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区域化背景下审视我国“一带一路”战略

2015-07-08 23:17刘丹
当代经济管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一带一路

刘丹

摘 要 “一带一路”战略将使我国在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获得更多契机。经贸合作需要货币的支持,这为我国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带来新机遇。同时,我国与沿线国家实现货币区域一体化仍有诸多瓶颈要突破,受到美国主导的TPP、TTIP协议的阻碍,“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应立足已有现实基础,采取策略积极应对,通过外汇补贴、基金建设、货币互换等来实现人民币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货币流通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 人民币区域化;“一带一路”;机遇;挑战;货币互换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8-0005-05

2014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这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策略。而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顺利进行,最关键的是努力实现货币区域一体化,所以在人民币区域化背景下审视“一带一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研究发现,尽管人民币的区域化还面临着一些障碍,但是同样存在一系列有利条件,我们需要寻求区域化的独特途径,推动人民币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区域化进程。

一、“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带来的机遇:推动人民币区域化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结构、市场体系尚存在较大缺陷,如果过度依赖发达经济体提供的货币,不仅不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而且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也会对我国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对我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选择,而其国际化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区域化是其必由之路,而我国已具备区域化的初步条件。

第一,我国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外汇储备。目前国际上承认的主要是以欧元、美元及日元为结算货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的金融危机影响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并给各国的跨境贸易带来极大的国家储蓄安全威胁和汇率风险。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从1978年的3 645.2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8 845.21亿元,2013年人均GDP较1978年增长了110倍,进出口贸易总量紧随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一,国内资本充足率稳步提高,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呈现出很高的地位和话语权。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和引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结算业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进行货币兑换,所以外汇储备需求量庞大。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迅速增加。如图1所示,我国外汇储备近年来呈现连续稳定增长状态,截至2013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38 395.48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32.66%,占进口额的196.87%,占进出口总额的92.30%。根据国际储备需求理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相当充足。这为新丝绸之路上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证。

第二,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大部分是中亚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多为东盟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均较弱,且国家主权货币并不满足成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在跨境贸易结算时,面临着汇率风险和较高的交易、兑换成本,为规避风险,降低交易和兑换成本,这些国家普遍接受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的结算货币。更重要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经过的国家,大多与我国有着深刻的历史友好关系。而在这些国家中,我国面临最大的挑战的就是德国和俄罗斯。但在2011年6月,中俄两国签订新的双边本币结算协定,双方的本币结算范围从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并同时扩大地域范围,两国经济活动主体可自行决定用双方货币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结算与支付。2014年3月,我国与德国达成协议,将就人民币清算和结算支付交易展开合作。这两大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加深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促进投资增长和多边贸易发展,为人民币成为区域性结算货币形成了助推力。

第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实现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复杂的贸易交流网络,具有强大辐射能力,并以东盟的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10国为主。中国海关数据表明(见表1),2010年到2014年间,中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额逐年增长,2013年达到4 436.1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为3 465.9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中国已经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可见,中国是东盟的重要市场。而早在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就正式成立并全面启动,但由于在贸易中缺少可靠的主导货币,在使用美元进行结算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AFTA的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合作往来快速发展,使得沿线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大幅增加,这就为推动人民币区域结算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

人民币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实现区域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尽管存在不少有利条件,但其推进还面临很多障碍。在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要想实现区域化和国际化,道路必然十分曲折漫长。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实现货币区域一体化仍有瓶颈需要突破

在推进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货币区域一体化作为货币流通手段之一,成为促进国际金融合作的重要力量。所以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包括中国,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欧洲五国(即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对其是否具备最优货币区货币一体化条件进行量化综合分析。endprint

1. 政治因素的制约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包括中国、中亚五国以及欧洲部分国家,政治因素差异很大,虽然近些年来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迅速发展,但各国之间合作意识仍然不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货币的合作进程,对人民币跨境结算、流通的节奏也有所影响。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经济结构不平衡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由于经济体制、发展水平等不均衡,导致彼此间差距很大。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大大增加了经济趋同的难度。根据图2可知,近年来我国GDP总量一支独大,2013年达到92 400亿美元,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西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的41.2倍 、1 278.7倍 、162.7倍 、1 086.0倍 、220.8倍 、4.4倍 、128.9倍 、17.9倍 、2.5倍 、11.5 倍,可见其他国家与我国的经济总量差距十分悬殊。但是我国人均GDP量较少,如图3所示,2013年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西克斯坦的人均GDP分别为6 807.43美元、1 263.45美元、1 878.09美元、1 036.58美元,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的人均GDP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国家。在GDP增长率方面,如表2所示,欧洲五国经济总量及人均量虽然均较高,但其增长率方面出现负值,而中亚五国总体经济发展落后,GDP总量和人均量排名都较低,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但是基于大量的资源优势,发展速度均较快,有很大的前景。而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产业结构上(如图4),部分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很大,如塔吉克斯坦达到26.5%,而德国却只占0.8%,同时各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差异较大,荷兰高达74%,而土库曼斯坦仅为37.1%。产业结构的巨大差异也造成了相关国产品多样性方面的差别,产品多样化程度达不到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这种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性对开展双边合作带来了阻碍。

