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邢战坤
转变发展方式中大连面临的经济风险
◎ 文/邢战坤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大连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受到一定程度遏制,开始呈现逐步放缓的运行轨迹。2013年经济增速已回落到9%,自1992年以来首现个位数增长,2014年前3季度更是降至6.2%,创下历史新低。这种情况表明,大连经济在“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转变发展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逐步摒弃旧的发展方式,而新的发展方式尚未形成的空窗期,一些政策措施的实施,难免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即产生不确定性。这些风险会通过企业、产业和区域传导到整个地区经济,短期内可能会引起经济增速下滑、失业率上升、出口减少、价格水平上升、财政收入降低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风险,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1.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思考大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宏观层面上,要求产业转型、动力转型,即改变原有的传统发展路径,通过产业转换、动力转换,实现全新发展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将会逐步摒弃当前对经济增速拉动较大的动力要素和产业要素,导致经济增速周期性下滑。就大连而言,转变发展方式意味着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中二产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意味着逐步打破过分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投资拉动格局。
(2)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在进行成本转嫁时都需要考虑下游企业或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而现实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无法做到成本的完全转嫁,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往往会减少产量,这就从微观上导致了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而且,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实施的政策,除了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减少产量之外,还可能会有更严厉的措施,如直接对一些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这也将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2013年,大连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2.4%,增长贡献率达到25.8%,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
2.其他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经验
向新发展阶段的转变虽然在理论上能够以一种平稳而渐进的方式进行,但相关城市经验表明,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结构模式转型,常常会引起经济增速的大幅动荡。1991-1995年,深圳经济年均增长30.9%,但1996年推进经济转型之后,经济增速不断回落,直到2003年才迎来周期性恢复。广州的增长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与这些地区相比,大连经济体量、服务区域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面临的压力将更大。
大连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采用了与自身要素禀赋相一致的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的增长策略,衍生出巨大的发展优势。但现在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期已经基本结束,变化的要素禀赋和竞争环境,正倒逼大连从劳动密集型模式向技术密集型模式转变。短期内,无论是采取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污染型企业技术整改和产能过剩型企业整合淘汰等产业政策,还是改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实行严格的劳动合同等就业政策,都会在微观层面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由于短期内的固定要素难以调整,因此企业首先会考虑降低可变成本,社会就业需求就会总体下降,特别是初级就业岗位将大量减少,最终表现为失业人数的增加。
1.从城镇看
伴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传统行业整体生产活跃度下降,而新兴产业接续能力有限,造成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所下降,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2013年,大连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1%,比2008年提高0.21个百分点。而且,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家具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面临淘汰产能、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任务较重的行业目前从业人数较高。从城镇非私营单位年末从业人员数量上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就业人数接近6万人,占比达到6.1%。
2.从农村看
2013年大连农村从业人员数达到133.3万人,其中非农领域占比达到56.7%。当前部分农村从业人员在学历水平、技术能力等方面还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现有岗位主要集中在手工加工业、建筑业等行业,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3.从产业看
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大企业的10倍以上。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以及商贸服务业未来可能出现相对较大的投资萎缩,从而使这些部门的就业需求大大减弱。另一方面,作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大连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弹性较低,所以导致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降低。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42.9%,城镇非私营单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仅占43.7%。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加剧了就业紧张,同时也延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的进程。
湜湜其沚 陈宝林/摄
4.从区域看
在大连主城区,主要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软件和创意产业、科技服务、商贸流通、信息服务、旅游会展、文化休闲为主体的高端现代服务业,因此失业风险主要针对从事传统服务业领域人员。在新市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针对工业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这需要与其配套的高技能劳动力,失业风险则主要针对低技能的城镇职工。在黄海、渤海组团地区,存在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的廉价劳动力,产品主要是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发展方式意味着淘汰低效率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失业人群主要是代表廉价劳动力的农村从业人员。
1.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够合理
大连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出口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当前大连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在出口结构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部门位居前列。在出口产品中,中、低科技含量产品比重较大,出口贸易额接近一半来自加工贸易,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较大,但增值率较低。目前服装、海产品、家具和塑料制品等低增加值产品占比接近40%。这类产品比重过大,不仅要承担出口退税,还隐性承担了社保、资源、环境等巨额成本。
2.部分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偏高
近年来,经济进口依存度也在提高,特别是科技、资源的进口依存度日渐攀升。2013年,汽车零件、高新技术产品、机械设备和成品油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1.4%、46.1%、39.2%和30%,原油进口占比达到34.7%。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材料、高档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集成电路芯片、汽车制造关键设备等,长期依赖进口。这种“两头在外”的结构,加大了大连外贸经济的脆弱性。
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种政策措施的实施都会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产生影响。如严格执行新的劳动合同法,促进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以及严格投资准入等一系列政策的实行,以产业转型为传导,推动粗放型企业在新的政策要求下进行技术、资本或模式等变动,部分企业将会在竞争中出现效益下降甚至面临关闭风险,而这些都会直接降低政府的税收。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3年大连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0%。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将导致政府税基缩小。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短期内或将导致财政收入下降。
探究财政收入下降的原因,各区域并不完全相同。新市区财政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工业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受转型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重组、技术更新等带来的企业利润下降乃至倒闭等因素影响。对于主城区而言,财政收入下降则因为经济增速下降引发消费市场低迷,带来商业企业利润下降。如果考虑到各地当前经济发展方式与“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则转变发展方式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就更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价格,来提高其利用效率,进而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目前大连经济中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工业能耗占到全社会能耗的70%。能耗增长主要表现在石化、钢铁、水泥等行业。而在工业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行业比重低,高能耗行业比重大,特别是高耗能的一般加工业生产能力偏大。据统计,2013年全市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这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能耗的85.2%。伴随能源(资源)价格的提高,将对大连市直接或间接使用各种能源(资源)的下游行业,如对化学工业、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将会上升。届时这些企业势必会将成本转嫁给下游企业或消费者,导致物价指数持续地整体上升,最终甚至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
(作者系大连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文系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大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宏观经济风险研究》(编号:LY03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