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5-07-08 17:28于芳王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语言

于芳 王辉

摘 要 陈述英语国家文化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并且就如何扩展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24-02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做了如下规定:“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提出明确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1]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语言是民族发展的产物,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反过来,文化对语言有着直接的影响。没有一种语言或者一种文化是脱离了对方孤立存在的。

1 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受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就深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贯穿了英语学习的始终。2006年全球最流行的10个词中,有一个词叫Chinglish,也就是中国式英语,指的是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生搬硬套、拼造出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具有中国特征的、不规范的或畸形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尽管暂时,却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中国式英语实际上就是中国式思维的产物,表现为忽视了文化差异,把英语和汉语逐字逐词地对应起来。网上流行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中国式翻译“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毫无疑问是一个经典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表达方式方面的差异 比如从《旧约·出埃及记》(Old Testament, Exodus)第16章的一段描述中引出成语“the flesh pots of Egypt”,其表面意思为“埃及的肉锅”,实际上指“往日的物质享受,奢侈的生活”。就连“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也没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又如在我国,朋友、熟人之间见面时,常以“你吃过没有”作为打招呼用语,而在英美等国家这不是打招呼用语,而是用于请客吃饭。如果你这样问一位美国人,他还以为你要请他吃饭[2]。

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两种语言词义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一个与其相匹配的词;很多词汇有相同的意义,选择用哪一个更精准就成为难题;有些词汇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却表达不同的意义;在一种语言中由一个或两个词表达的事物或概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用多个词汇表达(如汉语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往往指得很具体,而英语中则很笼统);部分词汇的最初含义大致相同,但它们的附加含义相差甚远(如英文中“politician”和“statesman”这两个词皆有“政治家”之含义,但前者在美国英语中有“轻蔑”之义,而后者则为英国人和美国人都能接受之词,可以用来表示国家领导人)[3]。

2 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重要意义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学生对于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等细节方面的学习。抛开文化背景,死记硬背词汇、语法、句型,一方面使得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即便掌握了很多的词汇、语法、句型,也做不到原汁原味地表达,常常出现用词不妥当、语言不得体、发音不正确等情况。有了对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模式、表达方式、价值观、解决问题的方式、时间观念以及社交习惯等方面的了解,词汇、语法、句型等这些构成英语语言的基本元素也就不再晦涩难懂,学起来就相对容易得多,运用起来也就自然、准确、地道。

另外,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学生提高交际能力。思维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信仰、价值观、社交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是影响交际、交流的主要障碍,不考虑目标语的文化,轻者词不达意,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让对方清楚明白,重者则形成误会、造成尴尬的局面。

3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学生相关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加强英语文化知识的导入,在导入文化知识的同时,加以比较。这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留意文化差异,在交流、交际的时候恰当运用目标语。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将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到词汇、语法、句子、篇章之中。但是,大学英语课程学时少,课堂时间有限,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主导下,大学英语教师在文化导入时不可盲目,时间分配要合理,导入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导入的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联,应具有实用性,尤其要强调英语文化中干扰学生交际交流的文化因素;导入时不能贪多,要取舍得当;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2)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比较真实的语言情境,营造跨文化交流的氛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练习英语,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创设恰当的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就文化问题积极讨论、回答问题、角色扮演等。在创设文化环境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灵活多变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场景,将单纯的语言知识理论学习变为实践目标语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3)大学英语教师应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生多读英语原版书籍,多看英语原版电影。这些书籍和电影是最生动的素材,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英文原版书籍和电影不同于教材,能够真实生动体现西方文化生活,其中的人物对白、行为、风俗等无一不是真实生活中的精华,而且内容翔实,语境真实生动,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环境去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跨越文化障碍,交流自如。

4)大学英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各种英语竞赛、英语沙龙、英语角等,通过这些活动,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下的风土人情、社会情况、人文地理、文化生活等,掌握跨文化交流技巧,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的能力。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发现英语文化中感兴趣的方面,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课外活动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加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获得英语语言知识,进而获得语言交流能力。但是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单纯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还远远不够,因为语言离不开文化。因此,为了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贯穿和渗透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2]周小凤.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5):30-32.

[3]曾萍.文化的障碍: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J].外语教学,1999(2):62-65.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