3. 通货膨胀率差异大

根据联合国ILO数据库中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2009~2013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统计数据显示(见图5),中国、波兰、德国、荷兰四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相近,低而平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四个国家相比中国、波兰、德国、荷兰较高,在近5年内其通货膨胀率均接近10%,而白俄罗斯的通货膨胀水平很高,远远超过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他各国,并且消费价格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很大,在2012年达59.22%,几乎是德国增长率的30倍。显然,各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差异很大,不具备最优货币区的通货膨胀率一致性条件。

4. 货币化程度差异大

货币作为商品、服务的交换媒介,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货币作为金融资产的一个重要部分,用货币化率来反映社会的金融发达程度很合理。根据图6所示,各个国家的货币化程度差距较大。荷兰和中国、德国的金融市场比较发达。俄罗斯和波兰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位于中等水平。其他国家排名均靠后,金融发达程度远落后于前三个国家,2013年货币化率最高的国家荷兰几乎是货币化率最低的国家白俄罗斯的7倍。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存在政治、文化、宗教等非经济因素的制约,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货币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就目前而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构建人民币货币区的条件还不成熟。

(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威胁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以东盟10国为主。而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鉴于此,它必将成为各大经济体争抢的“蛋糕”,中国因此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与我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有所冲突,两个协议意在建立将我国和俄罗斯排除在外的全新世界贸易体系。2005年,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发起TPP协议,2008年美国加入并主导TPP谈判进程,目前TPP有12国家加入,而在其中的美国、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是我国十大贸易伙伴,这对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很大的威胁。如图7所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13年TPP成员国GDP总额高达283 069.28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额的38.26%,成为世界最大自贸区,与此同时,2014年6月,美国和欧盟双方通过“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旨在削减关税、消除双方贸易壁垒等来发展经济。随着TPP、TTIP两大协议的逐步推进,加上美国对于重返亚洲的军事、政治战略部署,将对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构成实际威胁和直接挑战。

三、人民币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实现区域化路径选择

随着人民币在跨境流通边贸中广泛使用,其影响力在周边各国和地区越来越大。我国已连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稳步前进,基于此,我国需以已有现实基础作为出发点,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方面同时着手,通过有效、适当的途径,推进人民币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区域化进程。

第一,我国应通过外汇补贴,并努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保持贸易逆差,以渐进方式为人民币成为区域结算货币推波助澜。虽然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实现区域化的一些条件,但它还不具备短期内直接跃升为新丝绸之路区域主导货币的基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应坚持稳步推进。目前,我国与东盟各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存在大量贸易逆差,除此之外,在多数国家、地区的对外贸易中都一直为顺差。按照我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大量中亚国家的货币会因贸易顺差而流入我国,这将违背了推动人民币流出的初衷,我国必须通过外汇补贴鼓励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同时,我国外汇储备庞大,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一直保持稳定的地位,通过外汇补贴、贸易逆差可以减轻我国外汇负担,并且为人民币成为区域性结算货币推波助澜。endprint

第二,设立丝绸之路建设基金与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搭建强有力的融资平台。“新丝绸之路”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很大,所以成立“新丝绸之路”建设基金非常必要。2007年,中国与中亚七国计划共同投入192亿美元建设“现代丝绸之路”。2008年,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中亚四国决定再为复兴丝绸之路投入430亿美元。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强调要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并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可见,“丝路基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与此同时,我国对新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拥有资源的国家,应以人民币援助、人民币开发贷款等方式,增加人民币的使用,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并加快设立投资人民币服务中心与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试点,为人民币与沿线国家货币挂牌计价、兑换、结算业务提供便利。

第三,积极开展货币互换。货币互换是我国与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实现货币流通的一个重要路径,积极参与货币互换,有助于人民币在区域内储备货币化的进程。如表3所示,2001年到2013年底,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已经有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与我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13 987亿人民币,而其中与东亚经济体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在14项互换协议中,与东亚经济体之间的协议占了10项,金额占到72.9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东亚地区仍是中国推进货币互换安排的重点。由于其他东亚经济体与中国密切和不断增强的经济联系,货币互换安排的发展必然会提高其他经济体将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人民币互换安排的范围与规模,与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签订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可以有效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四、结 语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通过积极打造陆上与海上战略大通道,促进国家间的经济共同进步与繁荣,并以经济合作带动与沿线国家的文化、政治交流,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币流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的五通合作,这是一种开放、复合、共赢的区域合作经济模式,然而,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实现人民币区域化既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又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个长期性货币流通策略,短时间内实现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但却是未来长期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育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10):64-70.

[2] 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35(2):1-8.

[3] 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超越地理空间的内涵识别及其当代解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31-39.

[4] 杨恕,王术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23-30.

[5] 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机理与战略构想[J].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4):39-49.

[6] 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J].经济纵横,2013(11):60-65.

[7] 孙壮志.“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区域合作新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3):36-40.

Abstract: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will be enable China to obtain more opportunities in trading cooperation with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side the belt and the road. Trading cooperation requires supports from currency. Therefore,new opportunities would be bring about for the regionalization of RMB. Meanwhile, a quite number of bottlenecks that would barricade RMB regionalization should be broken. At the same time, we have many bottlenecks to breakthrough for the currency regional integration. Meanwhile, China is also facing with severe challenges from the TPP and TTIP agreement, which is dominated by the US. In this context, we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respond to challenges and actively achiev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RMB along with the countries of the New Silk Road through foreign exchange subsidies, funds construction,currency swaps and etc.

Key words : RMB regionalization;“one belt and one road”;opportunity;challenge;currency swap

(责任编辑:张积慧)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一带一路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