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智能评价系统构建

2015-07-07 15:33齐二石沈书立
运筹与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渐进式神经网络案例

张 璐, 齐二石, 沈书立, 长 青

(1.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2.内蒙古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智能评价系统构建

张 璐1,2, 齐二石1, 沈书立1, 长 青2

(1.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2.内蒙古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旨在分析我国企业复杂情景中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倾向性问题。使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扎根理论依次进行开放式、轴向、选择性译码和案例间对比分析,确定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影响因素、范畴,得出了行业环境、团队创新精神、组织创新文化、企业战略选择的不同维度集成作用下企业对突变式或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选择的机理和概念模型;以案例研究结论为依托,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分别对突变式和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构建智能评估预测系统,为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决策或验证提供理论依据。

管理创新方法;智能评判;神经网络;扎根理论;突变式;渐进式

0 引言

创新能力被誉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和必经之路[1]。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不仅需要靠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优秀的人才,管理创新的意识、管理创新方法的引进、管理制度流程再造等亦成为重点。管理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区域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管理创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2]。

我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引入创新理论以来,相续出台了若干鼓励政策予以支持,201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中提到鼓励发展管理创新方法等相关内容。国内外众多优秀企业进行了管理方法的探索、学习、引进和创新:丰田汽车公司的成功取决于建立了TPS的全新管理方式[3];面对着后进智能手机企业的研发、制造和营销推广模式的困境,小米公司探索出基于信息化的网络管理模式的创新;南化无损公司通过基于全面持续改进的精细化基层组织管理工作的创新,生产能力和产值显著提升;大庆采油九厂的“定员管理创新方法”提升了12%的工作效率等。同时,国内外学术界在研究中剖析了组织规模、行业环境、组织文化、质量管理、企业家精神[4~8]等单一因素对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提升[9~11]的作用和影响。

然而,影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企业复杂的内外部情景下,我国企业如何在突变式和渐进式的管理创新方法间进行选择,选择的机理又是什么;能否根据前期调研数据,利用定量的方法模拟和预测出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路径等,以上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由于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的相对缺乏,本课题前期对企业进行了探索性的多案例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析出影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选择的相关因素和范畴,识别出了主范畴“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机理”,得到了团队创新精神、组织内创新文化、行业环境、公司战略管理4大副范畴,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机理模型。在前期案例研究结论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综合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对突变式和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分别进行了模拟,构建人工智能评判系统,为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决策或验证提供理论依据。

1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影响因素的前期探索性多案例分析

1.1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多案例研究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于能够服务于新理论或拓展性理论的构建[12,13]。国内外学术界对创新理论研究多年,但管理创新方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为探讨单一因素[14~17]的作用,例如Koberg、Detienne[18]认为行业环境的高不确定性迫使组织倾向于实施突变式创新;Ali[19]等发现组织规模大的企业更易于进行突变型创新活动;陈锟[20]认为行业的高不确定性迫使小企业成为突变式创新的主体等。而且,国内外学者对创新类型的影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企业创新类型的选择,尤其是管理创新方法多维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未能延伸到对突变式和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探讨上,难以反映企业创新类型选择的全貌。二,对影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因素、范畴、选择机理等问题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实证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国内学术界目前较少涉及该主题。所以,有必要采用具有理论构建功能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复杂情景中探寻多维度综合因素影响下企业管理创新方法选择的倾向性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细致的剖析作用机理和构建概念模型,还能还原现实情境提升了后续智能评判系统构建的现实意义,为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决策或验证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调查始于2011年6月,面向天津、山东、河北、江苏、云南、内蒙古、四川、广东、黑龙江等9省市89家进行了企业调研和发放问卷。此次企业管理创新方法调研大致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1年7月份的天津滨海高新区企业调研;第二阶段,2012年5月“山东企业调研行”所调研的企业;第三阶段,2013年5月进行的企业问卷调研。目前为止共发放企业管理创新方法问卷226份,删除无效问卷后剩余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43.36%。结合本文主旨和通过对被调研企业应用扎根理论的初步分析,得到突变式和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选择类型大致包含4种情况,同时鉴于篇幅局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个行业的10家企业进行案例对比展示,以此作为研究样本即保证样本情景的全面性也不过多重复。展示企业包括:成科机电、津荣天宇、施耐德万高、赛象科技、天地伟业、亚安科技、生机集团、巴莫科技、凯发公司、北海通信。

