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石头艺术的可能性,可能是2014年台中市爱石协会年度展与艺术接轨最大胆的革新和尝试。创作展件乌江石“宇宙结构”便是其一。
“宇宙结构”之创作构思源自笔者长年喜爱欣赏各层级、多元的艺术展览,以及生活中随兴的艺术类接触。故将之融入多年来对赏石的“美学造型”想法,成为基调思维、即视基础。创作架构,首先,拟定主题,确定主题意念为“宇宙结构”;然后将组件构思化整为“零”,进行解析“重组”,再化零为“整”,最后运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副件(如摆饰隔板、方框,铁制符号、杯垫、古老符号、亚克力肥皂盒,石头群组等多元媒材)加以整合创作,合为一体。但其关键皆需掌握一个重点,即以“石头为核心”的艺术源始。
再临摹当代世界艺术大师的艺术思维,加注于自我对石头艺术的创作,成为只属于石头艺术独特性的物象表达,一个新的艺术灵魂。
尝试让传统与现代并存,从中萃取两者的精粹,且东西学并用,南北融合赏观。将艺术的意念,带入石道精义,使“石头艺术”真正的精髓,得以多元发扬,应是我辈诸多同好共同努力追寻的方向。
这尚需大家(石界同好)一起切磋,提出新论点,撞击出新火花。正所谓大海乃容纳百川方成浩瀚大海,这才是升华“石头艺术”,使其产生更强大的艺术力量。
下述是作者艺术创作及排列的意念原初,提供作为参考。
在欣赏作品前,若能先进一步了解艺术家蒙德里安、马克·罗斯科、陈庭诗等相关艺术风格及创作理念,或对天文、宇宙万象、地球科学有所接触后,再来观赏作者的创作,对其原初的造型、排列,才易于解读与理解。
作品除了极简外,还带点趣味性。有了上述的多元接触后,再来欣赏乌江石“宇宙结构”这一组艺术创作,也才能发现其实并没那么难以看懂,也才能明白其所为何。
例如,当我们在观赏胡安·米罗的画作时,要先具备“解读=理解”的基础。关于他将世界看成“线体、符号、块面”的表述,与作者创作“宇宙结构”有相同的意思。
作品名称:宇宙结构
媒
材:乌江石、戈壁石、铁、塑胶、隔板
尺
寸:114×70×105cm
创作者:林英男
赏析:
创造概念,艺术思维。引述艺术家蒙德里安及马克·罗斯科两者的极简“色块艺术”,将一切宇宙万象的结构、元素解构,再重新组合成宇宙本体,以纯粹的色块来表述。
笫一层(量体)是黑色基座和叠砌其间,第二层不均的白色框体皆代表宇宙起始诞生的大霹雳时期,同时也代表广袤浩瀚的宇宙——空间结构。继而相叠其上,形成“十”字形状的白色交叉色块,则代表x、y宇宙象限及无数空间的无限延伸。
作者深受艺术家陈庭诗宇宙宏观“神秘聚形”的抽象切割,各式随形赋意的“符号讯息”即视感。将奇石及媒材转换成一颗颗新星诞生的极简“宇宙眼” 缩影,运用透明镶嵌白色亚克力宇宙眼(眼的形状)、宇宙符号来传达。而在眼的符号上方,红、蓝、黄大小各异的圆体,分别象征着“星体”的创造与轨迹和一颗颗新星的诞生、欣荣、化育万物,最后到衰败老化的演变。
十字白色底板的前端,逐一排列的黑色方块代表小星球、小宇宙的混沌现象,以及代表太阳、水流符号的金属方块,整体象征一个太阳系的诞生,星球从虚无到生命诞生的历程。置于背景的一幅无数直纹银色金属线的光影,每一条线都象征性地表述出列式建构,一个,又一个,构成不可思议的银河系……
作品中,每一个组件的排列组合皆有其意义所在。看似相互独立,又连结。溯源到艺术家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将“物”非具象简化抽象成“纯结构”,纯化成“原始的形的本质”。延伸到“宇宙结构”就是其主体以一件最原始、天然、纯粹造型的乌江石石体,来代表整个宇宙,这种本质的雕塑浓缩,当作为创作核心的艺术语汇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