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痰活血法对高血压病气虚痰瘀证互结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15-07-08 02:17张国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益气颈动脉

张国英,郭 昕

益气化痰活血法对高血压病气虚痰瘀证互结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张国英,郭 昕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活血法对高血压病气虚痰瘀互结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87例高血压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属气虚痰瘀互结证型者,随机分为益气化痰活血法加西医常规治疗的治疗组(44例)、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加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3例),观察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斑块数量与斑块面积均明显降低(P< 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斑块数量与斑块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中药具有改善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益气化痰活血法

近年研究发现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是引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主要病理学基础[1]。气虚痰瘀互结证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24]。因此,本研究选取气虚痰瘀互结证型高血压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益气化痰活血法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其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动脉斑块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协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5]。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判断为动脉内壁增厚;动脉粥样斑块: IMT≥1.5 mm,并向管壁内突出[6,7]。

1.1.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有关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血瘀证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瘀证诊断标准[9]。症状分级及评分标准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的症状分级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者;年龄40岁~75岁。

1.2.2 排除标准 颈动脉管腔狭窄率≥70%;脑梗死、脑出血、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肿瘤、精神病患者;感染、肝炎、肾炎;妊娠、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

1.2.3 剔除标准 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或治疗依从性差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性和安全性判断者。

1.3 临床资料 87例均为2008年1月—200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综合病房、门诊的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脱落病例6例,每组分别为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选用ARB或(和)CCB或(和)β受体阻滞剂,另予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J20040032)20 mg,每日1次,肠溶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BPA8352)10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降压药规范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痰活血治法的中药复方汤剂,方药:黄芪20 g,川芎10 g,天麻10 g,葛根20 g,僵蚕12 g,豨签草15 g,半夏10 g,菖蒲12 g,全蝎3 g,蜈蚣3条,益母草15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温服。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后2周、4周随访1次,以后每月随访1次。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颈动脉血管IMT、PSV、EDV、动脉硬化斑块:采用美国GE公司的V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探头频率10 Hz。测定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近段1 cm处、颈总动脉后壁的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数量,计算斑块总面积;斑块的评价:易损斑块指斑块由周边向内部呈密度较高的点状及短线状增强,稳定斑块指斑块无增强或周边及内部呈稀疏点状增强[5,6]。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PSV,取平均值;测定颈内动脉、颈外动脉EDV[5,6]。血脂检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进行评定。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120.48±5.60 12.37±3.681)2)组别_______n __对照组______4019.27±4.95_________16.45±4.5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_2)P<0.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颈动脉IMT、PSV、EDV、动脉硬化斑块总数量和易损斑块数量以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IMT、PSV、EDV、斑块总数量和易损斑块数量以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详见表3、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比较±s)

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时间斑块数量(个)易损斑块数量(个)斑块面积(mm2)_____ 14治疗后 1.08±0.512)3)0.48±0.352)4)64.47±11.132)3)对照组40治疗前1.65±0.800.78±0.4481.86±15.05治疗后1.36±0.672)0.63±0.441)_____________________72.81±12.632)_____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4)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1。治疗组41治疗前1.62±0.740.82±0.4679.89±1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s)

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n____________时间PSV(cm/s)EDV(cm/s)IMT(mm) 14治疗后 128.6±21.672)3)62.5±11.92)3)1.03±0.132)3)对照组40治疗前150.3±28.575.6±15.31.25±0.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后141.5±27.81)70.2±13.91)1.22±0.141)_____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5。治疗组41治疗前147.4±26.775.3±14.61.28±0.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TG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s) mmol/L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s) mmo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组别n时间93治疗后4.29±0.952)1.86±0.732)3)2.49±0.642)对照组40治疗前5.61±1.332.30±0.853.42±0.8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治疗后4.58±1.312)2.06±0.831)2.76±0.831)_____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5。T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TGLDL-C治疗组41治疗前5.92±1.662.23±0.973.67±0.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治疗未见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3 讨 论