1.2 数据收集和分析

1.2.1 案例研究的实施

在明确了案例研究的方法和选定了案例展示的样本后应明确数据收集的主题、收集的方法等。其中,数据收集的主题是“哪些因素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方法的工作产生了促进作用等”。本课题中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座谈、访问、企业文件资料,也少量的运用了文献等进行了间接的数据补充。首先,研究小组对调研企业进行了座谈,每个座谈都在2小时以上,力争获得最贴近实际的一手资料。其次,辅以期刊、网络等方式补充少量内容。最后,通过同一企业中不同高层间的独立对话,对主题进行三角验证,不仅确保案例研究的真实性、全面性,更重要的是确保信度和效度。

1.2.2 多案例分析

借助扎根理论,通过对我国企业案例数据依次进行的开放式译码(Open Coding)、主轴译码(Axial Coding)和选择性译码(Selective Coding)21,22,析出了影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选择的概念和范畴。开放式译码的结果如表1所示。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的主轴译码,在18个概念中析出了5个范畴,包括:团队创新精神、组织内创新文化、行业环境、公司战略管理、渐进式或突变式管理方法的创新;其中18个概念和5个范畴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最后进行选择性译码的工作,使用析出的上述5个范畴,链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识别出的主范畴为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与本文的研究主题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数据采集和译码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得到了4个副范畴即行业环境、公司战略管理、团队创新和创新文化。

表1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多案例开放式译码

表2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影响因素范畴和概念的对应关系

表3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多案例分析结果

案例研究小组通过对以上10个案例中数据和管理创新方法的范畴的反复分析和对比,得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初步结论,并发现了特殊案例:

(1)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

表3中我们展示了4家推行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的企业特征,通过反复的分析以及与推行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企业的对比,我们发现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的推行共性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类:

第一类,处于高不确定性行业环境的,具有行业领先地位、高团队创新精神和高组织内创新文化的、推行国内专业化战略的企业适合推行突变型管理创新方法。

上述4家实行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的企业中,北海通信、凯发公司、成科机电3家符合此类突变模式。突变型管理创新方法往往对企业管理产生颠覆性影响,即可能使企业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实现飞跃式的发展,也可能使企业的管理活动陷入混乱对生产和业绩造成较大冲击。我们发现,行业激烈生存压力的刺激能时刻激励着企业产生不断完善管理方法的意愿,积淀已久的团队创新精神和企业创新文化作为管理创新的基础,配合企业的整体战略,适时的时间点完成了对管理创新方法的由量变到质变的突变式的转变。适合推行突变型管理方法创新的企业多为专业化较强的行业内的技术和效益领先的企业,例如成科机电公司。其机理为:①身处我国行业内的垄断和领先地位,确保了企业推行突变式管理方法创新的实力和资本。②这些企业优势在于技术、人才、设备等硬实力的领先(例如成科机电),与行业内的外资企业相比,企业管理和管理方法等软实力差距明显;行业内垄断和领先地位的企业希望通过管理和管理方法的突变式革新巩固行业内的地位,为企业将来推行的全球化战略或多元化战略奠定企业实力。

第二类的代表是施耐德万高,其管理创新方法的突变式发展,不同于其他3家企业(成科机电、北海通信、凯发公司),是我们此次企业调研活动中的特例代表和惊喜性发现。

施耐德万高管理创新方法的飞跃式发展源于跨国集团的并购。天津市万高电力成套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家民营企业。如同多数刚成立的民营企业一样,公司管理多依靠“人治”,缺乏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初期公司管理结构单一,管理人员较少,生产、财务、管理、销售均有总经理负责,公司也适时的推出了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方法:2001年开始筹划梳理内部管理流程,建立起了考勤制度、劳动纪律制度、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文件,起草了24个程序文件;2001年底出台了同行业民营企业的第一本《员工手册》等。公司实力的快速发展和行业内惨烈的竞争背景下,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远远跟不上公司的实际需求。直到被法国施耐德并购前,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创新已经为制约公司继续发展的短板。2004年2月万高公司被法国施耐德集团并购,改名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跨国集团优秀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深厚的创新文化等被迅速地强制复制到万高公司(其前身),公司的管理方法迅速与国际接轨,管理创新方法实现了突变式跃进,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施耐德万高“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的成长

