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玲
目前,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但是若仅仅依靠市场规律,是难以完成调节工作的。同时,经济主体也不会积极主动解决环保问题。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就必须要承担其环保重担。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政府在环境问题的管理中却未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为了解决环保问题,必须对政府环境管理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与评价,完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工作标准,改进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一、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标准
根据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内容与性质,其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我国环保法律法规多种多样,包括行政措施、条例、管理办法、命令、决定等等。同时,也包括由各省市人大制定的地方环境法规及由各个地区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环保规章。
二是专业技术标准。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与传统审计工作是不同的,不使用计算、盘点等方法,而是需要应用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审核。其绩效审计依据多是预测性的数据,是一种需要经过计算才能够得出的数据。
三是计划与行业标准。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活动时,需要对比审计对象与行业标准,并以此来判断绩效情况,这样就能够帮助上级部门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其中,很多项目的评价需要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标准,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是部门预算与计划。审计人员在评价政府环境绩效时,需要将部门制定的定额、预算、经营目标、合同纳入评价标准之中。当然,这些预算与计划并非强制性的,而是部门努力的目标。此外,还要参考合同。用合同标准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信誉度,这样才能够保障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二、不断改进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急剧恶化,多个省市出现的严重雾霾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加强环保工作刻不容缓。政府在环保工作中肩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因此,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也是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方向,而审计方法的选择则直接影响审计的成果。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就对政府环境绩效审核作用的正常发挥带来了不良影响,为了保障审计工作的成效,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
(一)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一般方法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也属于绩效考核工作的范畴,因此,也能够适当借鉴常规的审计方法。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需要使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对数据与信息进行核算。这一般会用到以下几种方法:
1.实验法。实验法是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即根据审计目标将其分为控制组与试验组两组,对试验组采取相应的干扰方式,再对两组的审计工作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准确的审计结果。
2.面谈法。面谈法就是通过面谈的方式获取到数据与信息的一种方法。面谈法的形式很多,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审计过程中情况的变化选择适宜的方法。
3.抽样调查与案例分析法。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中包含着很多数据与信息,因此,必须要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审计人员需要将抽样数据与案例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4.文件检查法。文件检查法是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基础,这些文件包括执行人记录、受益人记录与决策文件等。
5.调查法。调查法就是从系统中收集信息的一种审计方式,常用的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与面谈法两种。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如互联网、邮件、电话等。
(二)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特殊方法
与一般的审计工作相比,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又有一些特殊性。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与审计工作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分析法。一般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目标导向法。目标导向法是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即对审计事项进行分析,将其分解为多层、多个目标,再根据相应的标准与方法提出建议的一种审计模式。采取目标导向法可以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计划性与实践性,促进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使用该种方法能够通过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将实践审计与理论审计有机结合。因此,也受到了广大审计人员的欢迎。目标导向法的实施需要遵循几个步骤:第一,明确审计目标,对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在分解时要考虑到每一个审计目标的可行性;其次,在分解完成之后,确定审计方法,看开展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达到相应的目标;第三,开展目标检查,即遵照相关的规定对分解的目标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其中的差距,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整改意见。
2.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法即分析性程度,是获取审计依据的一种常用审计方式,需要对不同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将分析性复核法应用在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中能够获取准确的证据支持,但是该种证据多为间接证据,在应用时需要与审计阶段的变化情况有机结合。具体应用方式如下: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应用分析性复核法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非财务资料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再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印证,确定好被审计范围的结构情况,划定重点区域,以此为基础进行审计,降低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风险。审计工作的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需要严格遵照审计工作的要求收集相关的证据,做好调查与测试工作,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完善审计方案;在审计方案确定之后,扩大测试,根据审计证据的风险程度以及质量水平实施测试程序,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与真实性进行合理评估。在以上程序完成之后,需要对审计证据的质量进行分析,若发现报表存在错误风险,审计人员就要及时反映,并适当扩大取证范围,获取更加科学的证据支持。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需要深入分析财务报告以及工作底稿的情况,对审计成果进行检验,评价实施阶段的证据是否正确无误,分析工作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其他的异常情况。
3.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该种方法是将环境经济学方法与常规审计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审计方法,其最终的审计目的是在现阶段环境下,用最低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环境费用效益法在现阶段的应用主要包括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为达到环保法律强制规定实施的标准产生的一系列费用;第二种就是国家实施相关法规时产生的费用;第三种就是政府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而付出的成本。
(作者单位:西安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