近年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012]。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的管壁僵硬,内膜下脂质沉积、斑块形成以及管腔狭窄[13]。由高血压等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产生的湍流、剪切应力等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使血管内膜损伤或引起功能改变,有利于脂质的沉积和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从而形成粥样硬化[14]。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脂质浸润、血流动力学异常、内中膜增厚等多种因素有关。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均为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15]。探讨逆转和延缓颈动脉硬化的方法也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降脂药物、转换酶抑制剂领域,不过其逆转颈动脉硬化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还有一些不良反应[16,17]。因此研究应用中药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势在必行。

在中医典籍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记载,与之有关的描述,多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脉痹”范畴[2-4,18]。中老年患者多因年高久病而致气虚,气虚无以行血而致血瘀,又脾气虚而运化失职,痰湿内生,气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近年来痰湿、血瘀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4,18]。随着病情进展,久病必虚累及于血脉,痰湿血瘀互结壅阻血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2-4,18]。根据中医辨证原则,本研究在临床上用益气化痰活血方法治疗,临床达到满意疗效。方中重用生黄芪取其力专益气养血;川芎、葛根、豨签草、益母草、全虫、蜈蚣活血化瘀,使气血行络脉通。天麻、半夏、菖蒲、僵蚕息风化痰、燥湿散结、舒筋活络。全方合用气血共调、阴阳并举,达到益气化痰活血的功效。黄芪、川芎、葛根、豨签草、益母草、蜈蚣、全蝎等药物均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作用[18-25]。观察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明显减少;动脉硬化斑块数量、易损数量以及斑块面积均有所降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说明益气活血化痰法的方药具有一定的逆转颈动脉硬化和降脂作用。

本研究表明益气活血化痰法的方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调节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减少动脉硬化斑块作用,还可以改善血脂水平,其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相关。

[1]华扬.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检测与治疗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9(11):655-758.

[2]韩学杰,李娜,丁毅,等.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血管彩超的动态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1042-1045.

[3]顾衡强,陈美华,林求诚.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血栓前状态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2(16):4-7.

[4]黄琳,吴永刚,李博,等.六君丹参颗粒治疗气虚痰瘀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2012,10(19):5-8.

[5]张廷杰,吴时达.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WHO/ ISH)高血压处理指南(第四次修订版)[J].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9,20(3):177-181.

[6]华扬.使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42-207.

[7]Grant EG,Benson CB,Montena GL,et al.Carotid artery stenosis grayscale and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society of radio-l ogists in ultrasound consensus conference[J].Hradiology, 2003,229(2):340-34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379-383.

[9]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血瘀证诊断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29.

[10]秦博.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5):88-89.

[11]叶英姿,刘家寿,雷玉峰,等.彩色多普勒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5):305-306.

[12]欧阳瑾.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报,2008,29(1):18-19.

[13]杨旭,何新民,赵宏波,等.缺血性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及危险因素的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8,17(1):25-27.

[1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61.

[15]张琳郁.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6):18-19.

[16]Connver CA,MacDonald H,Harrington SC,et al .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elev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subsequent atorvastatin therapy[J].Am J Cardiol,2008,101(1):35-39.

[17]Blessing E,Preusch M,Kranzhofer R,et al.Antiatherosclerotic properties of termisartan in advanced atherosclerotic cesions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J].Cardio Prev Rehabil,2008, 199(2):295-303.

[18]周杰,钱振准.中医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3):60-62.

[19]汪建平,罗琼,阮金兰,等.豨莶草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抑制效应[J].医药导报,2009,28(1):45-46.

[20]汪德清,丁保国,Tomas GN,等.黄芪总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形成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6):637-640.

[21]王迎超.川芎内酯及其主要成分Z-藁本内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18-19.

[22]李响,万建波,李铭源,等.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8):662-665.

[23]王亚利,司秋菊,王鑫国,等.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1,17(6):28-29.

[24]徐天予.全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3(15):29-30.

[25]张文高,刘美霞.中医药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近十年研究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5(9):595-598.

R544.1 R289.5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6.004

1672-1349(2015)06-0714-04

2015-01-08)

(本文编辑郭怀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郭昕,E-mail:guoxin8980@sohu.com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益气颈动脉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11种成分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邱保国研究员辨证论治不同时期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