(2)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

在表3中,6家企业适时的进行了渐进型管理创新方法的改善。不同行业环境、不同团队创新意识、不同创新文化等不同情景下,实施渐进式管理方法创新的公司其原因有所不同,可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公司战略的选择成为推行管理创新方法类型的重要因素。以天地伟业、赛象科技企业为代表,这些企业在国内各自行业都处于领导者或领先地位,都有着较高的团队创新意识、持续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理念,但并没有像北海通信、凯发公司、成科机电3家公司一样推行突变式管理方法创新。究其原因发现:一方面,公司处于公司全球化战略发展的关键时期,突变式管理方法创新可能带来了不稳定因素甚至动荡是公司管理层不愿看到的结果。另一方面,公司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较为成熟,国内行业地位较高,突变式的管理方法创新不适合本公司目前的现实需求。公司的战略选择在天地伟业为代表的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类型选择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类以津荣天宇、生机集团、巴莫科技、亚安科技企业为代表,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他们倾向于渐进式管理方法创新,要么由于缺乏长久创新文化的底蕴(亚安科技),要么由于团队创新精神和意识略有不足(津荣天宇),要么由于企业行业战略转移的考量(生机集团),都没有适时的进行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

1.2.3 机理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企业现阶段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中,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驱动作用和企业创新文化、团队创新精神、战略选择的内部驱动作用,综合作用在原有管理创新方法体系上产生微变化。伴随驱动力偏离量的增加,系统趋于不稳定的临界状态,当偏离量继续加大系统突破原有创新组织方式时,涨落会引起系统从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从而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突变式管理创新的跨越,整个机理理论框架可以用图2进行描述。

图2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性的概念模型

通过前文扎根理论的层层译码,析出了影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推进的4个副范畴即团队创新精神、组织内创新文化、行业环境、公司战略管理;以及,影响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的特殊案例中的强制外力(跨国并购),上述5个内外部因素构成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本文建立在以上初步研究结论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分别对渐进式和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进行模拟,构建了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建立人工智能评判预测系统,有利于实际中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预测、检验、应用和推广,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2 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智能评判系统

在复杂的情境中,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发展是一个由诸多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的复杂的巨系统,其发展过程是由多项相互联系事件共同作用的非线性过程,具有数据来源的广泛性、输入输出指标的非线性等特性。传统的处理方法无法做到降维简化和计算精度的兼得,无法满足企业在实际中应用管理创新方法的决策需要。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主要采用并行和自适应的信息处理方式对人脑神经网络进行某种简化、抽象和模拟,其不需要构建数学模型而是通过数据样本训练和自适应得到权值系数内部关系的优点,恰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模型识别、数据分类等复杂系统评价。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主要是BP和LM-BP)分别对渐进式和突变式管理方法创新进行模拟。根据前文中分析结论,确定了团队创新精神、组织内创新文化、行业环境、公司战略管理、强制外力5个输入层神经元,企业管理创新方法1个输出神经元。经过实际训练中不断的调整检验确定了11个隐含层神经元,即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为5×11×1的网络拓扑结构。首先,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5个影响因素的指标量化,在采取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的企业中选取50组数据进行评判打分,以作为智能评判的训练样本;其次,分别建立传统的BP神经网络和改进型神经网络LM-BP算法的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智能评判系统,为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类型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同理,基于23组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的数据建立突变式的智能评判系统。此外,本文建立了两种方式的评判环境(BP和LM-BP),又有利于甄选和提高智能评判环境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2.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的智能评价

通过企业调研、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对选择渐进式管理方法创新类型的我国企业分别进行了BP神经网络和LM-BP算法的模拟。

