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节日祝福短信互文性的模因解析

2015-07-09 22:04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12003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用典互文模因

罗 娟(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12003)

中文节日祝福短信互文性的模因解析

罗 娟(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12003)

语言模因靠自我复制而生存,互文性强调文本间的相互渗透,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契合。对中文节日祝福短信常用的三种互文方式的研究表明,模因和互文性关系紧密。文本间互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模因的复制传播,使用强势模因可以丰富互文性表现力,帮助实现祝福短信的有效性。这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互文性的理解,也拓宽了模因论的研究范围。

祝福短信互文模因

一、引言

科技日益进步,节日祝福短信随着手机的普及而风靡起来,已然成为节日的一个必备环节。人们借助内容丰富、收发便捷的短信来表达祝福,节日祝福短信以其独特的优势覆盖了人们的生活。

模因论是随着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文化进化领域的发展而在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个新兴领域。它认为模因与基因相似,只不过基因通过遗传而传承,而模因则是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传播。互文性指“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改造”[1]。

互文性和模因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语篇通过引用、谐音、仿拟、改写等手段将自身植入其他语篇,这个语篇的模因因此得到了复制传递,使当前语篇与之后的语篇间产生联系,形成互文。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来解析中文节日祝福短信中的互文现象,加深我们对互文性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在短信中使用互文,同时也拓宽了模因论的研究范围。

二、理论基础

(一)互文性

互文性这个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由保加利亚裔法国符号学家Julia Kristeva首先在《符号学》一书中提出的,此后便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2]。她受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和Bakhtin对话理论的双重影响,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其他文本镶嵌而成的复合体,文本与互文本之间是有着一定的组织关系的,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3]。互文性诞生之初,以其对文学传统的包容性、对文学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在文学研究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互文性研究的日益成熟,它在生存空间上具有了更多的可能。

(二)模因论

模因论的始祖是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模因论的核心概念便是模因,Dawkins认为,模因有两层含义,一是“文化传播单位”,一是“模仿单位”[4]。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人们的交流过程便是语言模因的使用传播过程。语言模因在传播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内容或形式的变异,具体分为“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5]。

模因和互文都是以模仿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契合点。本文拟从模因论出发,考察其对中文节日祝福短信互文性表现力所做的贡献。

三、中文节日祝福短信互文性的模因解析

节日祝福短信中互文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引用、仿拟、用典等,这些互文手段为祝福短信增色生辉,使其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能很好地传递祝福之意。

(一)引用

引用其他文本的原话是节日祝福短信最常使用的互文手段。通常,中文节日祝福短信会直接引用其他文本中的词、短语甚至句子,来达到渲染自身、提高公众接受度的效果。被引用的一般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歌曲、诗句、影视作品等,它们传播度高,已然成为了强势模因。在这一类型的互文手段中形式和内容均为变动,属于模因的基因型传播。

(1)国庆节快到了,我怕我的祝福没有悍马的力度,奔驰的速度,宝马的气度,没法挤上短信高速公路,只有让短信祝福提前上路,祝你国庆快乐!

(2)明月几时有,咱俩偷偷碰杯酒。把酒问青天,老婆不能放一边。中秋月圆人团圆,休息不误赚大钱。发条短信祝朋友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例(1)中悍马、奔驰、宝马都是豪车的品牌,各有各的优势,将它们与短信的力度、速度、气度结合,在此极富调侃之意,能博得收信者一乐。例(2)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很符合中秋节的意境。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强势模因的直接复制,可以很快被短信接收者识别,产生默契的感应,达到祝福的目的。

(二)仿拟

中文节日祝福短信有时会运用仿拟来追求短信接收者的认同。仿拟是一种基本的互文方式,它仿照大众熟知的语言材料,如谚语、诗词、歌词等,创造出新的文本,以使语言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这些模因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异,或是语音方面,或是内容方面,但形式大同小异,这是模因在进行表现型传播。

(3)端午已至,奉上粽子。配料: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用幽默捆扎,由手机送达。保值期:五月初五前。保存法:请按存储键。

(4)春花秋月何时了,节日知多少?圣诞节现在又来到,快乐祝福不能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堆节日过不休。也罢,随大流!圣诞快乐,祝你幸福。

例(3)是对食品说明书的一个模仿,构思很是巧妙,将配料、保质期、保存方法这些常见的食品说明与表达情感的词结合,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又不失幽默。例(4)是仿照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而制,虽然《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但经短信编辑者的改编,曲调仍然朗朗上口,内容充满风趣,体现了一种传统文学与现代内容杂糅的特殊效果,是一种典型的结构互文性。以上两例模因的形式并未发生变异,而内容迥异,以同构类推的方式模仿基本框架进行复制,能让收信者产生熟悉感,夹杂着新鲜的内容,传递着真实的情感。

(三)用典

用典这种互文方式指的是借用历史故事、寓言或传说来表达感情,属于借古抒怀。用典可以勾起人们对经典故事和历史的怀念,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互文手段借用的是典故的内容,形式可以五花八门,典故的模因是以基因型传递。

(5)今天中秋节,嫦娥发信息给我,邀我去广寒宫吃月饼!快叫上你的朋友,大家一起去!就在你家楼下集合。暗号:“某某某,嫦娥叫你去吃月饼!”

(6)望鹊桥之上牛郎织女相聚首,相思的哀愁随风漂流,寂寞为何因我而停留?只因你的身影日夜纠结在心头,对着银河许愿求永久,愿你幸福永久!快乐七夕!

例(5)借用的是嫦娥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后住在广寒宫,这个神话传说是中秋节的起源之一。祝福短信中的嫦娥典故模因与中秋节有着类似的情境,用在此处不显突兀。例(6)暗含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便是七夕节的来源。七夕节祝福短信引用这个典故表达的是真爱相随,正如牛郎织女一般真挚的情感。用典的互文手段使得典故模因在原典故和现祝福短信之间建立起了某种可以类比的联系,使短信接收者产生联想,流露出与典故中情境类似的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模因论角度分析了三个常用的互文手段:引用、仿拟、用典。引用和用典是模因的基因型复制传播,而仿拟是模因的同构嫁接,属于模因表现型。模因的传播过程就是互文性形成的过程,模因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使得互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造就了互文丰富的表现力。

[1]Kristeva,J.The Kristeva Reader[C].Toril Moi(ed).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34-61.

[2]罗婷.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J].国外文学,2001(4):9-14.

[3]伍喻.“互文性”及相关问题研究[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9.

[4]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23-186.

[5]周辉,唐红芳.高校流行语的语言模因阐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117-118.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用典互文模因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