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显性问题的理性探析

2015-07-07 06:22李应捐
关键词:探析小学问题

李应捐

摘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历来为人诟病,但是单纯的诟病并不能治病。笔者从目标不明、流于形式、盲目提问三个方面进行归因,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思考,并进行积极备课与课堂求变的理性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62-2

【几种现象】

时下,农村小学在平时的教学现状调查和听课中发现如下令人忧虑的几种现象:其一,部分教师长期不备课,临上课时拿着教案书走上讲台“即兴施教”;其二,多数教师是先上课,后备课(抄教案);其三,冠以集体备课的名义教案集体打印。这三种怪现象所造成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难怪教师害怕上公开课,试想:以往照本宣科式地教学搞惯了,以往“上到哪儿就到哪儿歇”的作法操练惯了,突然来“赶鸭子上架”,上一堂像模像样的公开课,对教学目标的拟定,训练点的把握,训练程序的安排,教学结构的优化来一番“深思熟虑”,有的教师能没有畏惧心理吗?有效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没备好,教材没钻熟,“临战擦枪式”地上课,只能导致课堂教学费时多,效率低。导致教师在课堂上讲风太甚、独霸学生话语权、效率低效甚至负效。

【正确归因】

1.目标不明。

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确定说不清摸不准,造成如下问题:(1)教学目标不适切。存在教学目标定得过低、过高、不全三种情况。这与有些教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教材,特别是不明确教学目标的能级水平,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度有关;(2)不能突出重点教学目标。部分教师没处理好重点教学目标和一般教学目标的关系,该重点使力的没落实,不该重点使力的却平均用力,造成时间的浪费;(3)教学目标的组合不合理。比较突出的现象是:思想教育游离于课文之外。常见的是在学习课文之后一定要联系一下形势或结合自己,贴上一些政治标签。由于组合不合理,造成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教师废话多,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流于形式。

其一,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形式替代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一节课45分钟几乎没有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造成的弊端是“光问不练,学生疲倦”。问题封闭,如,是哪国人?是什么朝代的人?是什么家?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这样的问答势必造成课堂“三少”的格局:学生读少、写少、思少。有的教师提问题不顺应学生心理,对学生要求过高。如有个老师问“蝙蝠和雷达”中的“和”字是什么意思?学生怎么也回答不出来。时间是一个常数,如果教师以“问”为手段,课堂上表面看很热闹,实际上挤掉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该学的没学到,该做的没做到。

其二,课堂教学搞花架子,华而不实,自学不到半分钟,小组讨论走过场,重结果而轻训练过程,造成的弊端是“课堂成了一个人的舞台,多数人的看台”。课堂上一会儿幻灯,一会儿录音,演、唱、念、做都搬进课堂,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际上语言文字上的训练只是“蜻蜓点水”,没务到实。

3.盲目提问。

提问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许多农村教师只注重梳理情节内容的填空式提问和选择式提问,所提问题大多缺乏思考价值,不能很好地落实重点训练目标。课堂提问的凭借点是教材,课堂提问的出发点是学生的知识基础,课堂提问的归宿要落实到学生双基的掌握与智能的开发上。课堂提问应当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体裁特点,年级与单元训练重点,针对学生实际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干问题。目前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提问存在问题甚多,值得深究。

【成功尝试】

1.积极备课

语文教学要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必须要集中改掉形而上学、烦琐哲学、形式主义的东西,抓好有效备课。备课要科学地优选信息,了解学情,按照新课程、新课堂的新理念去进行合理地教学预设,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精编训练程序,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课堂教学要扎实、真实、朴实的目的。

(1)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省去。比如板书课题,课本上明白无误地印着,而且是大号黑体字,教师让学生翻开课本读一读,不必每一堂课都要板书。这样的“简化”手段,即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读文先读题,做题先读定义的习惯。另外,教师随心所欲在黑板上书写的杂乱板书也要一并取消。有的教师每节课板书多,又非要学生记笔记。学生既要听讲,又要抄板书,真可谓“抄酸了手腕,抄累了眼睛,抄掉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此外,课堂上多多益善的教学用具也可考虑适当取消一部份。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教改课”时,录像、录音、幻灯一齐上阵,上课变成了教具大展览。适当的使用教具能调节课堂气氛,巧破重难点,但教具使用过多过滥,就会适得其反。

(2)通过精简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更为精粹。如课堂提问的问题。有的教师把提问与启发式教学等同起来。误认为启发式教学要训练学生思维就得提问。但两者并非一码事,提问可以是启发性的,也可以是毫无意义的。思维心理学认为,启发是一种联想活动,问题是如何围绕语文教学目标,根据课文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启发,打开他们的思路,挖掘他们的潜能。启发式有着非常广阔的天地,教师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有感情的讲解,以及演示,参观,实验等,如果运用得当,都会引起学生联想的反应。事实上,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讲解、复习、辅导、作文命题、批改等)都需要启发,都可以启发。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教师就应该根据思考价值和智力层次两个原则去设计提问,把重复的提问压到最低限度,节约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思,更要多写。

(3)精编教学的操作程序,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整堂课的结构科学、明了、精练,无拖泥带水,重复啰嗦之感。

2.课堂求变

(1)变多讲为精讲,是针对当前教师讲风不正,学生练风不兴的现状而提出来的。我国最著名的语文教材教法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李伯棠教授在《漫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讲授提纲)中分析阅读教学的改革时,曾概括地指出教学中存在着“一多三少”和“五多五少”的现象。其中“教师讲得多”是一个带根本性的毛病,是阅读教学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如何变多讲为精讲呢?李老认为:“一篇课文要精讲两点:一是讲带规律性的东西,一是讲文章的精华”。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凭借这个例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师精讲带规律性的东西,能举一反三,“既传授了语文知识,又进行了思想教育,使文与道统一起来了”。讲精华,从内容上说,就是文章中素质的东西;从文字上看,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是关键。

(2)变少读为多读,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读书指导少而提出的。学生要通过课文学习获得语言文字知识,发展思维和能力,必须要把功夫花在多读原文上,可我们的老师却忽视了语文课的读书指导,把大量时间花在提问和“大讲特讲”上。读得少是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老病、通病。根治此病的办法只有一个:多读。这里所说的多读是指“读的文章篇数多”和“一篇文章读的遍数多”两个方面。就是说既要保证读书的数量,又要保证读书的质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时多引导学生读书,背诵的课文,或者精彩的段落,要求能熟读成诵,学生能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还能培养学生读书的毅力和愿意读书、喜欢读书的积极性。

(3)变盲目练习为巧练,是针对农村语文教学练得太少,或练得太多的现状而提出来的。讲练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学习语文必须要掌握听说读写能力,而能力的掌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翻,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功夫,督促受教的人多练习,硬是要按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学习不可。”这段话虽然是针对练习写字的技能技巧而言的,但同样适用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巢宗祺等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05).

[2]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3(03).

[3]崔峦.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课程教材教法,2004(08).

[4]胡晓.语文课程改革:反思与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06(02).

猜你喜欢
探析小学问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