BP神经网络的模拟评价过程为:①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建立网络对象的过程中,在网络隐含层采用tansig作为神经元传递函数,在输出层采用logsig对数传递函数,并利用Matlab所提供的神经网络工具箱中的newff专用函数建立一个前向BP神经网络。②神经网络的训练。经过1000次的训练以后,网络误差较小,网络输出比较精确且精度达到训练要求,网络误差曲线如图3所示。③最后训练网络到达网络收敛,输入测试样本,测试样本的预测结果为0.67,较为接近实际计算值0.73,网络有效满足设计要求。

图3 渐进式智能系统的BP神经网络和改进型LM-BP算法回归曲线对比图

LM-BP神经网络的设计思路为:利用改进后的LM-BP算法并参照传统BP神经网络的参数设置即把原有神经网络trainb函数变为trainlm函数进行训练。经过3次训练以后输出的测试样本误差为0.0082,与BP神经网络算法相对精确度得到大幅提升。

图4 渐进式智能系统的BP神经网络和改进型LM-BP算法收敛曲线对比图

方法预测值测试值误差BP神经网络改进型LM-BP算法0.730.670.060.7382-0.0082

验证网络实用性,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智能模型中输入测试值:P=(0.56;0.97;0.20;0.63;0.81),网络输出测试值为0.67,与实际值0.73的误差为0.06,比较接近实际值,网络有效。同理,为验证LM-BP网络实用性,输入测试值P=(0.56;0.97;0.20;0.63;0.81),网络输出测试值为0.7382,误差为-0.0082,网络有效。

BP神经网络和改进型LM-BP算法的预测误差,如表4所示,相比之下,改进型LM-BP算法在进行管理创新方法智能评价时具有诸多优点,更有利于实际中对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预测:(1)改进型LM-BP算法的回归曲线精度高、误差小,收敛曲线步数(Epochs)少,收敛速度快,训练和仿真补缺以及预测均很快完成,实际操作性强;(2)改进型LM-BP算法的预测值偏差由BP神经网络的8.22%提升至1.12%,能有效减少误判信息,分析后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构建快速、高精度的智能评判环境为企业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的智能评价

对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的分别进行BP神经网络和LM-BP算法的模拟,理论基础、分析原理、分析过程与上节相同。BP神经网络和改进型LM-BP算法的回归曲线和误差分别如图5和表5所示,与BP神经网络相比,LM-BP算法曲线精度高、误差小,收敛速度快,训练和仿真补缺以及预测均很快完成,实际操作性强。更有利于企业选择突变式创新模式后,进一步检验和预测采取突变式创新模型后的未来成效。

基于23组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的数据进行传统BP神经网络的训练,当输入测试值p=(0.01;0.62;0.84;0.92;0.86)时得到测试结果0.8907,误差为0.0807,比较接近实际值,网络有效。同理,23组数据的LM-BP神经网络的算法中输入测试值P,得到测试结果为0.8110,误差为0.0010,网络有效且精度更高。

根据扎根理论和多案例研究结果,析出了影响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5大要素即团队创新精神、组织内创新文化、行业环境、公司战略管理、强制外力;据此建立了智能评价系统,并且发现,LM-BP神经网络更加有助于突变式和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智能评价系统精度的保证。

图5 突变式智能系统的LM-BP算法的回归曲线和收敛曲线图

方法预测值测试值误差BP神经网络改进型LM-BP算法0.810.89070.08070.81100.0010

3 研究结论

本课题首先解析我国企业选择突变式或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的关键变量、核心范畴和互相作用机理。为此,对案例企业运用扎根理论,依次进行开放性、主轴、选择性译码等分析过程,识别出了主范畴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得到了团队创新精神、组织内创新文化、行业环境、公司战略管理4大副范畴;接着,结合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中的典型特例即强制外力的影响,综合得到了影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选择的5大内外部要素。本文的重点为在此基础上,对突变式和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分别进行了模拟,构建了人工智能评判系统。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方法发展的现实情况,得出如下理论和管理启示:

(1)企业选择推行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一类以天地伟业、赛象科技等具有高团队创新意识、持续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理念的企业为代表,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选择、制定和推进成为公司此时推行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的关键因素;另一类的企业由于创新文化的底蕴(亚安科技)、团队创新精神和意识(津荣天宇)等因素的略有不足,均进行了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的选择。

