色、红色、绿色、黄色、棕色或黑色;有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有同心各色丝纹的缠丝玛瑙、带有深色树枝状花纹的绿玉髓、平行条带的缟玛瑙,还有少许的空心玛瑙;有的里面有砂,可摇响,有的里面有水,摇晃可以看到。
在收藏中,应该对荆楚玛瑙有个全面的了解。我们这流传这样一句话“黄多、绿少、紫稀、蓝贵”,需牢记。另外集多色于一体的,纹奇少见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外形独特的都是收藏的目标。
荆楚玛瑙一般尺寸在8~30公分之间,分有包壳和无包壳两种。有包壳的,当你打开它,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包壳一般是黄色的,里面却会出现各种颜色。无包壳的有点像南京雨花石中的玛瑙,它们的形成机理和现存状况都差不多,石的质地和纹路也很近似。
荆楚玛瑙的鉴赏主要有两种方式:水赏。因为荆楚玛瑙有它的独特形成规律,不同于其他的水中卵石,在经过了汹涌水流的冲洗后,水洗度非常好,但它又经过了千百万年的掩埋,在表皮形成了天然的包浆。放入水中可以消除光的干涉作用,使色彩更鲜艳。供赏。将荆楚玛瑙进行一定的养护,然后做石座供起来欣赏。这种养护的方法很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消除光的干涉。可以用油和手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后和放在水中是一样的效果。
荆楚玛瑙的特性
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沿长江考察了玛瑙石较集中的地方(上、中、下游),分别带回了一些玛瑙样本——下游以南京的为代表、中游以宜昌的为代表、上游以四川的为代表。用一种能溶解SiO2的溶液浸泡10分钟,中、下游的玛瑙只是在体积上慢慢地缩小,说明二氧化硅的含量纯、杂质少。在对它们进行打磨的试验中发现:中、下游的玛瑙摩氏硬度在6.5左右,密度相对比较高,无论什么颜色的石头,打磨出来的粉末都是白色的。为此我专门请教了有关专家,答案是:透明的微粒在阳光下都是白色的,进一步说明中下游玛瑙杂质少。
通过民间实验和走访专家学者,对三地的玛瑙形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南京的玛瑙产量多,单个体积小;宜昌玛瑙的数量次于南京,单个体积大;四川玛瑙少,单个体积小且形成的机理或品种有较大的差别。我推断: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玛瑙不在现在的长江河道里,而是在山上和陆地下,不会是上游流下去的,因为上游的玛瑙不会流到中游变大,流到下游却和上游的差不多大;二,长江不是沿岸玛瑙的专业通道。所以猜想,长江上游的玛瑙是三叠纪末的印之造山运动之后火山爆发的产物,也就是说它是在陆地上形成的。长江中、下游的玛瑙石形成于印之造山运动之前,它是海底火山运动的产物,因为在海水的快速冷却和水中杂质少的条件下,形成玛瑙的冷却温度相对均匀,所以表面光滑、很少见蚀坑、没有包裹上杂质且透彻,很少裂纹和破洞。下游的玛瑙质好、光滑无蚀坑。因为它大多被埋在沙矿中,表面没有受到外界的腐蚀和风化。中游的玛瑙质好,因它多被埋在粘土层里,也没有受到外界的风化,而漫长的岁月使粘土和石头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层皮壳;没有形成皮壳的出在沙质山里,量很少。
根据经验而来的推想,和地质学无关,也许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指导,并在此邀请专家来荆楚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