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行
智商正常的人不难明白:逢赌必赢,恐怕不是赌神,而往往是惯出老千的;投资必赢,就是索罗斯、巴菲特也不敢自夸,要么是自己的爹或干爹负责制定政策、有高质量内幕消息的;要么是玩庞氏骗局的麦道夫之流。
我们生活在风险与不确定性中,有输有赢是常态,愿赌服输是规则。聪明人不要赌自己输不起的钱;赌了又输不起,满地打滚,那就太LOW了。
譬如2015年3·30新政之后,深圳房价暴涨,二手房交易好戏连台。曾某于3月底4月初与卖家签订买卖合同,以总价350万购买一套二手房。不久这套房增值即超过100万。已经签了合同的卖家反悔了,演绎了上门强收钥匙等狗血段子。
有趣的是,卖家坦承违约,以笑容面对镜头,表示要违约到底收回房产,再听候法院判决。法院会纵容这种输不起的赖皮吗?
黄口小儿游戏,也知道说过的话要算数,否则小伙伴就不带自己玩了。商业社会,说一诺千金要求略高一点,成文的契约至少是要遵守的。如果大家都是在结果对我有利时才遵守游戏规则,对我不利时就把规则与信用踩在脚下,这游戏就没法玩了。整个社会的信任度和交易成本,也要攀升。
深圳卖方违约的闹剧,还只是局限于买卖双方。有一种更坏的情况,是死皮赖脸把第三方拉下水来为自己的损失埋单。张三借钱给李四,李四破产还不上。张三一拍脑门,拉着王五说:当年我认识李四,还是你介绍的,现在李四还不上钱,你帮他还吧。生活若真有这样的事,不但王五会以为张三犯病,围观群众也会以为张三未免异想天开。
实际上,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见。早前某信托产品爆出可能违约的情况,购买产品的人便非要赖着银行或政府埋单兜底。最后的结果,貌似皆大欢喜。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由此而生。投资者固然觉得捡了大便宜,但要所有信托项目都能保本或盈利,根本不可能。无非是最后政府请客,纳税人埋单而已。赚了归自己、亏了别人来兜底,这样好吗?
信托年收益率比一般理财产品要高,但高收益的另一面是高风险。能买得起100万或300万起步的信托产品的,也算高净值客户,也就是普通人眼中的有钱人。不是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吗?连有钱人都玩不起、输不起,谁来给社会树立信用的标杆?
当然,买卖或投资,只想赚不想亏是人之常情。但人心之上有规则,输不起就不要玩,一输就哇哇大叫,就怨天尤人,就要死要活,乃是长不大的巨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