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面孔都是一个谜面

2015-07-06 00:23周瑄璞
延河 2015年7期
关键词:诗眼面孔人性

周瑄璞

姚阳辉蛰居秦岭之中一座小城。小城封闭,无风,这或许利于思索。曾经怀抱山里孩子的天真与纯朴,年轻写诗,后停止多年。据他自己所说,是因为工作繁忙。我猜想他的“工作繁忙”是对诗歌的逃离或者失望。这世上没有一种工作,可以忙到让你的白天黑夜捆绑在它的身上,让你的身与心均无法抽离。

试图猜度他停止写诗的原因,及那些时间他的生活,可以更好地解读他的诗歌。

姚阳辉的诗,敏感、细微、柔软、哲思,充满人性的追问、命运的思索和对自身的反省。在现代化泥沙俱下的滚滚洪流中,他是岸边谨慎的观察者,小心地保持着自己不被落水的安全与权利,或许为自己不得已湿过鞋而反思、忏悔,他试图挣扎,不去做时代与现代化的同谋,他只为往昔、故乡、童年、理想(或者理想的破碎)而吟唱,尽管力量弱小,声音迟疑喑哑,随时有被强大的命运轰鸣吞没和辗碎的可能,但他小心翼翼地守护内心的洁净与生命的诗意,时刻与外部世界保持着警惕的、足以对视和审慎的距离。

他诗中常出现儿童视角和童年回忆,用看似天真的眼光打量世界。第一次看皮影戏,为剧中人的命运流泪,偷偷走到戏台的后面,“我看见/一双手正操纵着人物的一举一动/操纵着人物的命运”,他为这个发现震惊了三十年,由此,引出对个体命运的思索,谁又在操纵我的命运呢?几十年过去了,诗人“无法走到自己的背后/于是,我走向一面镜子/想看清在身后操纵我命运的那双手”,这看似荒诞和卖萌的举动,正是诗人的心灵轨迹与成长困惑。

他还有一部分诗歌,在试图追念山村的原始图景与往昔岁月。但在这样一个时代,乡村注定在一步步消亡与瓦解,于是,“空荡荡的小村,一再让月光失望/偶尔,三两声留守的咳嗽/偷偷剖开子夜的伤口”(《子夜的小村》)。 在《拆迁》中,“拆迁的洪流,像/决堤的黄河/从城中村一路席卷各个乡村”,这种洪流,是任谁也无法阻挡的,时至今日这个国度里一切都像被注射了兴奋剂一样快速发展,疾速奔跑,大拆大建,诗人只能悲愤哀叹“拆除历史/拆除记忆/拆除民族基因”,他无望地看着路边的蚂蚁搬家,“猛一回头,我发现/后脑勺上写着一个朱批大字:/拆”。

现代诗发展演变到今天,不再以合辙押韵为首要形式,也不再以抒怀为己任。言志,咏史,似乎也从诗歌的任务栏里渐渐消失,剥去庄严,褪去激情,诗歌还有什么呢?当然,它也不仅仅是回车键那么简单。人们写诗、读诗,又是在表达什么?获得什么?我们在赞美一部小说时,常常说,它以诗性的语言。可是,诗性的语言,这实在是一个大而泛的定义,作为读者的我来说,希望在一首诗中找到诗眼,就像人不能没有眼睛,一首诗也不能没有诗眼,上面举例那首《皮影戏》中,“一双手操纵着人物的命运”,无疑就是诗眼。在《向左还是向右》中,“上帝,有时比我还要犹豫”是诗眼,《凶手或者同谋》,“我担心/花瓶碎裂的尸体突然爬起来/指认凶手或者同谋”;《西瓜的鲜红》,“他要用切开的鲜红/证实谁比谁更忠诚”;《树上结满叶子和鸟》,“没了叶子的庇护/鸟和猎枪都更容易暴露目标”;《卖粮的母亲》,“扛着粮袋直接站在磅秤上/仿佛急着要把自己一起出售”; 《亲人》,“大声喊着一些彼此无法听懂的普通话/好像遇见了久别的亲人”; 《独裁者》,“我看到/一个独裁者一手遮住了整个天空”;《缺席》,“等待你重新点燃思念的红烛/我改头换面化作一只蛾子扑过来”……这些诗眼,这短短一两句话,凝结着诗人多年的人生经历和思维沉淀,富含哲理,在暗夜或者黎明,眨呀眨,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当然,诗歌首先是审美,那么这些诗眼,分明是美丽的,它们开合之间顾盼生辉,或清澈,或深情,或哀伤,就是破碎,那也是玉石崩裂、珠落银盘。

但凡在我们这个国度里的诗人与写作者,都曾经试图用诗与文改变命运,当然,有那么多成功案例摆在前方的光明大道上,这让年轻诗人和写作者跃跃欲试,天高海阔,梦想命运由此而华丽转身,可江湖险恶,世事难料,现实的滚滚浊流,断不是谁人都能驾驭,幸运儿也是少数,待到碰破了头,一次次以失败告终,或者看到人世间不堪目睹的真相,不愿意同流合污,不愿意交付良知以换取所谓成功,只好向浊世赎回自己,回到最初的梦想家园,重拾诗歌,这当是一次灵魂的获救与新生。这个时候,他的诗歌,充满自省和忏悔意识,时时叩问自我,勇于剖析自身暗疾和人性丑恶。《宽恕》:“将敌人在心里杀死一千遍之后/我放下屠刀/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月光浴》:“我怕走在阳光下/耀眼的光芒会刺穿我的良知”;在《面孔》里,他大胆承认,自己有“两幅面孔”,“另一副潜藏在我的躯体内/面目狰狞”,人性恶的一面占主导时,他会生病、痛苦,只好去求医,“轻轻一摁,胶片上/他就会现出骷髅的原形”,如此勇于审视自我,揭示人性真相,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赤子之心”吧。

理想的破碎,现实的无奈,欲望的迷茫,生命意义的追问,也在他的诗中多有表达与涉及,《灯谜》:借助猜谜场景,诗人联想到人生的谜底,“每一张面孔都是一个谜面/四下里瞅了瞅,我/没有找到那个攥着谜底的人”, 《沉重的翅膀》:“巨大的翅膀已沦为沉重的枷锁/甚至妨碍正常行走”。

生命是一个圆,每个人行走在圆周上,力争走出色彩与难度系数,诗人用自己的方式吟唱和表达,找准人性和艺术的脉点,以期赢得更多的共鸣和赞赏。我们对文学艺术的要求是,你必须要达到一个水平线,上到某一个层次或台阶之上,哪怕在这之上有技术上的失误,但决不允许在一个低层次上重复自己,制造所谓的正确、精致与圆熟。那么姚阳辉的诗,很明确,已经上到了艺术准则的台阶之上,达到了我们期待的一个水准,这一点,毋庸置疑。

猜你喜欢
诗眼面孔人性
本期面孔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终究有一枚诗眼
逼近人性
诗眼
诗眼
“学习”反人性吗
多变的面孔
自然面孔
我们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