(2)处于高不确定性行业环境的,具有行业领先地位、高团队创新精神和高组织内创新文化的、推行国内专业化战略的企业适合推行突变型管理创新方法

(3)跨国集团的并购,强力促使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突变式的跨越发展,此特殊案例得到了重点研究。

(4)构建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的人工智能评判系统,通过模糊数学的量化训练,分别形成适合渐进式管理创新方法和突变式管理创新方法选择的智能评判系统,为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决策或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5)改进型LM-BP算法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方法智能评价时,与传统BP神经网络相比,具有精度高、误差小,收敛速度快,实际操作性强等诸多优点,更有利于企业管理创新方法智能评价以及实际中对企业管理创新方法类型选择的预测。

[1] 齐二石.管理创新成功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齐二石,张璐.企业创新关键因素实证分析—天津滨海高新区企业案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8):66

[3] 齐二石,刘子先.丰田生产方式及其应用[J].企业管理,1998,(03):37

[4] Blandine Laperche, Fabienne Picar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product-service systems development and impacts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learning from manufacturing firms in the french contex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 53: 118-128.

[5] 徐蕾,魏江.双重社会资本、组织学习与突破式创新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3,(05):39

[6] 王飞绒,方艳军.基于组织学习的组织文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01):36-37

[7] Cheng-Kang, Yuan Chuan-Yin Lee. Exploration of a construct model linking leadership types, organization culture,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d leadership performance[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 25: 123-136.

[8] 陈忠卫,郝喜玲.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8,(01):40- 41

[9] 林润辉,张红娟.基于网络组织的协作创新研究综述[J].管理评论,2013,(06):31-32.

[10] 刘丹鹭,魏守华.创新与服务业生产率—基于微观企业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02):75

[11] Jiebing Wu, Bin Guo. Customer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T-enabl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a case study from China[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8: 359.

[12] Yin R.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3rd Edition)[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 2002.

[13] 苏敬勤,刘静.多元化战略因素的三棱锥模型—基于制造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1):148-150

[14] Andreas Herrmann, Oliver Gassmann, Ulrich Eisert.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antecedents for radical product innovations and capabilities for transformation[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7, 24: 92-120.

[15] Yuan-Chieh Chang, Huo-Tsan Chang. How do established firms improve 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view[J]. Technovation, 2012, 32(7- 8): 441- 451.

[16] 任胜钢,吴娟.网络嵌入结构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04):75

[17] 王军,秦学志,武春友.基于探索性多案例分析的新兴服务企业创新生成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3):56

[18] Koberg C S, Detienne D R, Heppard K A. An empirical test of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al, and process factors affecting incremental and radical innovation[J].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3, (14): 21- 40.

[19] Ali A. Pioneering versus incremental innovation: review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4, 11(1): 46- 61.

[20] 陈锟,于建原.营销能力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正负效应——兼及对“Christensen悖论”的实证与解释[J].管理科学学报,2009,12(2):126-141.

[11] Eisenhardt K M, Graebner M E. 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1) : 25-32.

[22] Martinez-Ros E, Orfila-Sintes F. Innovation activity in the hotel industry[J]. Technovation, 2009, 29(9): 632- 641.

Intelligent Evaluation Model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Methods Types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ZHANG Lu1,2, QI Er-shiI1, SHEN Shu-li1, CHANG Qing2

(1.DepartmentofManagementandEconomics,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2.SchoolofManagement,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Technology,Hohhot010051,China)

The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ipline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method of Chinese enterprises. Using the exploratory multiple case study method and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we analyze to identify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imensions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method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hrough open coding, axial coding selective coding and mode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vironment, the team spirit of innovation, innovation culture and enterprise strategic choice are four fundamental categories of the factors.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we use neural network method to build intelligent evaluation system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methods.

management innovation methods; intelligent evalu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grounded theory; radical innovation; incremental innovation

2013-12- 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62015);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IM040500);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NJSG201203);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NMGIRT1404)

张璐(1985-),男,山东德州人,博士,主要从事管理创新等研究。

F276.44

A

1007-3221(2015)02- 0237- 09

猜你喜欢
渐进式神经网络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手外科新人职医师的专科渐进式导师制带教模式探讨
神经网络抑制无线通信干扰探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小学生情感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基于神经网络的拉矫机控制模型建立
9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渐进式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