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林
审计监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审计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政府用好权、管好钱、服好务,为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促进依法治区作出贡献。
一、强化权力监督,念好权力运行“紧箍咒”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和人民的意志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审计机关要加大对依法用权情况的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等问题,促进依法办事,执法为民。一要围绕重大决策部署,着力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二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对“简政放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该取消的权力是否彻底取消,该下放的权力是否完全下放,坚决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确保简政放权工作有序进行、顺利交接、顺畅运行。三要围绕行政权力运行,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彻落实“两办规定”和“实施细则”,着力检查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决策、重大项目审批和重要资金分配、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及时揭露和查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等问题,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干净干事。四要围绕防风险保稳定,加大专项审计调查力度,密切关注权力运行中的“肠梗阻”现象和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注意发现和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审计建议,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安全运行。
二、强化资金监督,当好财政资金“守护神”
财政资金是人民的“血汗钱”,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审计机关要按照新修订《预算法》的规定,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情况的审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一要加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密切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促进减少财政资金沉淀,盘活存量资金,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把钱用在刀刃上。二要加强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继续把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作为审计监督重点,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违规出借、损失浪费专项资金等问题,推动民生改善,维护公平正义。三要加强“三公”经费审计,严格会议费、招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的预算标准,严格控制因公出差、出境和楼堂馆所建设,严肃查处假借举办会议公款旅游,大吃大喝,甚至报销私人消费等行为,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落到实处,促进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四要继续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检查,尤其是要对新修订的《预算法》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定期开展财经法纪知识综合培训,增强依法理财意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强化责任监督,筑牢依法行政“防火墙”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审计机关要认真履职,依法审计,敢于碰硬,勇于向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心存侥幸的违法行为“亮剑”。一要加大审计处理处罚力度。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严肃问责,该单位负责的要追究单位的责任,该个人负责的要追究个人责任,该通报的及时通报,该移交的依法移交,绝不姑息迁就。二要落实审计整改责任。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整改第一责任人,对重大问题要亲自管、亲自抓,及时督促整改并报告整改结果。对整改不到位的,要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依法进行责任追究,并以审计案例的形式进行通报。三要加强审计成果利用。要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审计发现的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和政策措施落实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认真总结提炼,及时推广应用。四要完善制度措施。对审计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原因,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促进政府和有关部门健全制度规范,完善政策措施,改进工作方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而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的约束机制,保障行政权力在法制的轨道上安全高效运行。
(作者系雁塔区人民政府区长)